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顾炎武之比较
周 文 玖
[摘要]黄宗羲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在清朝及近代有重大的影
响。二人在经历、经世致用思想、治学等方面均有可比较之处。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都进行了批判,并针对明朝的社会弊病提出了大体相近的改革方案。但在对待宋明理学上,他们的观点却有明显的不同:顾炎武猛烈批判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也有微词,主张回复原始儒学;黄宗羲维护王学道统,弥合朱陆,修正王学。对清朝官修5明史6,他们虽未亲自参与,但都表示了关切,并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黄宗羲 顾炎武 经世致用思想 理学
5明史6
[中图分类号]B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03)03-010-09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县黄竹浦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顾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黄、顾二人都出身于东南名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均拒绝出仕新朝,而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二人曾有书信之交,彼此相互推崇。顾炎武在致黄宗羲的信中写道:/,,大著5待访录6读之再三,于是知天下未尝无人,百王之弊可以复起,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也。,,炎武以管见为5日知录6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0(5与黄太冲书6,5亭林佚文辑补6)对顾炎武的这封信,黄宗羲是很重视的,他著的5思旧录#顾炎武6全文收录了它。在其著5破邪论#题辞6中又说:/余尝为5待访录6,思复三代之治。昆山顾宁人见之,不以为迂0。清人章学诚曾从学术渊源的角度对二者作过比较,说:/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盖非讲学专家,各持门户之见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诋。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故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也。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也。0(5文史
作者简介:周文玖(1964) ),男,山东金乡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 100875
黄宗羲顾炎武之比较
101
通义#浙东学术6)黄宗羲、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史学家,对清代的史学、经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亦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他们进行比较,无论是对研究这二人的学术思想,还是对探讨明清之际史学思潮的特点,都是极有意义的。
一、经世致用思想之比较
黄宗羲和顾炎武对封建君主专制都进行了批判,其批判的方式,对君臣关系的论述,颇有相似之处。他们一般以古之帝王为楷模,用古今对比的方法来批判后之帝王。黄宗羲的批判猛烈,富有激情,他说:/古者以天卜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0(5原君6,5明夷待访录6。以下简称5待访录6)他很赞成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0,说:/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0。顾炎武的批判则显得含蓄,但也不乏理性。他从考据的角度对君臣关系作了新的解释,从而显示出他的民主启蒙思想。他说:/享天下之大福者,必先天下之大劳;宅天下之至贵者,必执天下之至贱。,,古先王之教,能事人而后能使人,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纲,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0(5饭糗茹草6,5日知录6卷七)这样就剥掉了几千年来环绕在君主身上的圣光,认为他们不过是比一般人更能吃苦耐劳的人。在5周室班爵禄6条中,他还说:/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代耕而赋之禄,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是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后取于民以自奉。不明乎此,而侮夺人之君,常多于三代之下矣。0(5日知录6卷七)就是说,天子与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与老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禄0是他们为老百姓工作,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他认为,君主不应该肆虐于上以自尊,不应该厚取于民以自奉。对于君臣关系,黄宗羲说:/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0。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0(5原臣6,5待访录6)也就是说,君臣都是因管理国家而设立的,他们有共同的职责,就是为民谋利,/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0。臣与君,是一种同事的关系,/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0,/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0(5原君6,5待访录6)顾炎武认为,首先,君应亲臣:/夫人主而欲亲民,必自其亲大吏始矣。0(5刺史守相得召见6,5日知录6卷九)/人主苟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而后太平之功可翼矣0(5京官必用守令6,5日知录6卷九)。其次,君要听取臣下的意见。他说:/人主之所患,莫大乎唯言而莫予违。0对于历史上的/封驳0,他非常赞赏,而慨叹明代封驳制的废弛:/万历之时,九重渊默,泰昌以后,国论纷纭,而维持禁止,往往赖抄参之力,今人所不知矣。0(5封驳6,5日
