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整经卷绕(属平行卷绕)要求: 整经张力, 卷绕密度均匀, 适宜, 成形良好。 卷绕过程特点:恒线速、恒张力、恒功率
伸缩筘作用:左右往复移动,引导纱线平行、均布在经轴表面,互不相嵌,以便退绕。 1.摩擦传动的整经轴卷绕---传动系统简单,维修方便;纱线磨损严重,高速时经轴会跳动,影响张力均匀程度2. 直接传动---调速范围广,控制灵敏 11. 对经轴的加压:1.目的:保证卷绕密度均匀、适度及卷装成形良好。2.形式:机械式、液压式、气动式加压
12. 影响整经卷绕密度的因素:1.对整经轴的加压压力:压力越大,密度越高2.整经张力T: 张力T越大, 密度越高3.车间空气相对湿度:湿度越大, 密度越高 13.分批整经工艺设计内容: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卷绕密度
14. 定幅筘的筘齿密度:筘齿密度=每条经纱根数/(整经条宽╳每筘穿入数(4-10根/筘))
15. 整经质量包括纱线质量和纱线卷绕质量(长短码、张力不匀、绞头、倒断头、嵌边、凸边、错支、并绞、油污等)
16.分批整经技术措施:1.高速、大卷装2.完善的纱线品质保护3.均匀的纱线整经张力4.均匀的纱线排列5.减少整经疵点6.良好的劳动保护7.集中方便的调节和显示8.改善纱线质量和提高可织性
三、浆纱
1. 目的:(1)提高经纱的可织性(2)并轴作用(3)改善织物的手感和风格。 2. 要求:(1)浆纱具有良好的可织性(良好的耐磨性;毛羽帖伏;增强保伸、弹性等)(2)粘着剂、助剂来源充足,成本低;易退浆,不污染环境(3)织轴卷绕质量良好,表面圆整、排沙整齐(4)保证优质生产的前提,提高浆纱效率、速度、工艺操作和质量控制自动化(5)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浆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上浆的作用:1.耐磨性改善。2.纱线毛羽贴伏、表面光滑3.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4.良好的弹性、可弯性及断裂伸长5.具有合适的湿度。 6.获
得增重效果7.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的效果。
4. 浆纱工程:包括浆液调制和上浆两部分,所形成的半成品是织轴。浆液调制工作和上浆工作分别在调浆桶和浆纱机上进行。 上浆:把一定数量的浆液粘附在经纱上,经烘燥后形成浆膜。(单纱和10tex以下的股线)
5.上浆工艺流程:经轴架-->张力自动调节装置--->浆槽--->湿分绞辊--->烘燥装置---->上蜡装置---->干分绞---->车头(织轴)
6. 浆液性能:化学物理性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浆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起泡,不易沉淀,遇酸、碱或某些金属离子时不析出絮状物;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适宜的粘度。
7. 浆膜性能: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强度、耐磨性、弹性、可弯性;适度的吸湿性,可溶性;防腐性
8. 粘着剂——又称主浆料,浆纱用的粘着剂分为天然粘着剂、变性粘着剂、合成粘着剂三大类。浆液的粘度---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
9. 淀粉在水中的性质变化:①吸湿阶段:水温不高时,体积略有膨胀,粘度无明显变化②膨胀阶段:随着水温升高,体积逐渐增大,具有一定粘度③糊化阶段:达到糊化温度,淀粉粘度急剧上升;继续升温,粘度达到
10. 淀粉上浆应注意的问题:1.淀粉不溶于水,一般采用高温上浆(95-98度)2.淀粉聚合度高,分子量大,影响浸透性。所以,淀粉浆需添加分解剂,使部分支链淀粉裂解,降低粘度,提高浸透性3. 淀粉浆膜比较脆硬,浆膜强度大,弹性较差。因此,淀粉浆需加入适量柔软剂、吸湿剂,以增强浆膜弹性,改善成膜性; 11. 变性淀粉:通过物理、化学或其它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的产品。
12. PVA的主要质量指标:醇解度(DH):指制造PVA时聚醋酸乙烯中的醋酸根被羟基所取代的程度。当DH=98±1%,该PVA称为完全醇解PVA;当DH=88±1%,该PVA称为部分醇解PVA
13. PVA的上浆性能:1.水溶性---取决于其聚合度和醇解度2.水溶液的粘度,一
般聚合度愈高粘度亦愈高;当醇解度DH=87%时,PVA溶液的粘度最小3.粘附性——PVA对各种纤维的粘附性都比天然浆料为好4.成膜性——PVA薄膜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特点
14. 丙烯酸类浆料---三大浆料之一:1.分成三类:酸盐类、酰胺类和酯类2. 特点: 对疏水性纤维有优异的粘附性,水溶性好,易于退浆,不易结皮,对环境污染小。吸湿性、再粘性强,只能作辅助浆料 15. 常用粘着剂浆膜性能比较:
断裂强度:淀粉>PVA>CMC>褐藻酸钠>丙烯酸类浆料 断裂伸长:丙烯酸类浆料>PVA>CMC≥褐藻酸钠≥淀粉 耐磨性:PVA>丙烯酸类浆料>CMC>褐藻酸钠>淀粉 柔软性:聚丙烯酸类浆料>PVA>CMC>褐藻酸钠>淀粉
16.助剂---用于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有(1)淀粉分解剂(2)浸透剂(3)柔软润滑(4)抗静电剂(5)防腐剂(6)吸湿剂(7)消泡剂
