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西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习题集(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克托莱(Quetelet)指数是指 A、体重kg/(身高cm)3×107 B、身高cm/体重kg×1000 C、体重g×1000/身高cm D、体重g/身高cm×100 E、体重g/身高cm 9、等级评价法可评价 A、体型 B、发育水平 C、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D、发育水平与匀称程度 E、有关发育指标之间的关系 10、下列哪种情况可判断为肥胖 A、体重高于身高标准体重110% B、体重高于身高标准体重120%

C、体重在身高标准体重90~110%范围内 D、体块指数>24

E、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10~20%

11、身高标准体重,也叫按身高的体重,最好用于评价儿童的

A、现实的营养状况 B、长期的营养状况 C、现实和长期的营养状况 D、体型 E、发育速度 12、曲线图法可评价 A、发育水平与趋势 B、发育速度与趋势 C、发育水平、速度与匀称程度 D、发育水平与体型

E、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三、多选题

1、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A、生长发育水平 B、生长发育速度 C、各主要指标的相互关系 D、人体形态发育 E、人体功能发育 2、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身体指数有

A、身高体重指数 B、身高胸围指数 C、Rohrer指数 D、肺活量指数 E、BMI指数

3、评价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中最基本的指标是 A、身高 B、坐高 C、体重 D、皮褶厚度 E、胸围 4、曲线图法可评价儿童发育的 A、速度 B、趋势 C、匀称度 D、水平等级 E、体型 5、评价人体体型的身体指数有

A、身高坐高指数 B、身高胸围指数 C、Erisman指数 D、肺活量指数 E、肩盆宽指数

四、名词解释 1、Rohrer指数

2、指数法 index method

3、按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 4、Body Mass Index

五、简答题

1、如何选择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指标?

2、何谓发育年龄评价法?常用的都有哪几种? 3、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六、论述题 1、生长发育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几类,他们的含义及特点各是什么? 2、何谓骨龄?为何采用手腕骨作为判定骨龄的标志?如何评价骨龄?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半纵向调查

2、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的相互关系 3、身高体重指数、Rohrer指数、BMI指数 4、骨龄、形态年龄、性征年龄、牙齿年龄 5、追踪性

6、P80、±10%、120% 7、横断面

8、骨骼、肌肉、内脏、脂肪组织、营养情况

二、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E C A B B C E B B A E 三、多选题 1 2 3 4 5 ABC ACE ABCE ABD ABCE 四、名词解释

1、Rohrer指数:表示了肌肉、骨骼、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反映单位体积的充实程度,可作为营养指数。

2、指数法 index method: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

3、按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是以时间年龄比较其体重大小的一种方法,能够反映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肥胖,是现时营养状况和长期营养状况的双重反映,不能单独反映现时营养状况。

4、Body Mass Index :BMI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体型的胖瘦程度,而且受身高的影响比Rohrer指数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度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比较高。18岁后,一般认为该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肥胖。

五、简答题

1、如何选择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指标?

答:①代表性越大越好;②容易测量,也容易测量准确;③可用数值表示。

2、何谓发育年龄评价法?常用的都有哪几种?

答:发育年龄又称生物年龄或生理年龄,是指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如形态、功能、性征等等)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常用的主要有四种,为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和骨骼年龄。

3、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研究生长发育规律;②研究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③发现主要影响生长发育因素,研究其变化原因;④为提出相应的卫生措施和观察、检验、评价某个单项或综合的卫生保健工作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六、论述题

1、生长发育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几类,他们的含义及特点各是什么? 答题采分点: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和半纵向调查。分别阐述其定义及目的

2、何谓骨龄?为何采用手腕骨作为判定骨龄的标志?如何评价骨龄? 答题采分点:

⒈骨龄的定义:它是儿童少年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

⒉手腕部作为判断骨龄的优点:①手、腕骨数目、种类和形状多样。②手、腕骨各继发性骨化中心的出现及掌、指骨、尺桡骨干骺愈合各有不同的时间。③拍片方便,投照条件容易控制,对受检者接受X线剂量小。

⒊评价骨龄的方法:①标准图谱法;②计分方法。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一、填空题

1、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儿童青少年 的重要标志之一。

2、儿童心理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偏异,即那些在 和 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3、青春期问题多见于青少年青春发育期。除吸烟、酗酒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等。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指与年龄不相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侯群。

6

5、少数儿童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精神及躯体不适所诱导,出现某些刻板的不良习惯性动作,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单选题 1、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性的、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在三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该

