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此题是根据线段图列示计算的题目。
建议: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独立列示解答。交流时重点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从图上可以看出,它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但已知量与未知量不同,因此解答方法也不同。
4.教师出示教材第34页第13题。(巩固教学目标3的学习效果)。
分析:此题是一道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建议: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对2个小题进行对比。
提示:第(1)题是除法的应用,可用方程解答;第(2)题是乘法的应用,可列示解答。
(三)全课总结。
过渡语: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时,不仅可以用方程解决,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教师:希望大家今后能灵活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6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 读题 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 用方程解 决问题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复习旧知,总结解题方法,为探索进行铺垫。
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第二课时”,在教学时,先承上启下,复习第一课时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2)吃透教材,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优越性。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时,只需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便于理解。但是有些学生认为,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写起来步骤太复杂,所以,不愿列方程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先通过画图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通过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解决”来体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便于理解的优越性。
(3)注重通过对比,体会不同。
有比较,才有不同。本节课有3次对比,一是通过对比,区分部分与整理、
17
2个独立的数量如果用线段图表示;二是通过对比列方程和用算术法,感知列方程的顺向思维理解题意的优越性;三是通过习题第13、14题,对比单位“1”已知与未知的解题思路的不同。
2.使用建议。
(1)培养学生用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意识。
教学时,要注重渗透画图解决数学问题,哪怕学生理解的很到位,也要画线段图来表示2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习惯。
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习惯。 3.需破解的问题:教材可否增设一道“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题目,引导、培养学生养成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习惯。
相关联接:相关配套练习见《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32页。
18
复习课
分数除法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第33-36页自主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的意义,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相应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数量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学会绘制线段图,掌握用线段图理解分析题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分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板书课题。
师: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练习巩固。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问题练习
出示目标: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温馨提示:交流解决的步骤和方法。重点是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19
通过问题的解决,唤起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回忆,巩固新知,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3.知识回顾: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质疑:怎样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预设:要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设未知数列方程或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列式解答。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谈话:刚才我们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现在老师要检验一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33页,第6题
温馨提示: (1)引导提问
①
8把什么看做单位“1”? 35②如何求单位“1”的量?
③具体量是多少?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④怎样列式计算?
(2)看图列算式。
温馨提示:
注意观察两幅线段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知量和未知量不同时,解答方法也不同。
2.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