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和3 阶段可合并为酸化阶段。
在第I阶段(即水解阶段),废水及污泥中的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多糖类、脂类等经发酵细菌水解后,分别转化为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等水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紧接着是第II生化阶段(即酸化阶段),它包括两次酸化过程。在酸化(1)中,发酵细菌将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以下两类简单有机物:第1类为能被甲烷细菌直接利用的有机物,如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第2类为不能被甲烷细菌直接利用的有机物.如丙酸、丁酸、乳酸、乙醇等。不完全厌氧消化或酸发酵到此结束。
在第II生化阶段的酸化(2)中,产氢产乙酸菌将上述第2类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乙酸。
在第III生化阶段中,甲烷细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酵和(CO2+H2)等基质通过不同的径路转化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质为乙酸和(CO2+H2)。
从发酵原料的物性变化来看,水解的结果使悬浮的固体态有机物溶解了,称之为“液化”。发酵细菌和产氢产乙酸细菌依次将水解产物转化为有机酸,使溶液显酸性,称之为“酸化”。甲烷细菌将乙酸等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称之为“气化”。
一般而言,在水解和酸化阶段,废水中的BOD或COD值变化不大。仅在气化阶段,由于构成BOD或COD的有机碳多以CO2和CH4的形式逸出,才使废水中的BOD或COD值始有明显降低。
参与厌氧消化的细菌,除以上三个种群外,还有一个同型产乙酸细菌种群。这类细菌可将中间代谢产物的H2和CO2(甲烷细菌能利用的一组基质)转化为乙酸(甲烷细菌能直接利用的另一种基质)。由于它是中间产物的横向切换,因而没有将它算作独立的有机物纵向降解的阶段。
环境工程专业 合肥学院专用
1微生物胞外媒把天然高分子降解、2、水解产生的化合物继续分解成乙醇、乙酸、有机酸和高分子、3、上述发酵产物课作为甲烷菌的底物、4、甲烷菌利用氢气、二氧化碳、碳酸氢根、乙酸产生甲烷,2和3阶段可以合并为酸化阶段。
28、微 生 物 的 生 长 环 境:微生物的营养、 温度、pH 、溶解氧、有毒物质
29、在生化反应中,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是以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或细胞的增加来表示生化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不受反应物浓度影响时,称这种反应为零级反应。零级反应的反应速度为常数。 30
,即Km是v=1/2vmax时的底物浓度,故又称半速度常米氏常数Km是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即稳态时的平衡常数。具有重要物理意义:
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的酶,Km值不同。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一个特定的Km。并且,Km值不受pH及温度的影响。因此,Km值作为常数,只是对一定的底物、pH及温度条件而言。测定酶的Km值,可以作为鉴别酶的一种手段,但必须在指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
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值。其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如蔗糖是蔗糖酶的天然底物。
1/Km可以近似地反映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Km愈大,表明亲和力越大,最适底物与酶的亲和力最大,不需很高的底物浓度,就可较易地达到vmax。
31、稳定塘又名氧化塘或生物塘。(名词解释 填空)
环境工程专业 合肥学院专用
稳定塘又称氧化塘,是一些适宜的自然池塘、经人工改造的自然池塘、或者是人工修建的池塘,通过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净化机理,诸如厌氧、好氧、兼性生物处理、水生植物净化、水生态系统净化、封闭式贮留,调贮控制排放等,以保证其排出水的水量水质不超过受纳水体的自净容量,当其排入受纳水体混合后符合该水域所规定的等级水质标准。
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
稳定塘多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可用作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也可用作三级处理。 32放养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的:一是吸收-贮存—富集和捕集—积累—沉淀;二是它们发达的根系上形成了大量的生物膜。植株通过根端向生物膜输氧,使微生物参与对污染物的净化。上述处理机理在水葫芦埔中表现最为典型,显示出很强的处理效果。
33、污水土地处理是用几种通用的方法(如灌溉或地下水回注等)将处理水(通常为二级处理出水)施用于土地上,在二级出水流经由土壤、植物及相关的生态系统形成的“自然净化器”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处理,使出水接近或达到常规三级出水水质。
目的:把废水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水循环地利用于农业或林业系统中,同时使废水达到高度的净化和再生。
土地处理机理:物理过滤、物理和化学吸附、络合反应和化学沉淀、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34、生物膜法的共同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来自大气。(定义)
35、挂膜 : 污水通过布水设备连续地、均匀地喷洒到滤床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最后,污水到达排水系统,流出滤池。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黏膜,称为生物膜。这个起始阶段称为挂膜,是生物滤池的成熟期。
35回流——利用污水厂的出水或生物滤池出水稀释进水的做法称回流,回流水量与进水量之比叫回流比。
36、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37、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SVI在50~150之间;当活性污泥不正常时,污泥不易沉淀,反映在SVI值升高。
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膨胀。
38活性污泥膨胀可分为 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并无大量丝状菌存在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环境工程专业 合肥学院专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要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