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一.填空,单选,判断
1. 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是在美国。
2. 美国传播学的四位先驱,即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 威尔伯·施拉姆被誉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4. 传播学研究方法基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5. 自我传播实质上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 6. 正规组织传播可分为组织内部传播和组织外部传播。 7. 组织的功能;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指导功能。 8. 必须要遵循的传播原则有:可信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 9. 传播者的权利,可分为一般性权利和专业性权利两种。 10.
“守门人”一词,最先见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生活的渠道》
一文。 11.
符号的功能:指代功能,表义功能,自律功能,显示功能,认
识功能,交流功能。 12. 13.
符号分两类,一类是信号,一类是象征符。
布热津斯基的媒介控制论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文化
霸权 。 14.
受众的角色: 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15. 16.
受众的选择机制;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
等三人的《人民的选择》。 17.
意见领袖及其影响力的形成主要因素;价值,信源,知识面,
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 18.
传播活动已不是某种抽象的,纯粹的存在,它总是以具体的形
貌或质的规定性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19.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20.
二,名词解释
1.传播学定义:广义的传播学是指涉及有关自然界一切事物内外及人类社会中产生的相互运动和关系的现象。 传播学所说的“传播“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信息在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流通,共享或扩散的行为及过程。
2.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在本书专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3.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过程。 4.媒介组织定义
所谓媒介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5.信息侵略:信息侵略值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推广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加结合取代的目的。
6.编码: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7译码: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8.滋补法:是指在抵御敌对的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事先向某些接受者灌输或提供正面论点的材料,以此直接建立或巩固正确的立场和态度,这就叫滋补法。
9.接种法;抗御反面信息的另一种方法是接种法。这是通过对接受者的预存立场和所持正面观点加以轻微地攻击或驳斥来达到抵制反面信息的一种方法。
10.满足需要论:这一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11.硬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12软环境;所谓软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三,简答
1.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基本特点与意义。
“人际传播”在本书专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消息、交流思想感情的
社会行为。 【1】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
(1) 运用双重手段使全部的感官受到刺激 。(2)信息的交流性强,信息反馈直接,快速。(3)能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4)人际传播的覆盖面有限。 【2】人际传播的意义:
(1)真正价值在于个人间心灵的交往; (2)认知自我、他人与社会; (3)建立和谐关系。 2.符号和信号不同点
符号不同于信号,信号与表示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事物消失则信号消失,因而信号具有即时性,单一性和即物性的特点。 3.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1)非语言符号主要承担传播态度与情绪方面的信息。 (2)辅助语言传播 (3) 代替语言传播
4.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概念和媒介及信息观点所包含的含义?
【1】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2】媒介既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1) 第一层: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的产生,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者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会产生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
(2) 第二层: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另一种媒介,如“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5.什么是社会参与论?
社会参与论又叫受众介入论。他是美国人巴伦在《对报刊的参与权利》(1967)一文中提出的,一文指出为了维护受众的表现自由,保障他们的参与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权利。
社会参与论的主要观点(1)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2)公民及其团体既是讯息的接受者,又是讯息的传播者;(3)时代在发展,受众在变化,许多人已不满足消极的当一名接受者,一种试图积极参与报刊的编写,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传播学概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