百校大联考
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
历 史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n卷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纸上、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全册。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 邦。”这说明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2.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
3.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上述现象反映出
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4.乾隆时人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 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 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B.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D.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5.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民主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寧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 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了。”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制
A.消除了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 B.激化了雅典内部矛盾 C.巩固了雅典奴隶主统治 D.奠定了雅典的霸权
6.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7.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
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8.巴黎市政厅原有一些专供政府要员们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公社委员觉得,自己若乘坐这样的马车出去执行公务非常脱离群众。因此,在5月9日的公社会议上,决定“取消供市政厅使 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公社的这种做法
A.违背了对旧政府的改造利用 B.源于公社委员的人民公仆意识 C.源于法国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
D.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效率低下
9.端方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密奏清廷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解散乱党,则惟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而于种族上杜其所借口。??夫所谓于政治上导希望者,则奴才等前此所谓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立宪是已。”这表明
A. “乱党”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B.满族贵族将放弃君主专制统治 C.民主革命客观上迫使清廷预备立宪
D.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动乱的根源
10.下表是依据1919年5月5日学生所呈《上大总统书》上的签署所做的参加游行的各学校学生人数和校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北京大学 北沙滩、景山东街、北河3000/2400 人 925/700 人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和平门外厂甸
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西城太仆寺街 北京工业专门学校 西四牌北祖家街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阜成门外罗道庄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前门外后孙公园 铁路管理学校 高等警官学校 北京税务学校 中国大学 汇文大学 民国大学 朝阳大学 西单李阁老胡同 北新桥以西 朝阳门内大雅宝胡同 前门内西城根 崇文门内盔甲厂 宣武门外储库营 东四海运仓 /700 人 200/150 人 200/150 人 200/130 人 200/人 /300 人 /320 人 1400/1450 人 /80人 300/300 人 200/350 人 A.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B.—些学校对运动持观望态度 C.材料数据或缺不能反映事件实情 D.运动初期不具有反封建性质
11.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所著《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 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根据这种说法,必然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对二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B.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十分消极
C.曰本对英美的开战没有扩大侵略范围 D.中日军队的直接作战并未超出中国大陆 12.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 民军队。这表明
A.重庆谈判没有积极意义 B. “冷战”激化国内矛盾 C.国民党以战争促进谈判 D.和平建国举步维艰
13.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 这种认识
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 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14.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 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 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洲的计划 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
15. 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
如 “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人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 图签订”。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 A.以反对冷战为目的 B.反对与大国交往 C.反对参与美苏对峙 D.始终专注于政治斗争
16.《冷战史:1945 —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 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
17.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8.革命委员会是造反派在“全面夺权”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临时权力机构。人民法院院长本 来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我国曾制定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由革命委员会任免。这部宪法
A.为司法独立提供了宪法保障 B.肯定了革命委员会的作用 C.肯定了民主实践取得的成果 D.体现了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9.经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上半年试点实践后,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县级直接选举 工作分期分批陆续展开,中共中央发了七号和六十号两个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 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工作办公室。这一工作的深远意义是 A.发扬了文革中充分体现民主的群众运动 B.加强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绝对领导 C.使我国选举制度由直接选举代替间接选举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C.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21.周恩来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在战略上要联合一致,但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同家之上, 干涉他国的内政。这表明
A.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不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社会主义国家间也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反对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22.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 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 处境。”毛泽东所谈的事件
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B.因美国的阻扰而没能成功 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 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3.日本外相大平在访问中国时曾说,“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航空运输协定是国家间 的协定,日台之间是地区性的民间航空往来”。这说明当时 A.中日恢复了邦交正常化 B.中日关系仅限于民间交流 C.日本变相制造“一中一台” D.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开启
24.在四十一届(1986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大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 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四十四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 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
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 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 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卷(一)历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