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难料吗?

1.2其它作品中的爱情悲剧

《风雪腊梅》中的康庄是一个世俗的人,为了能留在城市吃上公家一碗饭,不再回贫苦的山村而屈服于权势,背弃了与冯玉琴的爱情,冯玉琴的感情受到巨大的打击,而造成最后的悲剧。同样在《姐姐》中,姐姐那无私无畏的爱情换来的却是心上人的背弃。于是,我们看到,那些美好的爱情最后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倘若从惯常的角度看取《姐姐》中的爱情故事,很容易落入“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俗套。但将故事的发展及演变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悲剧的产生却是必然的。作品中的姐姐和高立民曾经有过的那段情缘,恰恰是那个正常秩序被打乱后的动荡年代为他们提供了契机。不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冲击,使大批在现代文明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城市知青来到了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从而为从小在狭小、停滞的生活圈中辗转的农村青年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姐姐对高立民的爱恋,固然是她身上那种纯真感情的正常流露,同时也更是高立民不同于一般农村青年的风采和才华引起的感应。身处落难之境的高立民,在缺少人性温暖的生活中接受了姐姐的爱情,也是一种极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他们之间思绪的沟通,感情的交流,实则是在一种他们并不十分清醒的反常条件下的需要的互补。城乡之间多年来在物质、精神上存在的差距,在排斥理性的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被激情暂时掩盖了。而当生活状态趋于正常之后,原本蕴含其内的种种不和谐因素便自然而然地凸现了出来。

1.3路遥的悲剧爱情体系

情爱生活是构成路遥小说艺术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它不仅渗透了作家的内在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情爱自身的价值,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作家所建构的情爱世界中,大约可以划分为两类模式,一类是表现为传统母性的爱抚,再一类是当代女性的呼唤。

如果说刘巧珍代表着传统母性的慈爱与温柔,那么黄亚萍、田晓霞显然富有某些现代女性的品格。她们从小生活在城市之中。受到现代文明的熏染,在她们的心理机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还没有沉淀为稳定不变的结构,并且她们又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比较完整地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大胆、泼辣、刚强、自立,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充溢着生命的力量。在路遥小说的情爱世界中,这些当代女性表现出与传统母性明显不同的情爱模式。

在按照现代意义的性爱观念重新审视传统的婚恋生活,便会发觉刘巧诊、田润叶们所拥

3

有的母性之爱尽管令人眷恋、感动和钦佩,但是,在她们的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依附男性”和“泯灭自我”的阴影,甚至在她们那宽容忍让,委屈求全的笑脸上能分明感受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与苦涩,一群当代女性的呼唤终于打破了古老的婚恋方式,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于是,在路遥小说的情爱世界中,传统母性的爱抚和当代女性的呼唤便构成了双峰对峙的壮丽奇观。

4

第2章《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2.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传统爱情

高加林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青年,但他生长在一个闭塞落后的农村里,接触的女性里面大多如刘巧珍一样的纯朴,所以这也为他的第一次恋爱埋下了伏笔。一些人认为路遥在《人生》中更加偏爱女一号刘巧珍,他将刘巧珍描绘的那么善良、无私,但在这里,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路遥之所以塑造刘巧珍这个人物,想表达的就是他对传统女性的留恋,对传统爱情的留恋,但不是完全无条件的追崇传统的女性,追崇传统的爱恋,读过《人生》的人应该很清楚,路遥在《人生》中主要是描写了两个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表达的是当时传统爱情与现代爱情的高度矛盾冲突。而作者在对这一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描写中,的确显示出对刘巧珍的无限喜爱,并且赋予了她完满的人物性格,但这更有可能是对后面爱情悲剧结局的铺垫。

刘巧珍在对自己的爱情追求中,她坚决地冲破了传统观念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勇敢地对自己的意中人表达自己的爱,在得到爱人的心之后又对爱人显露出无私的热爱之情,直到后来高加林见识到了城里的新气象,将其弃之不顾,这个典型农村中的姑娘才感到爱情理想的破灭,于是在年轻热血的激励下,一狠心便嫁给了多次追求他、同样没有文化但还算厚实的生产队队长马栓。对于出嫁的形式,作者路遥也特别地提到了“爸爸,你告诉马栓事情完全按咱的乡俗来。咱家里你们也准备一下。你和我妈当年结婚怎么过事,我结婚也就怎么样过事!”这里显示出作者在那个年代的两种矛盾思想对传统爱情观的崇尚,因此,笔者认为更准确地说作者不是偏爱刘巧珍这个人物而是偏爱他那个年代的传统爱情的模式,以及那种传统的无私的爱情观。

也许在现在看来,刘巧珍除了没有文化外,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女性,但在当时来看,农村的姑娘中,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刘巧珍的影子,他们同样善良、朴实、勤劳,但她们并没有受到时代新气息的熏陶。我们看到,尽管刘巧珍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很优秀,但,她对爱情的定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爱情模式当中,她认为只要对爱人无私的付出就是爱情了,只要给爱人洗衣、做饭就是爱情了,其实这种爱情观点在那个充满时代气息的年代里是经受不住考验的。最终,高加林离开了刘巧珍,这是特殊结果,也是必然结果。

2.2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新时代爱情

黄亚萍是新女性的代表,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潮流的代表,他美丽、可爱、有个性,身上所散发的是时代的朝气,她与刘巧珍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5

