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区域的兴奋与突出其兴奋优势。
6、过劳:是因长期学习负荷过重引起的慢性疲劳,属病理状况,经短时间休息不能恢复,故不能作为制定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7、动力定型:身体内外环境的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
五、简答题
1、制订儿童少年学校作息制度应符合哪些原则?
答:①按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与休息的交替。
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少年,分别制定作息制度区,做到区别对待。
③既满足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满足生理需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④学校与家庭的作息制度协调、统一。 早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过劳不能作为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4、试述学日脑力工作能力的一般变化规律。 答题采分点:
在学日中,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有四种类型:
Ⅰ型表现为学日开始后工作能力逐步升高,约两小时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午间休息后回升,然后又逐渐下降;学日末时下降到略低于学日开始时水平。
Ⅱ型的表现与Ⅰ型相似,不同的是学习日末时因终末激发即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性活动引起前驱性兴奋增高,而使工作能力略有回升。
Ⅲ表现为工作能力从学习日开始到学日末持续性升高。Ⅳ型和Ⅲ型相反,表现为工作能力持续、迅速下降。 Ⅰ、Ⅱ型是比较理想的神经类型。Ⅲ、Ⅳ型属不良状况。
第七章 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⑤作息制度一经确定,不轻易改变。
2、大脑皮层功能的镶嵌式活动特点的卫生学意义?
答:这一特点常用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之中,通过不同性质的课程轮换,一堂课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以及脑力与体力活动的交替,主能使皮层较长时间的保持工作能力,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3、评价学习疲劳方法的选择原则。
答:选择原则:能直接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况,能区分疲劳的不同阶段,便于早期发现疲劳,便于现场使用,结果稳定,符合受试者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不过多增加受试者的脑力负荷。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采用几种方法,互相验证结果。
4、发生早期疲劳的机理及主要表现。
答:早期疲劳的特点是优势兴奋灶的兴奋性降低,不能有效抑制周围区域,出现内抑制障碍。因而会出现大脑皮层的分化、抑制能力减弱,皮层各区域出现兴奋的泛化,不能形成有效的优势兴奋灶,引起许多不利于学习的反应,如上课时坐立不安,交头接耳,小动作多,周围稍有动静即转移注意力等。条件反射实验可见错误反应增加,包括对阳性刺激无反应,对阴性刺激有反应,甚至不给刺激也反应。有些个体的早期疲劳,内抑制障碍的表现不明显,而主要出现兴奋过程障碍,表现为对条件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反应量减少,脑力工作速度减慢和效率降低等。
5、简述大脑皮层具有的保护性抑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卫生学意义。
答:保护性抑制及其疲劳表现是重要的生理信号,起着保护大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的作用。在教育组织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对保护性抑制具有破坏性的安排,要注意观察学生疲劳的早期表现,适当组织休息和其它活动,以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迅速恢复。相反,儿童少年出现疲劳后仍勉强学习,其大脑皮层内的能量物质将继续损耗,导致重度疲劳甚至过劳发生,不仅不易恢复,而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6、动力定型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请阐述它在形成过程中可分为哪三个时相?
答:第一时相表现为兴奋过程扩散。
第二时相表现为兴奋反应逐渐向优势兴奋灶集中,各种正诱导对优势兴奋灶的强化作用,负诱导对与该活动无关皮层区的抑制作用,可促使兴奋集中指向学习,逐步形成动力定型的雏形。
第三时相表现为动力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
六、论述题
1、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采分点:①年龄;②性别;③健康状况;④遗传;⑤学习动机;⑥学习和生活条件;⑦情绪因素。 2、请阐述课程表编制的卫生学要求。
答题采分点:①一周内学生的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②考虑学日中的脑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③课程表编制还应充分考虑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点。
3、请辨析疲劳和疲倦的发生机制以及在儿童少年的教育过程中有何卫生学意义?