102
孔子研究 2003年第3期
知录6卷九)第三,君要尊重臣。如5称臣下为父母6列举了称臣为父、称臣之母为母的例子:/父母二字,乃高年之称。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也0。在5人臣称人君6条,说人臣也可以称君;在5人臣称万岁6条中,说/万岁0在古时是/庆幸之通称0。顾炎武列这些条目,很明显是有意淡化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权,为建立新型的较为平等的君臣关系寻找历史根据。顾氏阐发他的观点,总是列举大量的证据,表面上看好象是在搞考据,实际上,考据只是他的一种手段,目的则是阐述他的经世思想。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虽然没有黄宗羲尖锐激烈,但理智的因素似乎更多一些。
在议政方面,黄宗羲提出了/学校0的职能,说/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义始备0。即学校还具有议政、参政的职能。认为皇帝也要受学校的约束,推举当世大儒为大学祭酒,/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0(5学校6,5待访录6)这里的学校,颇类似于西方的议会。黄宗羲的这些思想,的确是破天荒的。他没有接触西学,他是在批判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得出的。而明朝皇帝的极端集权所造成的政治黑暗、宦官专政,更使他有切肤之痛,是他能够较为深刻地认识到专制危害的直接原因。与黄宗羲相类,顾炎武提出了/清议0思想,他说:/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0(5清议6,5日知录6卷十三)/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议矣0。顾氏认为人心风俗关乎社会盛衰,而清议对维持良好的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清议与国家治乱也息息相连。顾氏也注意到了学校的作用,说/设乡校、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0(同上)
与封建专制制度相关的是宦官、胥吏。对于宦官,黄、顾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论述。黄宗羲说:/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0。/奄宦之如毒药猛兽,数千年以来,人尽知之矣0。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黄宗羲说这是/由于入主之多欲矣。0(5奄宦6,5待访录6)顾炎武在5日知录6中,专列5宦官6一条,考察了历朝的宦官情况,对宦官在明朝从朱元璋时不许识字,到永乐时打破此例,以后允许宦官参政,继而参与军事,危害愈来愈烈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摘录了防止宦官参政的有关奏章,是一篇颇为详实的论文。认为/宦官之盛,由于宫嫔之多,而人主欲不近刑人,则当以远色为本0。这同黄宗羲的认识是一致的。指出/阉人之有祠堂,自英宗之赐王振始也。至魏忠贤则生而赐祠,且遍于天下矣。故圣人戒乎作俑。0(5日知录6卷九)孔子说,始作俑者不仁。顾氏之/圣人戒乎作俑0,无异于是对皇帝的一种谴责。黄、顾对宦官现象的揭示,一定程度上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宦官专政是皇帝专权的结果。宦官是皇帝的奴婢,皇帝专权,不相信大臣,而只相信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权力膨胀,乃至出现宦官专政的局面。皇帝专权的结果,最终是皇帝无权。
顾、黄关于君臣关系的议论,可以说涉及到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问题。 黄宗羲顾炎武之比较
103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顾氏主张/寓封建于郡县之中0,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郡县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0(5郡县论一6,5亭林文集6卷一)这是因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0(同上)这种主张,实际上是扩大地方权利,以防止中央过分集权。黄宗羲也有类似的思想,如他认为唐朝灭亡,不是由于方镇的原因,而主张恢复方镇:/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0(5方镇6,5待访录6)黄氏的主张未必正确,但在扩大地方权利方面与顾炎武有思想相通之处。