她很独立。的确,黄亚萍和刘巧珍这两个人物在自己的场合里都是优秀的,都是人之骄子,但黄亚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现代爱情的发展。当然,黄亚萍本身也存在矛盾,她有自己美丽的追求,但她美丽的追求却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她崇拜爱情,她渴望爱情,但她的爱人必须得是城市人。她深爱高加林,但不能容忍他是农村人,因此她的爱情之牙在萌发之初便已经存在危险了,后来因为高加林的这次意外提升到县委做了通讯干事,她又转变初衷旧情复燃,毅然放弃对张克南的爱情进而对高加林发起猛烈的爱情攻击,她的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正是“高加林的身份变了,成了国家干部”。当她在与高加林正式恋爱之后,极尽现代式爱情的奢华,她用当时社会上最好的东西来包装高加林,对他撒一个城市独生小姐特有的娇,日子里充满着属于他们的罗曼蒂克。然而就在她们的爱情进行到热火如荼的时候,高加林因为走后门而参加工作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这一切在一片凄惨中结束了,湖面又恢复到了暴风雨前的那片宁静。

黄亚萍的爱情观较之刘巧珍那种无私的“母性之爱”是完全不同的。作为从小娇生惯养且在城市中长大的小姐,她天生就带着一股城市小姐的叛逆和任性。她不喜欢农村生活,更不喜欢那些整天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农民,甚至对这一类人有一种鄙夷的情绪。她深深地爱着高加林,但是他偏偏是个农村人,有着农村户口,这是最不能让她忍受的,她从心底爱着这个可爱的人儿,但也从心底讨厌他的那个农村户口,因为她不想跟着他一辈子过农民生活,这一点一直让她苦闷到了毕业后,因为时地两隔,这种感觉才淡淡好起来,但她却并没有因此而忘了他,她还一直在心里恋着他。当高加林意外得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进入县委工作时,黄亚萍的内心深处的那团火终于猛烈地燃烧起来了,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引发这一点的直接原因便是她所要的条件达到了——高加林成了国家干部,不再是农村人了。于是她三番五次背着张克南(她的未婚夫)来找加林,与谈天论地,近的说国内新闻,远的谈国际时事。她感觉此时的她生活又逐步变得精彩起来,她喜欢这种精彩的生活!于是她抛弃了一切——父母的,包括曾经对克南的爱——进而对加林发起了猛烈的感情进攻。比起刘巧珍,黄亚萍对她的爱情显示出了更多的浪漫气息,在得到高加林的认可后,她更是勇敢并且绝然地和自己的过去说再见,甚至毫无半点痛心地给还蒙在鼓里的张克南写了“休书”。接着便是大张旗鼓地和高加林玩起了他们的罗曼蒂克得有些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爱情史。对于他们的爱情,作者路遥给予的描写是夸张的,情节更是奢华得很不现实。这似乎已经暗示了某种可能的结果,这种结果同样具有悲剧性。

6

第3章《人生》爱情悲剧反映出的路遥的爱情价值观

3.1爱情的过程是美好

在所有人的心中,爱情的过程无不是美好的,路遥也同样这样认为。我们通过其作品,可以看出,在路遥的小说中,关于爱情的描绘是非常细腻的,这种感觉很微妙,他用极朴实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爱情过程的美丽和忠贞,这种感觉尤其在青年人的眼里是无比美好的。

高加林与刘巧珍在一起时,是一种安静的美,纯洁的美,高尚的美,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一朵鲜花,十分清新,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通情达理,在与高加林相处的过程中,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让他们更加的爱惜对方。而高加林与黄亚萍在一起是一种朝气的美、炙热的美,这让我们感觉到了两个有着共同爱好的男女会相守一生一世。

路遥给了我们一个十分伟大的惊喜,就是将一对男女在相处中的微妙变化都通过文字细腻的表现出来。爱情的过程是美丽,因为处于那时的人眼里只有美好的未来,路遥是过来人,他也经历过那样的时刻,所以他将它描写的是如此淋漓尽致。

3.2爱情的结局是悲剧的

在路遥的所有作品中,爱情故事的结局无一不以悲剧收场,这是一种现实世界的体香呢?还是路遥特别设置的呢?可以说两者都应该有。现实世界,每个人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包括他的爱情,人是一种多情的动物,爱情可以改造一个人,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人生》中的爱情以悲剧为结尾,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在作品中的体现,告诉我们爱情是要受到残酷现实的制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爱情的结局是悲剧的这一观点是路遥所要表达的观点。我们知道现实中,路遥的感情生活并不顺畅,可以说受过伤,这让他在对待爱情这种事情上就有了一种伤感情节,可以说这是现实的残酷对于路遥创作的影响。

《人生》中,高加林是受过教育具有现代城市道德的农村青年,但他还是向现实妥协,当他的教师身份被“拿下”时,他陷入无边的苦恼中,这时,家庭条件与自身条件都很好的刘巧珍向他伸出爱情的双手,给他以帮助与鼓励,使他得以直面现实并获取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他就跟刘巧珍在一起。但当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加林成了“城里人”,他就抛弃了刘巧珍,而选择了城市姑娘黄亚萍。但是好景不长,当高加林和黄亚萍因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中时,高加林因走后门被揭发又回到了农村,这一突发事件又宣告加林和亚萍爱情的破灭,这种爱情的结局是残酷的,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爱情其实就是你伤害我和我伤害你的东西,尤其在参杂了世俗的东西之后,人太过于理性而变得更加没有人性。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2)在线全文阅读。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80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