A、及早看医生,早发现,早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孤独症的危害

B、孩子性格内向,没有问题,不要大惊小怪 C、批评教育孩子,慢慢孩子就改正了 D、不能治疗,看病也没有用

2、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发于婴幼儿期 B、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C、铅中毒是该病唯一的原因

D、其干预需要家庭、学校以及专业机构三方面结合来进行

三、多选题

1、判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A、智力发展正常 B、学习好 C、情绪反应适度 D、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 E、不与其他孩子打架

2、产生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原因可能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脑损伤 B、气质特点 C、家庭因素 D、学校因素 E、社会文化因素 3、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防治在于 A、不必理会,慢慢自己痊愈 B、消除病因,减缓心理压力

C、出现抽动行为时要经常提醒他的行为

D、表现严重者应同时进行心理、行为、药物治疗 E、避免过度兴奋活动和紧张疲劳

四、名词解释 1、ADHD 2、PDD

3、习惯性抽动(Tic disorder)

五、简答题

1、试述判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2、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3、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

1、某男孩,3岁,无主动语言,经常是重复语言,自言自语。其母嘱其说:“说再见”,他也重复说:“说再见”。不时还嘟囔一让人听不懂的话。经常吸吮手,将手举至脸前、胸前,重复作些奇怪的动作。时而反复单调的蹦跳,不能将注意力保持在某物或某人身上,与亲人无明显的对视。通过以上信息,请考虑该儿童可能患有哪类疾病,并简述理由。

2、某男孩,10岁,小学生,上学顽皮多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小学5年级,很少能坚持听课10分钟以上,小动作多,或玩铅笔、或玩课本,与同学交头接耳的说话,做作业丢三落四,不能善始善终。不怕危险,经常与同学打架,情绪易激动,好发脾气,不能忍受排队,屡教不改。 问题:

1、通过上述信息,你认为该儿童可能患有哪类疾病? 2、简述此病可能的共患病有哪些?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健康

2、严重程度、持续时间

3、药物依赖、网络成瘾、自杀

4、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活动过度

5、吮吸手指和咬指甲、功能性遗尿、口吃、习惯性抽动

二、单选题 1、A 2、D

三、多选题 1 2 3 ACD ABCDE BDE 四、名词解释 1、ADHD:是指非智力因素引起、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侯群。

2、PDD: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前起病。包括儿童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雷特综合症(Rett syndrome)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disintegrative disorder)。 3、习惯性抽动(Tic disorder):儿童习惯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等行为。

五、简答题

1、试述判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答:?智力发展正常:正常的智力是儿童青少年正常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情绪反应适度:情绪愉快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稳定、协调的情绪,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其身心处于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和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反,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身的年龄特点,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以灵活协调的行为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度的反应,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心理健康的儿童一般都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睦相处。如果儿童早期的社会交往被剥夺,容易造成孤僻、敌意、敏感、适应困难等心理障碍。

?个性的稳定和健全:健全稳定的个性表现为健康的精神面貌,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性格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与他人或社会生活长期格格不入,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学业相关问题:行为表现与学习密切相关,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某些儿童的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胆小退缩、恐怖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这类问题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青春期问题:多见于青少年青春发育期。如吸烟、药物依赖、酗酒、网络成瘾、少女怀孕、性行为、离家出走、违法犯罪、自杀等。

3、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答: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脑损伤:一切影响脑正常发育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不良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损伤儿童脑组织,导致大脑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轻微脑损伤常产生情绪、行为问题,严重者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和人格障碍。发育迟缓和心理行为问题常相互为伴。例如,可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妨碍了学习,延缓正常行为模式的建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问题行为多见。 ?气质特点:气质与行为有一定关联,具有困难型、迟缓型气质特点的儿童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难养型的儿童对环境中应激的耐受力差,行为问题较多见。但儿童的行为受气质和环境的双重影响,换言之,只要两者的相互作用协调,有气质易感性的儿童仍可获得良好心理发展;若不协调,易导