答题采分点:①疲劳与疲倦的概念;②疲劳是客观的生理现象。过劳是是病理状况。疲倦是人的主观感觉;③疲劳与疲倦两者的生理机制都与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有关,故疲劳时常感觉到疲倦,可直接测定。疲倦也常伴有疲劳指征;④
一、填空题 1、为保证教室的采光,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1:6 。 2、在椅深适宜的条件下,为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最好采用 cm以内的负距离。
3、学校用地包括: 三部分。 4、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87)中规定,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 。
二、单选题
1、设置新学校时,一般按 规定其服务半径。 A、新学校的环境 B、校址周围的交通条件 C、人口数和密度 D、主要考虑人口的密度 E、离住宿区的远近
2、在《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中,现行标准以 为一种型号,并采用单双号适用身高范围交错重叠的办法。
A、14cm B、15cm C、16cm D、13cm E、17cm 3、教室最后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距离,小学不大于 ,中学不大于 。 A、8m、9m B、7m、8m C、8.5m、9m D、8m、8.5m E、8m、8m 4、学校用地包括 。 A、建筑物、周围通道、运动场地 B、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 C、建筑用地、田径运动场地、绿化用地 D、建筑用地、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 E、建筑物、球场、绿化用地 5、教师用房应有良好的朝向,美术教室宜 向开窗为好。 A、北 B、南 C、东南 D、西 E、东 6、教室内灯具距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 。 A、1.6m B、2.0m C、1.8m D、1.9m E、1.7m 7、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 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 侧。 A、左、右 B、右、左 C、左、左 D、右、右 E、左、前
8、教室的大小主要根据 决定。 A、学校条件好,教室大;条件差,教室小 B、年级的学生总人数 C、教师的人数
D、同时在教室内的学生人数 E、全校学生的总人数
9、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距黑板水平距离不小于 。 A、1.5m B、2.0m C、2.5m D、3.0m E、3.5m 10、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87)中,规定室内工作平面的光照度以 为标准。 A、平均值 B、最低值 C、最大值 D、自然光照度 E、单侧采光时,最内侧的照度值
11、单侧采光的教室,教室的室深系数不应小于 。 A、1:6 B、1:4 C、1:3 D、1:2 E、1:5 12、单侧采光的教室,教室的投射角不小于 。 A、21o~22 o B、20 o~22 o C、21 o~23 o D、20 o~24 o E、21 o~24 o
13、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 。 A、1.0% B、0.5% C、1.5% D、1.6% E、2.5%
11
14、《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规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 Lx。 A、200 B、175 C、250 D、300 E、150 15、《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规定,黑板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Lx。 A、150 B、175 C、200 D、250 E、300 16、《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度卫生标准》规定,课桌面和黑板面照度均匀度不低 。 A、0.6 B、0.7 C、0.75 D、0.8 E、0.9 17、我国《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1998)规定,教室内空气中CO2 最高允许浓度为 。
A、0.14% B、0.13% C、0.16% D、0.15% E、0.17% 18、为加强教室的自然通风,教室气窗总面积不得少于教室地面积的 。 A、1/50~1/60 B、1/50~1/70 C、1/60~1/70 D、1/60~1/80 E、1/70~1/80
19、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中小学校教室的温度为 。 A、16~17 0C B、18~200C C、12~150D、16~180C E、17~180
C
C
20、目前,日本和中国以 作为确定桌椅高差的依据。 A、坐姿肘高 B、坐姿肘高加2~2.5cm C、1/3坐高 D、桌高 E、椅高
三、多选题 1、“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中对教室的自然采光所提出的卫生学要求是 A、照度分布比较均匀
B、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黑板上有足够的照度 C、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
D、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 E、双侧采光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右侧 2、教室人工照明的主要卫生要求是
A、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B、照度分布比较均匀 C、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
D、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足够照度 E、没有或尽量减少眩光作用
3、在学校用地中,绿化用地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 A、改变局部小气候 B、美化校园 C、降低噪声 D、减少尘埃 E、做自然科学园地
4、为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发育和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教室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
A、防止噪声干扰
B、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足够的室内面积
D、良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E、便于学生就座和通行
5、为避免教室间的相互干扰,保证通风和采光,走廊的设计应采用的形式 A、单外廊 B、双外廊 C、单内廊 D、双内廊 E、中内廊 6、与白炽灯相比,荧光灯具有的优点是 A、寿命长 B、光色好 C、表面亮度高 D、光效高 E、节能 7、照度的均匀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灯的功率 B、灯的悬挂高度 C、灯的价格 D、灯的数量 E、灯具形式 8、连式课桌椅的优点是 A、不发生混号 B、灵活 C、便于管理 D、有固定的桌椅高差 E、造价低
四、名词解释 1、光照度 2、室深系数 3、玻地面积比 4、投射角 5、最小开角 6、采光系数
7、照度均匀度 8、眩光 9、椅高 10、桌高 11、桌椅高差 12、椅座距离 13、椅靠距离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必须有绿化用地的重要性。 2、简述教室的主要卫生要求。
3、简述教室的自然采光的卫生学要求。 4、简述如何可减少教室自然采光的眩光? 5、简述增加教室换气次数可采取哪些措施? 6、简述确定教室温度标准的主要依据有那些? 7、简述课桌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国际上通常如何确定合适的桌椅高差?中国采用那种方法? 9、简述书箱必须符合哪些卫生学要求? 10、为什么教室均应安装人工照明?
六、论述题 1、为减轻或消除教室的人工照明所产生的眩光,可采取哪些措施? 2、为创造适宜的教室内微小气候,加强自然通风使教室达到一定的换气次数,可采取哪些措施?
