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
1. 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在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失之和。
2. 额定频率为50Hz,正常运行允许的偏移为?0.2~?0.5Hz。供电频率的允许偏差规定,电网装机容量在3000MW及以下为正负0.5Hz,以上的为正负0.2Hz,在电力系统非正常状态下,供电频率允许偏差可以超过?1.0Hz。用户供电电压允许偏移对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为额定的?5%,对于10kV及以下电压计为?7%,低压照明负荷:+5%~-10%,农村电网:?7.5%~?10%。为保证电压质量,对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也有限制,波形畸变率是各次谐波有效值平方和的方根值对基波有效值的百分比,对于6~10kV供电电压不超过4%,0.38kV不超过5%。线路平均额定电压一般高出线路额定电压的5%。
3.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电容电流的三倍。
4. 一般是220kV为2分裂,500kV为4分裂,西北电网750kV为6分裂,1000kV为8分裂。
5. 电晕临界电压Vcr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相间距离,一个是导线半径r,由于增大相间距离会增大杆塔距离,从而大大增加线路的造价,所以临界电压可以认为与导线半径成正比,所以增大导线半径是防止和减小电晕算好的有效方法。对220kV以下线路通常按避免电晕损耗的条件选择导线半径;对220kV以上的线
路,则考虑采用分裂导线来增大每相的等值半径。
6. 短线路通常指长度100km以下的架空线路,可以不考虑导纳支路的影响(两横);中等长度线路通常指在100km~300km之间的架空线路和长度不超过100km的电缆线路,可以忽略分布参数的影响,用集中参数电路表示,用派型和T型等值电路表示,为减小节点数多采用派型;长线路是指长度超过300km的架空线路和长度超过100km的电缆线路。长线路必须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
7. 波阻抗无有功功率损耗,当符合阻抗为波阻抗时,该符合消耗的功率为自然功率;线路输送功率等于自然功率时,线路末端电压等于首段电压;大于时,小于首段电压;小于时,大于首段电压。由于高压架空线的波阻抗呈电容性,自然功率也略显电容性,提高输电额定电压和减小波阻抗都可以增大自然功率。采用分裂导线可以减小线路电感增大线路电容,是减小波阻抗的有效办法。
8. 变压器铭牌上的额定容量是指容量最大的一个绕组的容量,也就是高压绕组的容量。变压器设计按照电流密度相等选择各绕组导线截面积的原则。三绕组自耦变压器的第三绕组(低压侧绕组)总是接成三角形,以消除由于铁芯饱和引起的三次谐波,并且它的容量比额定的容量小。
9. 应用桃形和T型等值电路模型是,所有参数和变量都要作电压级归算,应用等值变压器模型时,所有参数和变量可不进行归算。
10. 在纯电抗元件中,电压降落的纵分量是因为传送无功功率而产生,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则因为传送有功功率产生。
11. 有功功率的最大值称为功率极限,功率极限的主要部分与两端电压幅值的乘积成正比,与首末端之间的转移阻抗成反比。线路本身的功率极限同线路的长度密切相关,1/4波长和3/4波长无损线的功率极限最小,并等于自然功率。1/2波长无损线的功率极限趋于无穷大。
12. 单端供电系统中,当给定电源电压和系统阻抗时,引起受端功率和电压变化的唯一变量是负荷的等值阻抗。负荷节点从空载开始,随着负荷等值阻抗的减小,受端功率先增后减,而电压则始终单调下调,这是单端供电网络固有的功率传输特性。
13. 变压器的电阻电能损耗(铜耗)计算与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相同,这部分成为变动损耗(因为导线上的电流大小与负载有关);电导的电能损耗(铁耗)近似等于变压器空载损耗P0与变压器运行小时数的成绩,这部分可以认为是不变损耗。变压器中无功功率损耗远大于有功功率损耗,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的纵分量主要取决于变压器电抗。
14. 未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降压变电站的低压母线,在潮流计算中属于PQ节点;装有无功补偿装置,并可维持母线电压恒定的降压变电站的低压母线,在潮流计算中属于PV节点。通常变电所都是PQ节点,网络中还有一类既不接发电机又没有负荷的联络节点,(亦称浮游节点),也当作PQ节点,但是其PQ节点为零;
系统中PQ节点最多,PV节点数目很少,系统中只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的节点是平衡节点。当发电机装有自动励磁装置,并按照最优分配原则确定有功出力发电时,发电机的电压母线属于PV节点;如果某一PV节点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越线,则超过上限时按上限输出无功功率,低于下限时按下限输出无功功率,此时电源无功出力为定值,所以是PV节点变为PQ节点;
15. 中枢点:(1)区域性水、火电厂的高压母线;(2)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3)有大量地方负荷的发电机电压母线。这些供电点成为中枢点;
16. 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包括有功电源的最优组合、有功负荷的最优分配两个方面。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指的是系统中发电设备或发电厂的合理组合,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合理开停,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机组的最优组合顺序、机组的最优组合数量和机组的最优开停时间;有功负荷的最优分配是指系统的有功功率负荷在各个正在运行的发电设备和发电厂之间的合理分配。其目的是在满足功率平衡和保障电能质量的前提下,使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最小。
17. 频率变动对发电厂和系统本身的影响:火力发电厂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低频率运行将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引起叶片的共振,缩短叶片的寿命(49.5Hz);低频时,会致使发电机定转子的温升增加,为了不超越温升极限,降低发电机的所发功率;低频运行时,由于磁通密度的增大,变压器的铁芯损耗和
励磁电流损耗,为了不超越温升限额,降低变压器的负荷;频率降低时,系统的无功功率负荷增大,而无功功率负荷的增大将引起系统电压水平的下降。
18. 系统电源容量等于系统中可运行机组的可发容量之和,又等于系统发电负荷和系统备用容量之和;负荷备用(%2~%5)属于热备用,事故备用(%5~)既有热备用又有冷备用,而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都是冷备用。无功的备用容量一般取最大无功功率负荷的7%~8%。
19. 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与系统的有功功率负荷(包括各种用电设备所需的有功功率和网络的有功功率损耗)相等。由于电能不能存储,负荷功率的任何变化都立即引起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的相应变化,且这种变化是瞬时出现的。
20. 频率的一次调整:KS称为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表示电力系统负荷发生变化时,在原动机调速器和负荷的调节效应共同作用下系统频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少。KS越大,同样负荷波动下,系统频率波动越小。但KS?KG?KL,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是无法调整的,所以增大KS的方法只有增大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为保证调速系统本身运行的稳定性,发电机不能采用过大的单位调节功率,所以为了增大系统单位调节功率应使尽可能多的发电机参与一次调频。满载的发电机不能参加调频,其单位调节功率为零。全系统有调整能力的发电机组都参加频率的一次调整,二次调频基本包含一次调频,非调频电厂只参加一次调整,而不参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电力知识点总结总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