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3.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 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
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
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 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 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 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
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
法等。 3.4.2 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 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
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
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3.5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3.5.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 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
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
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3.5.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其他专项评
价工作等级划分可参照各环境要素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3.5.3 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
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3.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 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
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
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3.7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
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 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 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 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 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3.8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应 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 的方法。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 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 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
4 工程分析
4.1 基本要求 4.1.1 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 可能产生较
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4.1.2 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 初步设计等
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 境影响评
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4.1.3 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 式、强度等
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4.2 工程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4.3 工程分析的内容 4.3.1 工程基本数据
建设项目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及贮运装置、平面布置,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 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及其消耗量,能源消耗数量、来源及其储运方式,原料及燃料的类别、 构成与成分,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物料平衡,燃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
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土石方量,取弃土量;建设周期、运行参数及总投资等。 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水 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根 据回用部位的水质、温度等工艺要求,分析废水回用的可行性。按照国家节约用水的要求, 提出进一步节水的有效措施。
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存在的
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4.3.2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列表给出污染 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 达标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 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 特
性及强度等;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 4.3.3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识别、分 析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分析生态影响范围、性质、特点 和程度。应特别关注特殊工程点段 分析,如环境敏感区、长大隧道与桥梁、淹没区等,并关
注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累积性影响以及长期影响等特有影响因素的分析。 4.3.4 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
通过对建设项目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
核定各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等。
4.3.5 交通运输
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运等),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附
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
4.3.6 公用工程
给出水、电、气、燃料等辅助材料的来源、种类、性质、用途、消耗量等,并对来源及
可靠性进行论述。 4.3.7 非正常工况分析
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等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找出 非正常排放的来源,给出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成分、
数量与强度,产生环节、原因、
发生频率及控制措施等。 4.3.8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
按环境影响要素分别说明工程方案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
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4.3.9 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对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浓度、排放量、
排放方式、排放条件与去向等进行统计汇总。
对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汇总污
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给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基本要求 5.1.1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
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5.1.2 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
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5.1.3 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
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5.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主要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等。 5.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 5.3.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
水环境、
大气环境、声环境等调查内容。根据专项评价的设置情况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详细调查。
5.3.2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包括人口(少数民族)、工业、农业、能源、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现状及相关发展规 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当建设项目拟排放的污染物毒
性较大时,应进行人群健康调查,
并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污染物的特性选定调查指标。
5.3.3 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a.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当地环境特征选择环境要素进行调查与 评价。 b.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功能区划和主要的环境敏感区,收集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 点、断面或站位的近期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
查资料,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
表性布设现状监测点位。 c. 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影响评价 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特殊因子以及建设
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
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
d.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
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说明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e. 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5.3.4 其他环境现状调查
根据当地环境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地面
下沉等环境状况的调查。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基本要求 6.1.1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 境因子变化
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 工程与环
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 6.1.2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实习报告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