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形态特征 1.音的带腔性

在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中除了平直进行的音之外,还大量存在着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 2.音调的五声性

指在音调的组织形式方面,中国音乐以五声为骨干,宫商角徵羽为五声,其它的音为偏音。 3.节拍、节奏的灵活性

指在节拍、节奏方面,中国音乐(1)节拍重音不确定(2)大量运用非均分律动和散板节奏,紧打慢唱。

(1)节拍重音不确定

我国把节拍称作“板眼”,记谱时也把“板”放在小节线之后,但是“板”不等于强拍,“眼”也不等于弱拍。 4.织体思维的横向性

我国音乐大多属单声性(单声部)的,注重旋律性,旋律几乎是音乐的全部,而西方音乐是多声性(多声部)的,旋律只属于音乐的表层,加上和声、复调等因素才是整体的音乐。 (二)审美特征

1、“和”的精神——以中和为美 中国音乐更强调统一,西方更强调对比 2、“线”的形态

中国音乐强调旋律性,西方则强调立体性 3、“虚”的意境

中国音乐强调“神似”和“虚灵”,西方则强调“形似”与“写实”

二.号子、山歌、小调各自的演唱场合、功用意义及艺术特点 【号子】演唱场合——在劳动过程中直接产生,伴随劳动歌唱。

功用意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振奋精神,解除疲劳。

艺术特点——(1)基本演唱形式:一领众和(2)歌词:即兴编创;领唱的唱实词,和唱的唱虚词(3)节奏:与劳动强度相一致(4)曲调:简洁明快,平直有力;劳动强度与旋律性成反比(5)结构:曲体简单,句式分明,多为上下句结构 【山歌】演唱场合——辽阔的大自然。 功用意义——自我抒发情感

艺术特点——(1)歌词:即兴编创;大量运用比兴手法(2)节奏:自由(原因: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中自我抒发情感)(3)曲调:具有辽阔奔放的性格特征;多出现上扬的自由延长;旋律与地方语言的关系较为密切(4)曲式结构:北方山歌多为上下两乐句,南方山歌多为起承转合四乐句

【小调】演唱场合——在群众的休息娱乐吉庆等场合演唱 功用意义——娱乐

艺术特点——(1)唱词较固定,并大量运用衬词(2)节拍规整,节奏匀称(3)旋律委婉流畅(4)形式多样

三.民歌的调式分析(重点在转调) 四.民歌的曲式分析 (一)平叙结构

特点:平列叙述,不分上下句。 例:《小两口抬水》河北 (二)呼应结构

特点: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不稳定,具有引发展开的性质,后一部分稳定,具有应和、收束的性质。

1.一上一下式 例:《一心向着毛泽东》《桃花红杏花白》《推船号子》第一段 2.一上两下式 例:《秋收起义歌》湖南 3.两上一下式 例:《打南沟岔》陕北 4.一上三下式 例:《打兰调》 5.三上一下式 例:《三十里铺》陕北 6.上上下下式 例:《揽工人难》陕北 7.上下上下式 例:《小放牛》辽宁

8.变体上下上下式(在上下上下式基础上再加入上句或下句) 例:《小河淌水》上下上上下 (三)起承转合结构

特点:由四个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分别为:起部、承部、转部、合部。 起部:启引 不稳定 承部:承接 稳定

转部:对比 极不稳定(节奏、旋法、调式色彩) 合部:收束 稳定

1.四句式起承转合结构 例:《八月桂花遍地开》《孟姜女春调》 2.多句式起承转合结构 例:《十送红军》 3.“以垛为转”的起承转合结构 例:《姐妹俩》 (四)起平落结构

特点:由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分别为:起:启引,平:乐段的核心,具有平叙性质,落:收拢,结束。 例:《黄河船夫曲》

五.说唱音乐的分类

【乐器】1.鼓词类(特点:自击板鼓;代表性曲种:京韵大鼓(北京)、西河大鼓(河北);伴奏多用三弦和四胡。)

2.弹词类(特点:自弹自唱;代表性曲种:苏州弹词)

3.渔鼓类(特点:手敲渔鼓;代表性曲种:河南坠子、晋北道情)

4.琴书类(特点:扬琴伴奏;代表性曲种:北京琴书、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山西)) 【曲式结构】5.牌子曲类(特点:曲牌联缀;代表性曲种:北京单弦、四川清音、河南大调曲子)

6.杂曲类(特点:小曲反复;代表性曲种:天津时调、河北太平年) 【表演形式】7.走唱类(特点:载歌载舞;代表性曲种:东北二人转)

