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线图或半对数线图 E.直方图
68.某人测得140名一年级男性大学生第一秒肺通气量(FEV1),结果如下.图示此资料宜用:
FEV1 频数 2.0- 1 2.5- 3 3.0- 11 3.5- 38 4.0- 46 4.5- 26 5.0-5.5 12 ─────── 合计 137
────────────── A.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线图或半对数线图 E.直方图
69.我国1988年部分地区的死因构成如下表.图示此资料宜用: 我国1988年部分地区的死因构成 死 因 构成比(%) 呼吸系病 25.70 脑血管病 16.07 恶性肿瘤 15.04 损伤与中毒 11.56 心脏疾病 11.41 其它 20.22 合计 100.00 A.条图 B.百分条图或圆图 C.半对数线图 D.线图 E.直方图
70.某地一年级10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和肺活量数据如下.图示此资料宜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重(kg) 42 42 46 46 50 50 52 52 58 58 肺活量(L) 2.5 2.2 2.8 2.5 3.1 3.2 3.6 3.5 3.8 3.6 A.条图 B.散点图 C.半对数线图 D.线图 E.直方图
71.某医院观察三种药物驱钩虫的疗效,服药后7天得粪检钩虫卵阴转率(%)如下,问这三种药疗效是无差别,宜用:
三种药物驱钩虫的疗效比较
11
────────────────────────────── 药物 治疗例数 阴转例数 阴转率(%) ────────────────────────────── 复方敌百虫片 37 28 75.7 纯敌百虫片 38 18 47.4 灭虫宁 34 10 29.4
────────────────────────────── A. 3×2表的X2检验 B. 3×2列联表的X2检验 C. 3×3表的X2检验 D. 3×3列联表的X2检验 E. 4×4表的X2检验
72.对15个猪肝给予某种处理,在处理前后各采一次肝外表的涂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如下.欲比较处理前后的带菌情况有无差别,宜用:
带 菌 情 况
处理 合计 阳性 阴性
前 7 8 15 后 2 13 15
合计 9 21 30 A. 2×2表的X2检验 B. 2×2列联表的X2检验 C. 3×3表的X2检验 D. 3×3列联表的X2检验 E. 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二、辩析题。要求先判断对错,然后给出理由。
例题:由于t 检验效率高于秩和检验,在做两小样本均数检验时,均应使用t检验。 答:不正确。因为t 检验属参数检验,只有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才能采用t 检验。 1.等级资料的比较只能采用秩和检验。
2.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3.开口资料只要呈正态分布,也可用均数反映其集中趋势。 4.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是对总体特征的假设,其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b|值越大,回归线越陡。
6.同一资料根据不同分析目的可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7.在两个同类的研究中,A研究结果P<0.01,B研究结果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8.标准差越大,表示个体差异就越大。
9.若两组计量资料的单位相同,可使用标准差来比较其变异大小,而不必考虑采用变异系数。
12
10.当V=∞ 时,t分布的t值就是标准正态分布的u值。 11.秩相关分析不要求两变量呈正态分布。
12.在科学研究中,如实测值与真实值不一致即为误差,且这种称为抽样误差。 13.在统计分析中,只要标准差大于均数,该指标的频数分布就不呈正态分布。 14.在假设检验中,无论是否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 15.当资料分布的末端无确切数据时不能计算平均数。 16.在卡方检验中,只要P<0.05,就可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17.在样本含量确定后,个体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18.用频数表加权法计算的均数比用直接法计算的均数准确。 19.普查由于没有抽样误差,结果最准确。
20.不同计量单位资料的变异度比较只能用变异系数。 21.理论上秩和检验可用于任何分布型资料的比较。
三、名词解释
1、变异:即同质的观察单位之间某项特征所存在的差异。
2、总 体: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3、样 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组成样本。 4、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0≤P≤1。 5、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6、变异系数:标准差S与均数X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公式是CV=S/X×100%。 7、参数估计: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包括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 8、可信区间:在参数估计时,按一定可信度估计所得的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9、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
10、P值:指由H0所规定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 或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11、检验效能(1-β):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实有差别, 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12、检验水准:用于判断是否拒绝H0的概率标准,用α表示,一般取α=0.05,P>α,不拒绝H0;P≤α,拒绝H0。
13、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弃真\, 其概率大小为α。 14、第二类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存伪\,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一般β是未知的,其大小与α有关。
15、假设检验:根据研究目的, 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 然后用适当方法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 推断此假设应当拒绝或不拒绝, 以使研究者了解在假设条件下,差异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可能性大小,便于比较分析。
16、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17、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
13
18、率的标准化法: 采用一个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把两个或多个样本的不同内部构成调整为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 以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19、参数统计: 在统计推断中 ,假定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为已知的函数形式,但其中有的参数为未知, 统计推断的目的就是对这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
20、非参数检验:在统计推断中,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形式, 直接对总体分布位置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的方法,称非参数检验。
21、相关系数: 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用r表示。 22、回归系数b: 即回归直线的斜率,它表示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 23、偏回归系数bi: 在其它自变量保持恒定时,Xi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i个单位。 24、决定系数: 相关系数或复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或R。它表明由于引入有显著性相关的自变量,使总平方和减少的部分,r或R越接近1, 说明引入相关变量的效果越好。
25、计量资料: 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对象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26、计数资料: 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称为计数资料。
27、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2
2
2
2
四、简答题
1、统计资料可以分成几类?
