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序数组七种排序和统计 顺序数组七种排序和统计 逆序数组七种排序和统计 输出统计结果
结 束 3. 程序运行结果
实际运行结果如下:(其中随机产生的数据量为1000)
第26页
图一 加入了次数统计的运行结果
图二 没有加入次数统计的运行结果
作如下分析:
1、 多次运行之后统计,从乱序的时间消耗来看,基本符合理论分析。参看图一。 2、 由于加入了统计次数的代码,势必增加时间开销,这样统计出来的时间将有一定的误差。
假若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相差较多,则将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故重新写了代码,没有加入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的比较的代码,运行结果如图二所示,均采用随机产生的1000个乱序数据进行排序。可以看出时间有所减少。因而图二更加接近实际。 3、本程序中的代码有的采用了递归的形式,如果考虑用栈来模拟的话,效率会有提升,所以运行时间还和代码的实现有关,代码本身只是描述了算法思想,并没有再进行编写方面的优化,因而还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个算法的根本性能。 没有问题。
第27页
4. 总结
1、在初期构思代码的时候,首先构造了各种算法的基本实现代码,封装成类,已经能够实现七种排序的基本功能,并且测试无误。后来考虑能否优化本程序,首先考虑到测试算法的需求,需要大量随机数,因为增添了随机函数发生器,满足各种测试条件的需求。之后考虑如何能简化代码以实现多达七种排序算法的简单调用、乱序和顺序以及逆序数据的分别排序和性能指标统计、算法时间的精确而简易的统计、算法移动次数和比较次数的精确统计。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使得主调函数的调用代码冗长,可读性变差。因而采用了函数指针数组和统一的接口函数,采用二维数组存储移动次数和比较次数,调用精确的系统函数实现时间的统计。此外还添加了一些列优化,特别是函数封装的方法,使得程序的结构变得更加合理,版面风格也变得好看,可读性增强。
2、程序的优化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果只是实现一般的功能,将变得容易很多,当加上优化,不论是效率还是结构优化,都需要精心设计。这次做优化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由于优化中用到很多类的封装和访问控制方面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恰好是大一一年学习的薄弱点。因而以后要多花力气学习C++编程语言,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在将编程思想和数据结构转换为代码的时候能得心应手。
3、改进:本程序代码设计时运用了递归的调用方式,效率还可以通过将其转换为栈模拟的方式得以提高。在实现类的封装的时候为了共享数据采用了友元函数的方式,考虑能否使用其他方式使得类的封装更加完善。
第28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实验报告实验四排序(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