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土大会论文选译集[C].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4
[25] 陈丽华,缪昕,于众.扫描电镜在地质上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6] 杨洋,姚海林,陈守义.广西膨胀土的孔隙结构特征[J].武汉:岩土力学,2006 [27] 谭罗荣.灾害性膨胀土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工程性质[J].岩土工程学报,1994 [28] 贾东亮,丁述理,杜海金等.膨胀土工程性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北建筑科学
学院学报,2003 [29] 王国强.安徽省江淮地区膨胀土的工程性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 [30] 王国强.安徽省江淮地区膨胀土的工程性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 [31] 冯玉勇,张永双,曲永新等.南昆铁路百色盆地膨胀土路堤病害机理研究[J].岩土
工程学报,2001 [32] 张晓炜.路基改性膨胀土的微观结构研究[J].河南科学,2006
[33] 施斌.黏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技术与微观力学模型[D].南京:南京大学,1995 [34] 邢忠信.南水北调中线河北地段膨胀土特性及改性实验研究[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9 [35] 卢再华.原状膨胀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及其本构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01 [36] 杨和平.云南楚大公路膨胀土的土性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 [37] 耿建彬.膨胀土地区地裂的形成发育及其危害防治[J].岩土工程技术,1998 [38] 高国瑞.膨胀土微结构和膨胀势[J].岩土工程学报,1984
[39] 施斌.粘性土微观结构简易定量分析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 [40] 刘松玉,方磊.论我国特殊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J].岩土工程学报,1993 [41]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2] 徐永福,龚友平,殷宗泽.宁夏膨胀土膨胀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97 [43] 包承纲.非饱和土的性状及膨胀土边坡稳定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4 [44] 沈珠江.当前非饱和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区域性土的岩土工程问题学术
讨论会议论文集[C].原子能出版社,1996 [45] 卢肇钧,张惠明,张建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与膨胀压力[J].岩土工程学报,1992 [46] 冯光愈,王湘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膨胀土边坡稳定问题[J].人民长江,1993 [47] 王明芳.砂石垫层在软弱地基及膨胀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皖西学院学报,2005 [48] 蒋明镜,沈珠江等.结构性粘土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0
[49] 燕守勋,曲永新,韩胜杰.蒙皂石含量与膨胀土膨胀势指标相关关系研究[J].工程
地质学报,2004
36 / 39
[50] 唐良琴,聂德新,任光明.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J].工
程地质学报,2003 [51] 彭达天.广西膨胀土和膨胀土地基[A].全国首届膨胀土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52] 玉勇,张永双,曲永新等.南昆铁路百色盆地膨胀土路堤病害机理研究[J].岩土工
程学报,2001 [53] Fredlund D G,Rahardjo.非饱和土土力学[M].陈仲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54] 杨和平,郑健龙.云南楚大公路膨胀土的土性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 [55] 曲永新.国内外膨胀土工程地质信息集成[R].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工程中心,2000 [56] 杨和平.膨胀土路基稳定性研究[A].中国交通研究与探索[C].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7 [57] 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8] 高国瑞.膨胀土微结构特征的研究.工程勘察,1991
[59] 旌斌,李生林.击实膨胀土微结构与工程特性的关系.岩土工程学报,1988 [60] 黄志全,闫文杰,王玲玲等.南阳膨胀土抗剪强度的现场剪切试验研究[J].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2005 [61] 韦秉旭,周玉峰,刘义高等.基于工程应用的膨胀土本构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
2007 [62] 马中军,贾大多.南阳市区膨胀土的特性[J].河南科学,2002
[63] 刘洋,王国强,周健.降雨条件下膨胀土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
学报,2005 [64] 杨和平,肖夺.干湿循环效应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5 [65] 缪林昌,刘松玉.论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及工程措施[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 [66] 王庆滨.Wang Qingbin 膨胀土路基处理设计特点[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 [67] 洪树党 膨胀土路基的施工技术与进展性研究[J]-辽宁经济2009 [68] 林青芝.简述膨胀土的危害及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0
[69] 卢再华.原状膨胀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及其本构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01 [70] 耿建彬.膨胀土地区地裂的形成发育及其危害防治[J].岩土工程技术,1998 [71] 李峰德.膨胀土路基危害和处理方法浅析[J],现代公路,2009 [72] 杨果林.潭邵高速公路膨胀土处治技术研究[R].研究报告,2003.6
