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唐宋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 课程编号:0111009 课程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唐宋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到宋代发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唐代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课程的重点、难点:

唐诗的繁荣和分期。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唐诗繁荣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唐诗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

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 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 初唐诗歌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1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二、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三、王勃作品选讲:《送少府之任蜀川》

⑴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⑵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三、陈子昂作品选讲:《登幽州台歌》

⑴写作背景;⑵感情特点;⑶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三、张若虚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

⑴层次内容;⑵感情特点;⑶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⑷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⑸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课程的重点、难点:

初唐诗风的演进与“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的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上官体 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5.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6.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三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一、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 二、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三、孟浩然诗歌选讲:《过故人庄》

⑴淡而有味;⑵浑厚。 四、王维的生平与创作

2

五、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六、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七、王维诗歌选讲

1.《山居秋暝》: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2.《鸟鸣涧》:境界及禅意 3.《终南山》:以画法入诗

4.《送元二使安西》:⑴描写的一种最普遍而又最富有时代特征的离别;⑵选择最能触动和表现离情的环境与细节;⑶声调舒缓轻柔。

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一、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二、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三、高适诗歌选讲:《燕歌行》

⑴写作背景;⑵思想意义;⑶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⑷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五、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 六、岑参诗歌选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⑴诗中的奇情壮彩;⑵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⑶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⑷语言及音韵特点。 七、王昌龄的边塞诗

八、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九、王昌龄作品

1.《出塞》:⑴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⑵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2.《闺怨》:⑴如何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⑵第三句的作用。 十、王之涣的诗歌创作

十一、王之涣诗歌选讲:《凉州词》

⑴首句异文辨析;⑵末句主旨辨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盛唐两个重要诗人群体及其各自的成就;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 2.名词解释:《辋川集》 3.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4.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5.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 6.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3

7.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8.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 9.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 10.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11.高、岑边塞诗异同。

12.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14.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第四章 李白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

一、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二、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三、李白歌行的价值 四、李白乐府与歌行选讲

1.《蜀道难》:⑴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⑵层次内容;⑶喷发式的抒情方式;⑷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⑸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⑹语言特点。

2.《将进酒》:⑴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⑵纵横跌宕的结构;⑶雄奇狂放的风格;⑷夸张手法。

3.《梦游天姥吟留别》:⑴关于主题的不同看法;⑵真与幻的和谐统一。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⑵感情的复杂多变;⑶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二、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四、李白绝句选讲

1.《早发白帝城》:⑴诗人的立足点;⑵兼传诗人和瀑布之神;⑶极度夸张与高度自然的统一。

2.《望庐山瀑布水》:⑴意兴飞扬与极轻松而又极富情致的语言;⑵衬托手法。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 三、李白诗歌的多样化风格

4

四、李白诗歌的结构特点 五、李白诗歌的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课程的重点、难点:

李白乐府歌行、绝句的创作成就与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李白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掌握,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 思考题:

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 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 3.李白绝句的特点。

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难》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7.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李白《行路难》的异同。 8.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

9.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10.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

1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 1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第五章 杜甫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一、杜甫坎坷的一生

二、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三、杜诗的诗史性质 四、杜诗的叙事技巧 五、杜甫诗歌选讲

1.《兵车行》:⑴写作背景;⑵记事与记言结合;⑶语言特点。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⑴写作背景;⑵层次内容;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⑷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⑸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⑹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

3.《新安吏》:⑴爱国与爱民的矛盾;⑵语言艺术。

4.《石壕吏》:⑴剪裁的艺术;⑵寓深厚的同情于客观的叙述之中。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一、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二、以律诗写时事

三、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四、杜甫律诗选讲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79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