7

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 ?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儿童的行为模式受父母-子女相互作用的影响。家庭环境、儿童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文化素质等都对儿童心理发育产生影响。早期母-子情感不良或情感剥夺等,易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父母责任角色不当等,都会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 ?学校因素:学校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环境。学校的环境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同学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各种新旧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均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健康的传媒作用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可导致各年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增加。 六、案例题 1、答:可能患有孤独症(自闭症),其理由如下: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①交流障碍: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总是独自玩耍。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对父母亲缺乏特别的情感。②言语发育障碍:孩子通常语言发育落后,或表现为自言自语、重复刻板的语言。③刻板重复行为:如转圈、撕纸、玩开关、特别依恋某一物件、重复看电视广告等。④智力落后,70%患儿智力低下,但有些儿童可以在记忆力、音乐等方面智力超常。⑤感觉异常、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等。 此儿童症状表现符合上述三个主症状,也符合DSM-IV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因此,可认为其患有孤独症。 2、答:?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品行障碍(CD)、抽动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 第五章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一、填空题 1、对儿童少年进行健康监测时,每一性别年龄组的监测人数不应少于 人。 2、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绝大多数为 性肥胖。 3、近视的矫治措施须符合 、 、 、 原则。 4、弱视的最佳治疗年龄为 岁。 5、儿少卫生领域内通常以 浓度作为人群中贫血的筛查指标。 二、单选题 1、儿童少年健康监测是指 A、定期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常见病进行监测观察 B、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少量点校和目标人群,按统一技术标准对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病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 C、研究儿童少年健康状况,并提出保健措施及知道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 D、定期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进行监测,并观察其变化情况 E、学校卫生常规性工作 2、关于近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眼轴长度正常而晶状体曲折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B、晶状体曲折力正常而眼球前后轴过长可引起近视 C、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 D、视力低下就是近视 E、儿童少年视力状况与视觉器官的发育密切关联 3、导致龋齿的细菌,主要是 A、乳酸杆菌 B、 双歧杆菌 C、葡萄球菌 D、变形链球菌 E、放线菌菌株 4、关于肥胖,不正确的是 A、高糖、高热、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肥胖 B、限制饮食是治疗肥胖的有效手段 C、父母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较大 D、运动不足容易导致肥胖 E、预防肥胖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5、反映龋齿流行状况的指标是 A、龋均 B、龋患率 C、牙别患龋率 D、DMFT E、患者龋均 6、提出龋齿形成的“四联因素学说”的是: A、Rohrer B、Kaup C、Newbrum

D、Erisman E、Livi 7、儿童少年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知识 B、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铁质 C、长期慢性疾病 D、摄入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 E、女孩经期失血 8、身高标准体重筛查肥胖的标准是 A、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 B、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 C、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 D、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40% E、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50% 9、一般而言,近视的遗传度为 A、0.3 B、0.4 C、0.5 D、0.6 E、 0.7 10、儿童少年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知识 B、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铁质

C、长期慢性疾病 D、女孩经期失血 E、摄入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 11、近点距离是指 A、眼睛使用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B、眼睛使用最小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C、眼睛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D、眼睛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远一点的字体或其

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E、以上都不对 12、儿童少年贫血的第二个高峰年龄为 A、11岁 B、12岁 C、13岁 D、14岁 E、15岁 13 、关于龋齿的好发牙、好发部位,正确的是 A、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乳磨牙 B、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尤其是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 C、乳龋的好发部位以咬合面为主 D、恒龋的好发部位以牙齿窝沟为主 E、以上都正确 14、身高标准体重筛查营养不良的标准是 A、实测体重低于身高标准体重的60% B、实测体重低于身高标准体重的70% C、实测体重低于身高标准体重的80% D、实测体重低于身高标准体重的90% E、实测体重低于身高标准体重的95% 15、反映龋齿流行状况的主要指标是 A、龋均及患者龋均 B、龋患率 C、牙别患龋率 D、DMFT E、以上都是 16、反映龋齿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龋均及患者龋均 B、龋患率 C、牙别患龋率 D、DMFT E、以上都是 17、反映龋齿治疗状况的指标是: A、龋均及患者龋均 B、龋患率 C、牙别患龋率 D、DMFT E、以上都是 三、多选题 1、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的主要特点有 A、随着年龄的增加,总患病率减少 B、由感染性疾病向与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的疾病转变 C、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比较突出 D、儿童少年死亡率较高 E、不同年龄阶段其疾病谱不同 2、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的特点有 A、近视随年龄、学级的增加而增加 B、少数民族高于汉族 C、城市高于农村 D、女生高于男生 E、逐年上升 3、预防近视的主要措施有 8

A、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B、重视读写卫生 C、改善学习环境 D、增加室外活动 E、注意合理营养 4、机体抗龋能力受以下因素影响 A、营养缺乏 B、唾液质和量 C、遗传因素

