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节点电压法。
2. 替代定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3.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中求电压、电流,不适用于求功率,也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4. 如果电容和电感刚开始不带电,则在换路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电感相当于开路。换路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
5. ?的大小反应了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进展速度,在t??时,
u?0.368u0。
6. 不论电路中电容C和电阻R数值为多少,在充电过程中,电源提供的能量只有一半转变成电场能量储存于电容中,另一半为电阻所消耗,充电效率只有50%。
7. 在开关闭合时,RL串联电路中,若有?u????2,则电路不
发生过渡过程而立即进入稳定状态,?u??时,换路后,大约经过半个周期的时间,电流的最大瞬时值的绝对值将接近稳态电流振幅的两倍。RC串联电路与之相反。
8. 不变动的电流(直流)虽产生自感和互感磁通链,但不产生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
9. 两个互感电压耦合功率中的无功功率对两个耦合线圈的影响、性质是相同的,这就是耦合功率中虚部同号的原因;耦合功率的有功功率是相互异号的,这表明有功功率从一个端口进入,必须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是互感M非耗能特性的体现,有功功
率是通过耦合电感的电磁场传播的。
10. 稳态电路中不含储能元件,描述稳态电路的方程是代数方程,而描述动态电路的方程是微分方程。
11. 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是一个常量,其值等于平均功率;三相三线制用二表发测量,对称的三相三线制用一表法测量,不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用三表法测量。电流的平均值定义:等于电流绝对值的平均值,其值为Iav?0.898I(I为有效值)。
12. 为保证负载的相电压对称,中性线上不接熔断器和刀闸开关。
13.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之间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14. 实用中的任何一个两孔插座对快都可以视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
15. 一阶电路中所有的初始值,都要根据换路定律进行求解(×)。
16. 集总参数元件的电磁过程都分别集中在各元件内部进行(√)。
17. 弥尔曼定理是节点电压法的一种特殊情况,只适用于2个节点的电路中。
18. RLC串联谐振频率只有一个,且仅与电路中的L,C有关,与电阻无关,但是电阻是唯一控制和调节谐振峰的电路元件,从而控制谐振时,电感和电压及其储能状态;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品质因数
19. 要求三相负载中各相互不影响,负载应接成三角形或者星型有中线。
20. 减小涡流损耗可以采用增大铁芯电阻率的方法。(磁阻小,电抗大)
21. 一个理想电流源和理想电压源并联相当于电压源,同理可得。
22. 实际电感线圈在任何情况下的电路模型都可以用电感元件抽象表示(×)
23.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定义式形式相同,所以它们的单位一样。 ( ∨ )
24.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写方程式时,可以不参照参考方向。 ( × )
25. 支路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都是为了减少方程数目而引入的电流分析法。
26. 回路电流法是只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对电路求解的方法。 ( ∨ )
27. 结点电压法是只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对电路求解的方法。 ( × )
28. 品质因数高的电路对非谐振频率电流具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29. 任何相邻较近的线圈总要存在着互感现象。(×) 30. 三相电路只要作Y形连接,则线电压在数值上是相电压
的√3倍。(×,三相不对称,且无中线时,负载中性点偏移,各相电压发生变化)
31. 正确找出非正弦周期量各次谐波的过程称为谐波分析法。
32. 波形因数是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有效值与绝对均值的比例。
33. 非正弦周期量作用的电路中,电感元件上的电流波形平滑度性比电压好。
34. 非正弦周期量作用的电路中,电容元件上的电压波形平滑度性比电流好。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
1. PQ分解法的基本思想是以有功功率误差作为电压角度修正的依据,以无功功率误差作为电压赋值修正的依据。
2. 牛拉法进行潮流计算时,雅克比矩阵各元素是节点电压的函数,并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变化;雅克比矩阵属于稀疏矩阵,但是矩阵的元素或子块都不具有对称性。
3. PQ分解法是采用极坐标形式表示节点电压,根据实际的物理特点,对牛顿法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在交流高压电网中,输电线路的电抗要比电阻大的多,系统中母线有功功率的变化主要受电压相位的影响,无功功率的变化则主要受母线电压幅值变化的影响,所以节点的有功功率不平衡只用于修正电压的相位,节点的无功功率不平衡只用于修正电压的幅值;矩
阵H和L的元素都是节点电压幅值和相角差的函数,其数值是不断变化的,因此PQ分解法最关键的一步简化是,把系数矩阵H和L简化为常数矩阵。依据是线路两端电压的相角差是不大的。PQ分解法所做的种种简化只涉及到解题过程,而收敛条件的校验仍然是以精确的模型为依据,所以与牛顿法相比,计算结果的精度是不受影响的。在各种简化条件中,关键是输电线路的r/x比值的大小。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r/x比值较小,负荷PQ分解法的简化条件。在35kV及以下等级r/x比值比较大,在迭代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收敛的情况。
4. 中等长度的线路通常指100km~300km之间的架空线,这种线路的导纳一般不能忽略,常用的是π型等值电路。
5. 牛顿拉夫逊法实质上就是切线法,是一种逐步线性化的方法。
6. 负荷特性按特征分为:电压特性和频率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有功功率特性和无功功率特性。负荷模型中,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代表恒定阻抗消耗的功率;第二部分与电压成正比,代表恒定电流负荷对应的功率;第三部分为恒功率分量。
7. 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中,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力线路常用等值电路代表,并因此组成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最常用的综合等值电路有:含源等值阻抗(或导纳)支路,恒定阻抗(或导纳)支路,异步电动机等值电路(即阻抗值随转差改变的阻抗支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电力知识点总结总结3(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