17. 浆料组分的选择: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3.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4、织造工艺条件 18. 浆液的质量指标:1.浆液总固体率(含固率)2.浆液粘度3.浆液酸碱度4.浆液温度5.浆液粘着力6.浆膜性能7.浆液的质量控制 浆液的输送---重力输浆和压力输浆
19. 上浆的质量:浆纱质量和织轴卷绕质量-----1.浆纱质量:上浆率、伸长率、回潮率、增强率、浆纱耐磨次数、浆纱增磨率、浆纱毛羽指数、毛羽降低率。2. 织轴卷绕质量:墨印长度、卷绕密度、好轴率。
20. 经纱退绕要求:1.退绕张力尽可能小---使经纱的伸长少,保持弹性和断裂伸长。2.退绕的张力应当恒定,各整经轴之间退绕张力要均匀一至----以保证片纱伸长恒定、均匀3.退绕张力随品种的变化能进行调节4.当车速或卷装直径变化时,张力应保持恒定。
21. 经轴架形式:固定式和移动式、单层和双层、水平式和倾斜式
22. 退绕方式:有互退绕法和平行退绕法(又分上、下、垂直) 特点:1.互退绕法:操作比较简便,纱线排列比较均匀整齐,传动平稳但后方的整经轴容易传动不稳,以致纱片松弛而且张力不匀回丝量大 2.平行退绕法(克服了互—的张力不匀回丝量大的缺点):下---引纱操作不便,上---经纱断头不易及时发现,垂直---纱线断头的观察和处理都比较方便
23. 上浆及湿分绞:1.作用:使纱线按一定路线通过浆槽及上浆装置,给予纱线一定的上浆率及一定的浸透和被覆2.主要部件:引纱辊、浆槽、浸没辊、上浆辊和压浆辊、湿分绞等。
24. 各种浸压方式:单浸单压、单浸双压、双浸双压、双浸四压、沾浆 25. 纱线覆盖系数: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盖系数来衡量,计算公式K=d0*M/B*100%(d0:纱线直径,M:总经根数B:排沙宽度)
26. 湿分绞:作用:○1保护浆膜完整,提高浆纱质量○2予先分层进烘房,提高烘燥效率,使浆膜完整。○3慢速转动,防止积聚和凝结浆块,同时抹纱,降低毛羽。 对湿浆纱进行分绞称湿分绞,一般3-5根,湿浆纱被分成(n+1)层后,平行地进入烘房
27. 纱线伸长控制:负伸长,有利于浸压浆,减少浸压,避免湿伸长,上浆过程中要做到浆液定浓、定粘和定温。
28.双浸双压配置有两种形式:①先小后大:逐步加压,利于浸透,适用浓度和粘度较高②先大后小:重压利于浸透,轻压又能得到被覆,适用浓度和粘度较低。 27. 上浆率的控制:1浆液的浓度、粘度和温度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3浆纱速度4压浆形式及加压装置5压浆辊表面的状态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
28. 加压装置:重锤杠杆式、弹簧式、气动式、电动式、液压式
29.引纱辊作用:积极喂纱,有利于减少伸长,有利于吸浆。浸没辊:浸浆作用,部分浆纱机浸没辊有侧压作用
30.烘燥:1任务:蒸发湿浆纱中的多余水分,达到工艺要求的浆纱回潮率2、要求:①一定的压出回潮率,烘房蒸发能力大,则车速高②确保形成完好的浆膜,使毛羽贴伏③适当的张力,尽量减少纱线在烘燥时的伸长④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烘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⑤烘燥装置应结构简单,维修和操作方便。
30. 烘燥方式:1.表面:热传导加热、对流加热和辐射加热 内部加热:高频电流烘燥法或微波加热2.常用的有热风式、烘筒式和热风、烘筒相结合式3. 烘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等温等速烘燥阶段、降速升温阶段 4.比较---○1对流烘燥法:1.热空气是载热体,向纱线传递热量,同时又是载湿体,带走纱线蒸发的水分2.物质内水分从温度高、湿度高的部位向温度低、湿度低的部分移动。温度梯度指向纱线内部,与湿度梯度相反○2烘筒式: 烘筒作为载热体,通过接触向纱线传递热量,而周围的空气是截湿体,带走浆纱蒸发的水分5. 与对流方式相比优点:(1)载热体和载湿体分离是热传导烘燥法的优点之一。(2)导热系数高, 其烘燥速度比热风式明显提高 (3)在降速烘燥阶段中,纱线靠近烘筒的一侧湿度大、温度高,于是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方向一致,促进纱线内的水分逆湿度梯度方向移动,有利于加快烘燥速度,缩短降速烘燥阶段。
31. 1.对流烘燥法---缺点:伸长较大,片纱伸长不均匀,密度大时会粘成柳条状以至增加毛羽。优点:与烘房导件接触少,保护浆膜,减少毛羽 2. 热传导烘燥法---优点:对伸长控制十分有利,伸长率为对流烘燥的60%,片纱伸长不均匀,伸长易控 缺点:易粘烘筒,破坏浆膜的完整性,要有防粘处理;密度大时,相邻纱线粘连严重以至增加毛羽。
32. 穿纱方式: 新型路线湿路短,利于控制伸长;烘筒排列低,操作方便;烘房排气罩靠近浆槽利于排湿;穿纱可分层也可不分;减少粘连,使出烘房纱方便分纱、提高浆膜完整率、减少毛羽。 上蜡目的:提高浆膜的柔软性和耐磨性,有单面、双面上蜡。干分绞棒的根数等于经轴数减一
33. 新型浆纱机的伸缩筘作轴向往复移动,部分伸缩筘在往复运动的同时还作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机织学课后习题答案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