3、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学要求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达到? 4、如何确定合适的桌椅高差?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1:6 2、4
3、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 4、1.5%
二、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B A E C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E C B D A D C 三、多选题 1 2 3 4 ABCD ABCDE ABCDE ABCDE 5 6 7 8 ABC ABDE BDE ACD 四、名词解释
1、光照度: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数值。它表示被照平面上的光通量密度。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x,原称米烛光)。
2、室深系数:单侧采光时,教室的室深系数是指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进深之比,它不应小于1:2。
3、玻地面积比:窗透光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中小学校教室要求不低于1:6。
4、投射角:投射角也叫入射角,是指室内工作面一点到窗侧所引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之间连线的夹角,它不小于20°~22°。
5、最小开角:开角即课桌面的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如建筑物等)顶点的连线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此夹角不小于4~5°即最小开角。
6、采光系数: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7、照度均匀度:即均匀系数,指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它不低于0.7。 8、眩光:在视野范围内形成不舒适的干扰或使视觉产生疲劳的光亮称为眩光。
9、椅高:椅高(或椅面高)是指椅前缘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 10、桌高:即桌面近缘的高度。
11、桌椅高差:桌椅高差系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
12、椅座距离:椅面前缘与桌近缘向下所引垂线之间的水平
12
距离。在椅深适宜的条件下,最好是4cm以内的负距离。 13、椅靠距离:椅靠背与桌近缘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就座儿童的胸前(穿衣情况下)应有3~5cm的自由距离,避免挤压胸部。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必须有绿化用地的重要性。
答:①学校绿化可以改变局部小气候,如降低气温、增加气湿、降低风速等;
②减少尘埃; ③降低噪声; ④美化校园;
⑤可做自然科学园地。 2、简述教室的主要卫生要求。 答:教室的主要卫生要求是:
①足够的室内面积;
②良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③防止噪声干扰;
④便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简述教室的自然采光的卫生学要求。 答: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是:
①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黑板上有足够的照度; ②照度分布比较均匀;
③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
④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适的学习环境。
4、简述如何可减少教室自然采光的眩光?
答:①为减少眩光,设置黑板的前墙不应设窗;
②除北向窗外,各窗均应备有半透明窗帘;
③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其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5、简述增加教室换气次数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教室设气窗,其总面积不应低于地面积的1/50-1/60;
②在教室墙壁设自然抽出式通风管道,对增加室内新鲜空气有一定作用;
③合理的换气制度
6、简述确定教室温度标准的主要依据有那些?
答:①室温使大多数在室内的学生感到舒适,有利于学习;
②室温可使体温调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③该温度标准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可操行性。
7、简述课桌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满足写字、看书和听课等教育需要;
②卫生学上要求课桌椅能适合就座儿童的身材,可提供良好坐姿,减少疲劳的发生,不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保护视力;
③坚固、安全、美观、造价低廉,不妨碍教室的彻底清扫。
8、国际上通常如何确定合适的桌椅高差?中国采用那种方法?
答:①国际上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桌椅高差等于人体坐姿肘高;第二种是桌椅高差等于1/3坐高。
②目前,日本和中国以1/3坐高作为确定桌椅高差的根据。即对于学龄儿童,适宜的桌椅高差应为其坐高的1/3;而对少年、青年,应在此基础上提高1~2.5cm。 9、简述书箱必须符合哪些卫生学要求?
答:①书上的文字、插图、符号等要清晰够大,文字排版要考虑便于阅读;
②质地结实、装订合理,文字与纸质间有明显对比;为防止传播肠道等传染病,过分破旧污损的书籍应废止使用。
10、为什么教室均应安装人工照明? 答:我国《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标准》(1987)规定,“凡教室均应安装人工照明”。学生在校里大部分学习时间是白天,但在冬季及阴雨天有相当部分上课时间室外照度低于临界照度,仅靠天然光不能满足学习要求,应采用人工照明补充;在校进行早、晚自习更需要开照明灯。
六、论述题
1、为减轻或消除教室的人工照明所产生的眩光,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采分点:
①限制光源亮度。
②采用适当的悬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 ③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比。
④灯管排列宜使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即纵向排列。 2、为创造适宜的教室内微小气候,加强自然通风使教室达到一定的换气次数,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采分点:
①教室设气窗;
②在教室墙壁设自然抽出式通风管道; ③合理的换气制度。
3、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学要求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达到? 答案采分点:
①课桌面和黑板上有足够的照度; ②照度分布比较均匀;
③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
④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适的学习环境。
⑤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6。
⑥单侧采光时,教室的室深系数不应小于1:2,或投射角不小于20°~22°。
⑦最小开角不小于4~5°。对面遮挡物距教室的距离最好不小于建筑物高的2倍。
⑧为降低遮光率,要保持窗玻璃清洁状态。房间表面应采用浅色装修,并定期清扫和粉刷。
⑨教室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或偏西)为宜。 ⑩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4、如何确定合适的桌椅高差? 答案采分点:
①国际上通常有两种方法。
②第一种是桌椅高差等于人体坐姿肘高。 ③第二种是桌椅高差应等于1/3坐高。
③日本和中国以1/3坐高作为确定桌椅高差的根据。 ④学龄儿童适宜的桌椅高差应为其坐高的1/3;对少年和青年,应在此基础上提高1~2.5cm。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西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习题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