此外,他们都谈到了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选官制度。如黄宗羲的5明夷待访录6中有5田制6三篇,顾炎武的5日知录6卷十则专门考辨了田制和赋税,还写了5钱粮论6两篇;5明夷待访录6有5学校6、5取士6上下篇,顾炎武则写了5生员论6三篇,并在5日知录6卷十六、卷十七更为详实地论述了这一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有许多相似的观点,反映了那时的思想家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他们都提出了恢复井田制的主张,黄宗羲说:/余盖于卫所之屯田,而知所以复井田者亦不外于是矣。世儒于屯田则言可行,与井田则言不可行,是不知二五之为十也0,/故吾于屯田之行,而知井田之必可复也。0(5田制二6,5待访录6)顾炎武说/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夫欲行井田之法,则必自此二言始矣。0(5治地6,5日知录6卷十)恢复井田制,自然是不合时宜的,但这一思想,是针对明朝土地过分集中的危害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意味着真的复古。在赋税方面,他们都反对重赋。黄宗羲通过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田租,认为两汉田租三十税一是比较妥当的。三十税一,是以下下田为则,合于古法。提出田租应/任土所宜0,/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以至杂物皆赋其所出,斯民庶不至困瘁尔。0(5田制三6,5待访录6)顾炎武在5日知录6有5苏松二府田赋之重6,对江南地区,特别是苏州、松江二府田赋繁重的状况进行了揭示,说/佃而竭一岁之力,粪壅工作,一亩之费可一缗,而收成之日,所得不过数斗,至有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0(5日知录6卷十)他也提出了田赋要任土为赋,说/非任土以成赋,重穑以帅民,而欲望教化之行,风俗之美,无是理也。0(5以钱为赋6,5日知录6卷十一)以钱为赋或以银为赋,对老百姓,特别是偏僻地区的农民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灾难。顾氏还以自身见闻,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并进而指出:/夫树谷而征银,是畜养而求马也;倚银而富国,是恃酒而充饥也;以此自愚,而其敝至于国与民交尽。0(5钱粮论上6,5亭林文集6卷一)
他们还对八股取士进行了猛烈的批判,黄宗羲认为科举考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0,/若因循不改,则转相模勒,日趋浮薄,人才终无振起之时。0(5取士上6,5待访录6)顾炎武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0(5拟题6,5日知录6卷十六)而改良的办法,他们都主张重视史学及时务策。顾炎武说:/必选夫五经兼通者而后充之,又课之以二十一史与当世之务而后升之。0(5生员论上6,5亭林文集6卷一)黄宗羲说科举考试要增加诸子和史学。104
孔子研究 2003年第3期
黄宗羲、顾炎武针对社会现实,特别是针对明朝的灭亡,揭示社会弊端,并提出了社会改良的方案。总结历史,/引古筹今0,并以/复古0的形式来变革现实,实现国家复兴,这是他们经世致用的共同特点。顾炎武致书黄宗羲所说的:/炎武以管见为5日知录6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0。从上述比较看,此言不虚。
二、对理学态度之比较
黄宗羲和顾炎武都以治经学见长,在他们的著述中,有关经学、理学的论述占了很大的分量。然而在对理学的态度上,他们却有较大的分歧。
顾炎武对明末理学末流进行了批判,对理学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抑理扬经0。他提出的/理学,经学也0的论断,既是对明末陆王心学的否定,也包含对程朱理学的不满,抬高了由于理学兴盛而导致衰落的经学的地位。他说:/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故曰:-君子之于5春秋6,没身而已矣.。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犹易也。又曰:-5论语6,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0(5与施愚山书6,5亭林文集6卷三)对于陆王心学,顾炎武是猛烈抨击的。首先,他认为空谈误国,明朝的灭亡,陆王心学要负很大责任。他说:/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其在于今,则王伯安之良知也。0(5朱子晚年定论6,5日知录6卷十八)就是说,王阳明鼓吹/良知0,开了明代空疏之学的恶例,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其次,他认为陆王心学实为禅学。他说宋自程氏之后,学道而入于禅者有三家:谢良佐、张九韶、陆九渊。/夫学程而涉于禅者,上蔡也,横蒲则以禅而入于儒,象山则自立一说,以排千百年之学者,而其所谓-收拾精神,扫取阶级.,亦无非禅之宗旨矣,后之说者递相演述,大抵不出于此,而其术愈深,其言愈巧,无复象山崖异之迹,而示人以易信。0(5下学指南序6,5亭林文集6卷六)为了进一步说明心学的禅学实质,他把孔子学说与心学作了对比,他说圣人之道没有专用于内的:/古之圣人所以教人之说,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进退,其文在5传6、5书6、5易6、5礼6、5春秋6,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行刑。虽其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亦有体用之分,然并无用心于内之说。0(5内典6,5日知录6卷十八)顾炎武把陆王心学彻底排斥在孔门之外,没有在孔门中给它留一点位置。
对程朱理学,顾氏没有正面批评,而且还维护程朱在儒学道统上的地位。王守仁作5朱子晚年定论6,说朱陆早异晚同。顾炎武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是/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诬朱子,诳误后学之深0。斥责王阳明作/舞文之书0,称赞对王阳明5朱子晚年定论6进行辩难的罗钦顺的5知困记6和陈建的5学部通辩6是/今日中流之砥柱矣。0(5朱子晚年定论6,5日知录6卷十八)对宋理宗在淳佑元年定/周、程、张、朱四子之从祀0作了肯定的评价,说/由此以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胡元至于我朝,中国之统亡,而先王之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黄宗羲顾炎武之比较 - 周文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