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 提问-----讲授----讨论---总结 设计 1、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刁源源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源 3、 《社会心理学》,(美)阿伦森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著,华夏出版社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作 2. 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和调查法 业 3.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 教 学后 记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案
课题 第二章 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化 时间 课时 领会社会化概念的确切含义,掌握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2015-3-16 2 (项目) 知识 目标 11
能力 目标 难点 结合个体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和领会社会化的含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领会社会化概念,熟练掌握社会化内容包含的知识点 重点 教学过程与内容 复习提问:社会心理学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 ? 导入新课: ? 请问:你是自由的吗?你可以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完全为自己而活着吗? ? 新课要点: ? 第二章 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化 ?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化。 什么是社会化: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涉及了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自然人,又称生物人,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他们对社会一无所知,不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动机和需要。 社会人,是指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了该社会的道德和文化,学会了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产生自我意识,最终成长为社会化的人。 西方广泛采用的是霍兰德(E.Hollander)在其《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的解释:一个婴儿是带着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社会化。 二、社会化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二)、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三)、环境决定论:华生 (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12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 的一种内心的体验 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素质是决定个体的社会角色,进行社会化的前提条件 自我意识概念: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白己在集体中的位臵与作用等)的认识。 概括总结:简述本次课所讲内容,指出重点、难点。 (讲授+记者的故事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互动 13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件 板书 课堂讨论 教学互动 提问-----讲授----讨论---总结 设计 1、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刁源源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源 3、 《社会心理学》,(美)阿伦森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著,华夏出版社 作 业 1. 什么是社会化 2. 简述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教 学后 记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案
课题 (项目)
14
第二章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化、 时间 课时 2015-3-18 2 知识 目标 领会并掌握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结合个体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和领会个体如何成为社会的一员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 目标 难点 重点掌握社会化途径的内容有哪些 重点 教学过程与内容 复习提问:什么是社会化? ? 导入新课:个体如何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其途径有哪些? ? 新课要点: 第三章 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途径 ? 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形成,是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基础与后天教育与环境影响的共同结果。个体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中,也是人的遗传物质基础提供了社会化的潜在可能性,环境与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 一、遗传因素 ? 遗传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为个体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 ? 简言之,遗传是个体习得社会化角色,进行社会化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环境与教育 1、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通俗一点说就是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比较通俗的解释是: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世世代代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以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等等. 2、家庭 家庭教育的共识: 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演变而有所改变。 无论是趋于严教养还是宽教养,“生而养之,养而教之,教要适之”,一直是父母教养子女的中心理念。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4级4班《社会心理学》 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