D、牙齿形态、结构、位置、部位等 E、内分泌功能

5、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的易感期有 A、孕后期 B、生后9个月内 C、青春发育早期 D、3~7岁 E、青春发育后期

6、以下指标可以评价群体儿童少年健康状况的是: A、检出率 B、因病缺课率 C、发病率 D、死亡率 E、感染率 7、龋齿容易发生的牙齿和部位

A、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尤其是第1乳磨牙 B、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尤其是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

C、乳龋、恒龋的好发部位都以咬合面为主

D、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尤其是第2乳磨牙 E、 恒龋咬合面占好发部位的60~70% 8、儿童少年健康监测内容主要有 A、生长发育状况 B、疾病发生情况 C、因病缺课情况 D、疾病发生原因 E、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9、关于预防儿童少年近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读写时姿势正确,眼睛距离书本应保持在30~35cm B、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眼压,从而保护视力 C、过量吃甜食对视力有不良影响

D、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的作用尚不确定 E、高度近视应采取手术治疗

10、肥胖对身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体型、体态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 B、体型、体象带来的心理苦恼

C、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D、肥胖易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下降 E、肥胖者对粮食的消耗造成巨大浪费 11、关于刷牙,正确的是

A、刷牙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 B、儿童应根据年龄大小选择牙刷 C、横刷牙效果比较好

D、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10分钟 E、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少年肥胖主要是由于遗传引起的 B、儿童少年肥胖多为单纯性肥胖

C、儿童少年肥胖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关系密切 D、我国儿童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E、肥胖可用身高标准体重进行评估 13、关于近视,说法正确的是

A、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

B、晶状体曲折力正常而眼球前后轴过长可引起近视 C、眼轴长度正常而晶状体曲折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D、近视就是视力低下

E、儿童少年视力状况与视觉器官的发育密切关联

四、名词解释 1、近点距离 2、moypia 3、龋均 4、obesity 5、龋患率 6、amblyopia

五、简答题

1、简述童年期儿童的患病特点。 2、简述近视发生的原因。 3、简述龋齿四联因素理论。 4、肥胖症发生的因素有那些?

六、论述题

1、如何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

2、试述我国龋齿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300 2、单纯

3、安全、可靠、简便、易行 4、3~6 5、血红蛋白

二、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D B B C D B D E C D 13 14 15 16 17 B C B A D 三、多选题 1 2 3 4 5 ABCE ACDE ABCDE ABCDE ABCE 6 7 8 9 10 ABCDE BCDE ABCDE ABC ABCD 11 12 13 ABE BCDE ABCE 四、名词解释

1、近点距离:眼睛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2、moypia:近视,是指屈光不正引起眼睛辨认远方(5米)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的现象。

3、龋均:是指平均每一受检者龋牙数,是反映患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4、obesity: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是指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现象,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异常性的增加。 5、龋患率:是指某一时间点上患龋齿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是反映龋齿流行情况的主要指标。

6、amblyopia: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视力者。

五、简答题

1、简述童年期儿童的患病特点。

答:患病率较低,但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而与生活卫生习惯有关的疾病,如龋齿、沙眼等发病增加;与学习负担、教学环境(采光、照明、课桌椅)等有关的疾病如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明显增多,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增加。

2、简述近视发生的原因。

答:①环境因素:要包括视近工作的强度和时间、视近工作姿势、视近工作环境(采光、照明、课桌椅等)等。

②遗传因素:高度近视(-6.0D以上)在我国约占总人口的2%,它基本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大多数病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③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体质孱弱、营养缺乏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近视的促发因素;体内某些微量元素(锌、铜、铬等)缺乏可能与近视发生有关。 3、简述龋齿四联因素理论。

答:Newbrum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是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物。即四联因素理论。

细菌是龋齿发生必不可缺的因素,目前已公认的主要致龋是变形链球菌。由粘附在牙面上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的斑垢(牙菌斑)是这些细菌生存和致病的环境。食物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宿主抗龋能力(全身和局部)受营养、唾液质和量、遗传因素及牙齿本身(形态、结构、位置、部位等)等影响;龋齿的发生与时间关系密切。

4、肥胖症发生的因素有那些? 答: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详列几项)

六、论述题

1、如何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 答题采分点:

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应采取针对综合性措施。 ①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9

