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7 BS6 BS5 BS4 BS3 BS2 BS1 BS0 OJ3 OJ2 OJ1 OJ0 OS11 OS10 OS9 OS8 OS7 OS6 OS5 OS4 OS3 OS2 OS1 OS0 P79 P80 P81 P82 P84 P85 P86 P87 P78 P93 P99 P107 P108 P109 P124 P125 P147 P152 P178 P184 P185 P203 P111 P110 K1:7 K1:6 K1:5 K1:4 K1:3 K1:2 K1:1 K1:0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利用表2.2中的输入参数作为输入数据,逐个测试输出结果,即用XCV200实验板的开关组K4、K3、K2、K1输入数据,同时观察LED指示灯显示结果,得到如图3.1所示的硬件测试结果。
图3.1 硬件测试结果图
-20-
参考文献
[1] 曹昕燕. EDA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景华. 可编程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M].北京: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4] 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冠.Verilog HDL与数字电路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江国强.EAD技术习题与实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 杜建国.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附 录
-2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此次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让我懂得了学习要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这次课程设计,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刚开始拿到题目的时候觉得很熟悉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后来经过查资料和老师的帮助才有了思路。但很快又有了新的问题,在各个模块设计好了之后,在仿真过程中,有几个模块因为连线问题仿真结果出错,经过整改后整个仿真成功通过。但最终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仍旧不能十分完美的实现计算机中加法器的功能。例如舍入和判断溢出等功能仍未能实现。 通过这次实验设计,使我了解了许多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加深了我对浮点数的存储格式以及运算方式的理解,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在实践中,同时通过本次实验也初步掌握了编程语言及原理图实现芯片生成的功能。在不断的研究复习中也掌握了Xilinx foundation f3.1设计软件和COP2000集成调试软件的使用及相关知识,能独立的制作和生成所需要的逻辑部件。在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个人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在设计方面的不足和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在这次设计中指导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课程设计成绩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浮点数加法器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