37 / 39
[73] 杨果林.湖南省典型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R].研究报告,2004.4 [74] 刘特洪.长江流域膨胀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处理[J].人民长江,2005.3 [75] 王荣彦.平顶山市膨胀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4.7 [76] 陈孚华.膨胀土上的基础(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77] 刘汝明.昭通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路基处理[J].公路工程地质,1996 [78] 廖济川,陶太江.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工程勘察,1994 [79] 杨和平,李宇峙.膨胀土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J].公路,1995 [80] 陈守义.考虑入渗和蒸发影响的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岩土力学,1997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1993 [82] 李华.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对策[J].交通标准化,1999 [83] 沈凤生.小浪底高边坡稳定分析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 [84] 李钊,唐兰兰,膨胀土边坡破坏的机理与防治[J].公路,2003
[85] 吴宏伟,陈守义,庞宇威.雨水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影响的参数研究.岩土力
学,1999 [86] 赵明阶,何光春,王多根编著.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第一版.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4 [87] 杨和平,宋蔚涛.土工格网用于膨胀土路堤边坡加固的探讨[J].公路,1999 [88] 黄光寿.平顶山和南阳盆地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J].勘察科学技术.1991 [89] 王荣彦.平顶山市膨胀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4.7 [90] 缪林昌,殷宗泽。非饱和土的剪切强度[J].岩土力学,1999
[9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92] 龚晓南.地基处理技术及其进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93] 高国瑞.膨胀士的微观结构和膨胀势.岩土工程学报,1984,
[94] 林宗元.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5] 贾东亮,丁述理,杜海金等.膨胀土工程性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北建筑科技
学学报,2003 [96] 黄兴周,阮永芬,王赭.膨胀土的微结构特性研究[J].路基工程,2007 [97] 高国瑞.膨胀土微结构特征的研究[J].工程勘察,1987
[98] 施斌.粘性土微观结构简易定量分析法[J].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4 [99] 施斌.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1996
38 / 39
[100] 高国瑞.近代土质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101] 柏立懂,罗志华,崔可锐等.合徐高速北段膨胀土的物质组分及微结构研究[J].合
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 [102] 沈珠江.土体微结构的数学模型——2l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
1996 [103] 施斌,姜洪涛,王宝军等.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分析技术[J].工程地质学报,2000 [104] 刘鸣,刘军,谭峰屹等.新乡膨胀岩试验段渠坡处理现场监测研究[J].长江科学院
院报,201l [105] 田仕明,董羽蕙.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106] 李兆平,张弥.降雨人渗对基坑工程安全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107] 丁加明,王永和.雨水冲刷及地表径流对膨胀土路基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J].路基
工程,2005 [108] 姚海林,郑少河,陈守义.考虑裂隙及雨水入渗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01 [109] 徐永福.非饱和膨胀土结构性强度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9 [110] 徐永福膨胀土地基承载力研究[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
[111] 孙长龙等.宁夏膨胀土地基浸水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7 [112] 朱建强.水分对膨胀士膨胀变形与膨胀压力的影响研究[J],湖北农学脘学报,1999 [113] 王保田,张海霞.宁夏引黄灌区膨胀土特性研究[J]人民黄河.2000 [114] 长明浅谈膨胀土对公路施工的危害[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1997 [115] 郭红梅,马培贤等,膨胀土对轻荷载构筑物的作用[J].世界地质,1996 [116] 安娜,刘业金.广东省南海膨润土的性能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6 [117] 林极峰等贵州盘县地区膨润土矿产出地质特征及其物化性能研究[J].贵州地质,
1989 [118] 张秋菊.蒙脱石x射线及热重定量分析方法试验[JJ湖南地质,1989 [119] 杨和平云南楚大公路膨胀土的土性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 [120] 郝月清,朱建强膨胀土胀缩变形的有关理论及评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9 [121] 李国华.用化学方法治理膨胀士渠道滑坡的可行性研究[A].21世纪岩土力学专题
讨论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理工太学出版社,1995
39 / 3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膨胀土的分布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