答: 根据变量值的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资料,即为计量资料;将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人数所得的资料,即为计数资料;按观察对象某种属性或特征不同程度分组,清点各组人数所得资料称为等级资料。 2、不同类型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根据分析需要,各类统计资料可以互相转化。如男孩的出生体重,属于计量资料,如按体重正常与否分两类,则资料转化为计数资料;如按体重分为: 低体重,正常体重,超体重,则资料转化为等级资料。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也可经数量化后,转化为计量资料。如性别,结果为男或女,属于计数资料,如男性用0(或1),女性用1(或0)表示,则将计数资料转化为计量资料。
3、频数分布有哪两个重要特征?
答: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频数分布两个重要方面。将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的特征。一组同质观察值,其数值有大有小,但大多数观察值集中在某个数值范围,此种倾向称为集中趋势。另一方面有些观察值较大或较小,偏离观察值集中的位置较远,此种倾向称为离散趋势。 4、标准差有什么用途?
答: 标准差是描述变量值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主要用途如下: ①描述变量值的离散程度。两组同类资料(总体或样本)均数相近,标准差大,说明变量值的变异度较大,即各变量值较分散,因而均数代表性较差;反之,标准差较小,说明变量异度较小,各变量值较集中在均数周围,因而均数的代表性较好。②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③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CV;④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5、变异系数(CV)常用于哪几方面?
答: 变异系数是变异指标之一,它常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如比较儿童的体重与成年人体重的变异度,应使用CV;②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
14
变异度。如比较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时,宜用CV。 6、制定参考值范围有几种方法?各自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 制定参考值范围常用方法有两种: ①正态分布法: 此法是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依据公式: X±uS计算,仅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95%双侧参考值范围按: X±1.96S计算;95%单侧参考值范围是: 以过低为异常者,则计算: X-1.645S,过高为异常者,计算X+1.645S。若为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先求出对数值的均数及标准差,求得正常值范围的界值后,反对数即可。②百分位数法。用P2.5~P97.5估计95%双侧参考值范围;P5或P95为95%单侧正常值范围。百分位数法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包括分布未知),计算较简便,快速。使用条件是样本含量较大,分布趋于稳定。一般应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分布不明资料或开口资料。
7、计量资料中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及适用条件各是什么?
答: 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及中位数。①算术均数,简称均数,反映一组观察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适用于对称分布,尤其是正态分布资料;②几何均数: 用G表示,也称倍数均数,反映变量值平均增减的倍数, 适用于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③中位数: 用M 表示,中位数是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那个观察值。它可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但主要应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分布不明资料或开口资料。
8、标准差,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变异指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①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②用途不同;标准差常用于表示变量值对均数波动的大小,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常用于表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数,样本率)对总体参数(总体均数,总体率)的波动情况,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 。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如果把样本均数看作一个变量值,则样本均数的标准误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两者均可与均数结合运用,但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9、统计推断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答: 统计推断包括: 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两方面。参数估计是指由样本统计量( 样本均数,率)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均数及总体率),估计方法包括点值估计及区间估计。点值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来代表总体参数,忽略了抽样误差;区间估计是按一定的可信度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按X±uσX或
X±uSX来估计。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相等。 10、假设检验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 在实际研究中,一般都是抽样研究,则所得的样本统计量(均数、率)往往不相等,这种差异有两种原因造成: 其一是抽样误差所致,其二是由于样本来自不同总体。如果是由于抽样误差原因引起的差别,则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另一方面如果样本是来自不同的总体而引起的差异,则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参数不相等。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确定。因此假设检验的目的是推断两个或多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参数是否相等。 11、何谓假设检验?其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 所谓假设检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然后用适当方法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所提出的假设作出拒绝或不拒绝的结论的过程。假设检验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①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②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α表示,α一般取0.05;③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④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⑤推断结论:如P>α,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医学统计学研究生题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