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认礼乐的教化作用,规定音乐必须具有平和的精神,持崇雅排俗的态度,而又接近于儒家。它涉及了音乐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音乐表演美学等,带有自律论色彩,与西方十九世纪著名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论著《论音乐的美》有不少论点非常相似,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

论述促进元杂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 社会原因:①元代城市,特别是大都(今北京)经

济繁荣,市民十分喜好杂剧艺术。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不少知识分子接近下层,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与矛盾。③杂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多和当时著名的杂剧演员如朱帘秀、天然秀等交往密切。利用书会的形式与他们合作编写剧本,或亲自登台表演。作家与演员间的紧密合作,对杂剧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④元统治阶级对汉族音乐文化的爱好,也有利于杂剧的繁荣。

??

(2) 艺术原因:元杂剧是前代和当代多种多样的音乐艺

术形式的基础上,吸收宋金时代的杂剧艺术经验而形成于发展起来的。如唐宋大曲、曲子、说唱音乐等等。

??

如何传承保护我国的音乐文化遗产?(木卡姆、元杂剧、

昆曲?)【提示:主要说明其现状是什么?分理论和时间来说明如何保护?看法?】

成也萧何败萧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艺术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事件中的偶然性。如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究其衰落的原因:(1)必然性:文辞过于典雅,曲牌繁多,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圈子的小众艺术,脱离了大众艺术的基本要求,通俗易懂,京剧的简洁明快称为新生力量,。(2)偶然性:四大徽班进京,乾隆八十大寿,花雅之争,雅部昆曲失败,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何保护见论述题NO.5。

??

汉魏六朝时期相和歌的发展。

相和歌是两汉及魏、晋时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汉代时由北方兴起。相和歌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逐步发展为i“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唱的人还要敲打一种节奏性乐器——节。由其发展过程可见,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作为一种俗乐歌曲,其内容和形式均有广泛的群众性。代表作如《江南》、《短歌行》等。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势为多段体的相合大曲,是有歌、有舞、有但曲(即器乐曲)的歌舞大曲形式。相合大曲可分为三个部分:1. “艳”(分有词、无词二种),一般在曲前,起到引子的作用,音乐婉转抒情,舞态优美。2.“曲”和“解”,为相和歌的主体部分,“曲”即歌曲;“解”是每段歌曲之后器乐伴奏的舞蹈部分,速度快,情绪热情奔放。3.“趋”、“乱”,常用于一曲末尾,是整个大曲的高潮部分。后来“趋”逐渐取代了“乱”。伴奏乐器主要有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等。汉魏相和大曲已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对隋唐歌舞大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音乐思想及他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

孔子:①“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支柱;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评价标准;③对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张“尽善尽美”。④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孟子:①主张“君与民同乐”,并提出“今之乐,由古之乐”的观点,即只要服从于“与民同乐”这一主旨,则无论是《韶》、《武》,还是郑卫之音,都是能安邦治国的;而若离开了“与民同乐”的住址,则“尽善尽美”的《韶》乐业不能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目的。②还主张“独乐乐”不如“与少乐乐”,而“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充分肯定了音乐审美活动的社会性。③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深深也”,及音乐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具有语言的难以达到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荀子:①音乐史人们真情的体现。②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和”,即“中正平和”,这也是制乐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的根源所在。但也因此而又崇雅贬俗、“贵礼乐而贱谐音“的倾向。③音乐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④“美善相乐”的音乐审美观。联系:论述了音乐的本质这一命题,带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论述了礼与乐的社会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详尽论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论述了音乐具有审美情感这一论点。

??

明清时期昆曲艺术的发展。

昆曲简称昆腔,最初是今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强调。明嘉、隆年间,魏良辅等一批曲家在唱腔上对昆山腔作了进一步加工提高,并吸收海盐、弋阳腔的音乐成分,使之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改革后的昆山腔曲调细腻婉转,轻柔舒缓,被称为“水磨腔”、“冷板曲”。伴奏以弦锁、萧管、鼓板等三个类别的乐器集合在一起,采南北之所长,组成了完整的乐队伴奏。剧本的创作及其搬演也是昆山腔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一环是由梁辰鱼完成的。他所创作的《浣纱记》是昆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改良后的昆腔很快流传到北方,在流传过程中,昆山腔不断吸收南北曲之精华,使之成为戏曲之集大成者。《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作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乾隆中叶,昆曲过渡到折子戏盛行的阶段。清代后期,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而昆曲却由于剧本内容和形式脱离群众,在艺术上趋于僵化,逐渐走向衰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3)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98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