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冶炼时严格控制原料中有害杂质和辐照敏感元素(P,Cu)的含量,是减少辐照脆化的主要途径。因此,应选择低磷、低铜和杂质元素含量少的优质精料来制备反应堆的KPV。 ②真空除气要充分,尽量减少气体,尤其是O和N,以便减少非金属夹杂物,提高钢的纯净度,但要注意AI/ N比,最好在1. 2~1. 8之间。
③尽量降低Cu的含量,以减小Cu-Ni,Cu-P的交互辐照脆化。若降低Cu实在有困难,降低P含量,使其控制在0. 005%以下,同时,可适当放宽Cu的含量,但不宜超过0. 06%。 ④尽量减少钢中的非合金化元素,尤其是硅。 ⑤在满足韧性要求下,Ni含量不宜过高,取中上限为宜;在满足强度要求下,C取中限较好。若为了改善钢的韧性而需要提高Ni含量的时候,应该尽量降低Cu、P含量。
⑥选择合适的锻压比,锻压后的组织最好是等轴晶,晶粒越细越好,奥氏体化温度不宜过高,热处理组织最好是细晶粒下贝氏体。
(2)辐照后退火
RPV钢的辐照脆化比较明显,但若加热到高于辐照温度时,内部缺陷将会重新排列,使部分或者全部辐照缺陷消除,从而使脆化效应得到一些恢复。但是,恢复效应并非仅在辐照后退火时才有,实际是同时发生的,即辐照脆化是损伤与退火一者平衡的结果。 由于核电站设计温度高于运行温度,如能实现高工况现场退火,将会有很大的工程价值,对确保反应堆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等有实用意义。因此国外对辐照后退火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辐照敏感的钢比不敏感的钢容易退火,因为后者辐照缺陷的稳定性比较高; ②高温辐照缺陷的退火比低温辐照恢复效应慢;
③退火温度高,恢复效果好;退火时间越长,恢复效应越明显;
④循环进行辐照和退火,其结果和单次辐照退火相似。
五、总结
反应堆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的材料辐照损伤问题直接关系到反应堆运行的稳定安全,通过对燃料芯块辐照损伤机理,反应堆包壳辐照损伤的机理,压力容器辐照损伤因素及减小辐照效应的措施的分析,更深入了解材料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反应堆建设建造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
参考文献:
【1】刘晓,卢铁城,钱达志.燃料元件的辐照特性.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2009.05.18;
【2】邢忠虎,应诗浩.U3Si2-Al弥散型燃料的辐照肿胀研究.原子能科学与技术 .2001,35(1):15-19;
【3】陈小文,白新德,薛祥义.辐照损伤对锆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32(5):321-325;
【4】张平.燃料元件辐照后破坏性检验[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39(B07):113-116; 【5】 孙海涛.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脆化评价与监督[J].核安全.2010.3:17-21; 【6】王英杰,赵宇强.影响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脆性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核科学与工程.2011.04:327-34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