8.板诵类(特点:打板朗诵;代表性曲种:有节奏无旋律——快板、山东快书、数来宝,稍有旋律因素——四川金钱板、太原莲花落) 六.说唱音乐的特点

1.唱词上的情节性

即一段说唱作品就是一段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 2.唱腔上的叙事性

唱词上的情节性决定了唱腔上的叙事性,为了能够清晰、具体地交代人物。

说唱音乐的曲调必须与语言相结合,把语言中的字词融合在曲调中,形成说唱结合、似说似唱的特点。

说唱音乐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民歌,民歌是抒情性的,歌唱性较强,用于说唱音乐后,经过了语言化、说唱化,旋律就由抒情变为叙事的。 七.说唱音乐的结构唱腔类型

1.单曲体(特点:基本曲调反复。例:潞安鼓书、山东柳琴)

2.联曲体(特点:不同曲调联结。例:北京单弦、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 3.板腔体(特点:同一基本曲调变化。例:西河大鼓) 4.综合体(混合结构)

有以下三种情况:(1)在单曲体基础上插入一些曲牌(典型:苏州弹词) (2)在板腔体基础上插入一些曲牌(典型:山东琴书)

(3)在联曲体基础上,部分曲牌发生板腔变化,形成又有曲牌又有板式的综合曲体结构 八.词曲关系实例分析(找倒字)

九.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区别 1.渊源不同 中国戏曲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歌舞、滑稽戏、说唱三种艺术形式综合的结果。产生于宋朝时期。西方歌剧是16世纪末意大利文艺界复兴古希腊朗诵性歌曲的产物。 2.音乐创作手法不同 中国戏曲音乐属于民族音乐,为集体创作,一曲多用。西方歌剧是专业作曲,专曲专用。

十.戏曲音乐的分类

1.按源流特点分类 (1)昆腔剧种

这是现存的戏曲中最古老的一类。源于元代江苏昆山,昆山一带最流行的地方腔调,这种地方强调被称为“昆腔”或“昆曲”。现存的昆腔剧种主要有江苏的南昆与河北的北昆。

南昆的音乐柔和婉转,为五声音阶,旋法以级进为主。北昆的音乐高亢激越,为七声音阶,旋法多跳进。昆腔剧种的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 (2)高腔剧种

源于明代中叶江西的戈阳腔,现存的高腔剧种主要有四川的川剧高腔,湖南的湘剧高腔,江西的赣剧高腔等。

高腔剧种的共同特点:锣鼓伴奏占重要地位;人声帮腔富有特色。 高腔剧种的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 (3)梆子腔剧种

源于明末清初,山陕一带的梆子腔。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剧种,主要流行于北方。如山西四大梆子(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秦剧))

梆子腔剧种共同特点:(1)都用枣木梆子击节(2)都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3)在旋律、板式、调式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特征(4)属板式变化体即板腔体 (4)皮黄腔剧种

是指以演唱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湖北汉剧是最早的皮黄腔剧种。京剧是最大的皮黄腔剧种。

西皮腔原是秦腔的腔调,流传到湖北后与当地音乐结合,被称为西皮。

二黄腔原是安徽的曲调,后流传到湖北,于清代中叶两种腔调结合形成了汉剧,现存的皮黄腔剧种除汉剧,京剧外还有广东的粤剧,广西的桂剧,云南的滇剧等。

皮黄腔剧种共同特点:(1)以西皮二黄作为主要腔调(2)以京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3)采用共同的定弦法:西皮6、3,二黄5、2

皮黄腔剧种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 (5)民间歌舞剧种

此剧种都是近百年来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在音乐上大多保留着民间歌舞的若干特征。各地的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秧歌戏等都属这一类。 (6)民间说唱腔剧种

由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的新兴剧种都属于这一类。如:浙江的越剧由“三跳”发展而来;河北的“评剧”由“莲花落”发展而来;河南的“曲剧”由河南大调曲子发展而来;山东的吕剧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吉剧由“东北二人转”发展而来。

以上六类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两大类:传统声腔剧种(指前四类);新兴剧种(指后两类)

十一.民族器乐的分类

(一)独奏(吹、拉、弹、打)

1、吹管乐(1)带哨的(唢呐、管子)(2)带簧的(笙、巴乌)(3)无簧哨的(笛、箫) 2、拉弦乐(胡琴类)(二胡、板胡、高胡、中胡、四胡、京胡、马头琴、坠胡) 3、弹拨乐(1)平置弹奏的(古筝、古琴)(2)抱弹的(琵琶、阮、三弦、月琴)(3)打弦的(扬琴)

4、打击乐(鼓、云锣) (二)合奏

1、弦索乐:全部用弦乐演奏的合奏形式 如:北京弦乐十三套

2、丝竹乐:以丝弦乐器(拉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奏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3、鼓吹乐:以吹管乐器为主奏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如:山西八大套、河北鼓吹

4、吹打乐:以吹管乐与打击乐并重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演奏中有单独的锣鼓段 如:西安鼓乐

5、锣鼓乐: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如:威风锣鼓(北方)、清合锣鼓(南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79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