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
作者:赵德刚 王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3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通过产学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经济条件下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具体措施,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由学科导向到产业需求导向,由专业分割到跨界交叉融合,由适应服务到支撑引领”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综合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205-02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倡议与战略的部署以及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产业的推动下,整个产业行业正在呈现一种以创新驱动、产学融合为核心的新经济和新业态,新经济和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了在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形势下新工科培养的内在和外延特征,各高校必须加强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 一、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
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下的新经济催生出了很多新兴产业和交叉产业,而新工科绝不单单指新兴工科专业,如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工科还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然而目前工科产业的人才需求和实际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严重不匹配和脱节的现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大多数的学生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中也存在着教学内容更新慢、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布局新的材料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新的产学融合的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课程的产学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从而实现高校专业与产业的匹配,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一)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