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 3 —附件:
目 录
一、基本规定……………………………………………………………………………6 (一)评价指标………………………………………………………………………6 1.水质评价指标…………………………………………………………………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6 (二)数据统计……………………………………………………………………6 1.周、旬、月评价…………………………………………………………………6 2.季度评价………………………………………………………………………6 3.年度评价………………………………………………………………………6 二、评价方法…………………………………………………………………………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7 1.断面水质评价…………………………………………………………………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9 1.水质评价………………………………………………………………………9 2.营养状态评价…………………………………………………………………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12 (一)基本要求……………………………………………………………………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2
— 4 —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17
— 5 —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
— 6 —
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全国地表水不按水期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1.断面水质评价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
水质类别 Ⅰ~Ⅱ类水质 Ⅲ类水质 Ⅳ类水质 Ⅴ类水质 劣Ⅴ类水质 水质状况 优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表征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水质功能类别 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游泳区 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 除调节局部气候外,使用功能较差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 7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文附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