②重视阅读、书写卫生,作到“二要二不三个一” ③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 ④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⑤改善学习环境 ⑥定期检查视力,作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⑦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2、试述我国龋齿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答题采分点: ?龋病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疾病。 ?我国龋齿流行病学特点是: ①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 ②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 ③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④按照WHO的标准衡量,我国的龋病发生属较低水平,但儿童少年龋患率处于上升趋势。 ?龋齿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①加强口腔保健宣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②定期口腔检查;③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④药物防龋;⑤窝沟封闭;⑥其它防龋方法。 第六章 教育过程卫生 一、填空题 1、制定学习负荷的卫生标准主要以大脑皮层刚出现_________ 的客观指征为生理依据。 2、_______是教育过程卫生中用来评价学习负荷的主要指标。 3、儿童的年龄越小,在参与学习等活动时,其优势兴奋灶越_______________。 4、学习和记忆是在大脑多部位的协调分工下完成的,必须有_________个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参与。 5、学习负荷是指_________________ ____。 6、根据学习时大脑皮层具有的始动调节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劳是一种慢性疲劳,属___________状况,不能作为制定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8、学年内学习任务的分配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年中的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9、与学习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列出三种) 10、一切机能的培养和训练都是_____ _______的形成过程。 二、单选题 1、在编制课程表时,通常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安排短时间早读,这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在学日中的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 A、动力定型 B、终末激发 C、镶嵌式活动 D、始动调节 E、优势法则 2、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 A、7小时 B、8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 E、11小时 3、学生的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比应为 A、3:3:4 B、3:4:3 C、2:4:4 D、3:5:2 E、4:3:3 4、教育过程卫生的核心是 A、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B、适当组织文体科技活动 C、创造轻松的学校环境氛围 D、提高身体素质 E、避免学习疲劳发展成过劳 5、中学每一节课适宜的学习时间为 A、30分钟 B、35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E、50分钟 三、多选题 1、可以影响学生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 A、性别 B、生活制度 C、疾病 D、学习时用的课桌椅 E、遗传 2、教育过程卫生的内容,主要包括 A、学习卫生 B、作息制度卫生 C、劳动教育卫生 D、教室卫生 E、体育卫生 3、不可以作为制定学习负荷的依据的是 A、显著疲劳 B、疲倦 C、过劳 D、早期疲劳 E、学习时间 4、在组织小年龄段儿童的教学中,老师通常会采用动静结合

的方式频繁地轮换活动内容,而每项活动持续的时间很短、同一内容会重复多次,请指出这种方式符合大脑皮层的哪种功能活动特性 A、保护性抑制 B、始动调节 C、动力定型 D、优势法则 E、镶嵌式活动 5、作息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为 A、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作息规律可以不一样 B、学习、活动和休息交替安排 C、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要满足生理需要 D、作息制度相对稳定 E、根据不同年龄分别制定作息制度 四、名词解释 1、疲劳 2、始动调节 3、镶嵌式活动

4、保护性抑制 5、优势法则 6、过劳 7、动力定型 五、简答题 1、制订儿童少年学校作息制度应符合哪些原则? 2、大脑皮层功能的镶嵌式活动特点的卫生学意义? 3、评价学习疲劳方法的选择原则。 4、发生早期疲劳的机理及主要表现。 5、简述大脑皮层具有的保护性抑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卫生学意义。 6、动力定型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请阐述它在形成过程中可分为哪三个时相? 六、论述题 1、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请阐述课程表编制的卫生学要求。 3、请辨析疲劳和疲倦的发生机制以及在儿童少年的教育过程中有何卫生学意义? 4、试述学日脑力工作能力的一般变化规律。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早期疲劳或保护性抑制 2、学习时间 3、容易扩散和消失 4、三 5、学习时脑力工作的强度和时间 6、开始时难度和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步提高 7、病理 8、工作能力 9、血管紧张素、促肾上腺皮质素、生长激素等 10、动力定型 二、单选题 1 2 3 4 5 D D B E D 三、多选题 1 2 3 4 5 ABCDE ABCE ABC CDE BDE 四、名词解释 1、疲劳:是因脑力工作强度或/和时间超负荷,导致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度,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现象。 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3、镶嵌式活动:随着活动性质的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在空间结构上、功能定位是、时间分配上发生相应轮换,称为镶嵌式活动。 4、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工作负荷超过其功能限度时,它就会自动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性抑制。 5、优势法则:人能从内外环境的大量刺激中,选择性的接受最强烈的或最重要的、符合本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刺激。这些刺激在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区域称为优势兴奋灶。优势兴奋灶不但兴奋性高于其它区域,而且还能吸收和抑制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西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习题集(2)在线全文阅读。

广西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习题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059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