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 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H=gt2/2,vt2=2gh
【巩固练习】1.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 “看山恰似走来迎” 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2.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D )。 ①研究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②研究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 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 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 A、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 0,a< 0, 物体做减速运动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 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 v1, 车尾经过该路标时的 速度是 v2, 则列车在中点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 (C )
S S0 O
乙 甲 t
v v2 (A) 1 2
(B)
v1v 2
(C)
v1
2
v2 2
2
(D)
2v1 v 2 v1 v 2)
5.如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甲、乙的位移图象。由图象可知是 ( D A、甲比乙先出发; B、甲和乙从同一地方出发; C、甲的运动速率大于乙的运动速率; D、甲的出发点在乙前面 S0 处。
6.用接在 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是实验得到的纸带。则小车的 加速度和在点 1 时的即时速度分别是多少?( A 单位:cm .. . .2 2
)
.
0 1 2 3 4 . . . . . |→3.1←|→ 3.3←|→ 3.5 ←|→ 3.7 ←| B、a=5.00 m/s 和 V1=3.20 m/s D、a=50.0 m/s 和 V1=3.20 m/s )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2 2
A、a=5.00 m/s 和 V1=1.60 m/s C、a=50.0 m/s 和 V1=1.60 m/s
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正确的是( B 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C、这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这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 8.汽车由静止开始从 A 点沿直线 ABC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第 4s 末通过 B 点时关闭发动机,再经 6s 到达 C 点时停止,已知 AC 的长度为 30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通过 B 点时速度是 3m/s B.通过 B 点时速度是 6m/s C.AB 的长度为 12m D.汽车在 AB 段和 BC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9.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①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②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④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是都相同 D、②④
14.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斜面的顶
端 A 处以相同的时间间隔连续释放五只小球,所释 放的小球均沿同一直线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释放最后一只小球时,第一 只小球离 A 点 3.2m,试求此时第四只小球与第三只小球之间的距离.
S 4-5 t 2∶t12 4 2∶ 12 16∶ 1 答案:解: S1 5∶∵ S1 5 3.2m ∴ S 4 5 0.2mS 3 4 0.6m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要点】11、力(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 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 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FN
说明 : a、F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μ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F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 ≤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 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F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F2 a.若 F1 和 F2 在同一条直线上 O ① F1 、 F2 同向:合力 F F1 F2 方向与 F1 、 F2 的方向一致 图 1-5-1 F1
② F1 、 F2 反向:合力 F F1 F2 ,方向与 F1 、 F2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 F1 、 F2 互成θ 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 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 F 1 、 F2 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公式: F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江苏物理小高考 牛顿运动定律 讲义(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