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资料助读(投影)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浙江杭县人。1923
- 9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人教版2017初三(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