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题计划书
课题名称: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学生姓名:王雨婷 所在班级:13秋护理 学号:1334001257562 地方电大教学点:安徽省铜陵市 科研指导教师:杨梅 课题计划经费: 元 研究起止年月: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 课题类别: 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 课题来源: 自选 √ 指导老师 其他 是否为立项课题: 否 √ 是: 国家级 省/部级 市/局级 校级 院级 1.选题依据(分析不同人群对献血的态度 认知 心理活动,研究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要有近5年的文献) 研究背景、意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里不同类型献血者的心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此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增加献血者热情,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时宝红, 曹庆, 蒋媛媛 .无偿献血者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 当代医学,2012, 18(31):126 . [2] 孟庆丽,安万新,梁晓华等.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3): 188-190. [3] 王芳,郭俊林,陈林.无偿献血中的用血返还管理[J].求医问药,2011,(01):353-354. [4] 沈雪慧, 胡文静, 傅强. 南京市无偿献血与临床输血现状调查与思考[J]. 医药前沿 ,2012,(19) :1143-1144. [5] 陈云光,刘西娥.2713重复献血者献血情况分析[J].临床血液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01):88-90. [6] 马秋菊. 无偿献血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2012,(05):478-479. [7] 李蓬,居兵,陈剑锋.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2,8(23):116-118.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不同社会人群对于献血的认知 献血过程的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手段。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3.研究的阶段计划 1)通过查阅中国知识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阅读关于此文章的相关文献。 2)对不同献血者的心理差异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心理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分析。 3)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体会及经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归纳分析。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学 生:王雨婷 指导老师:杨梅
2015年12月2日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的心理和护理措施,以及分析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2 月~2014年12月在采储血点进行无偿献血者康情况征询表,献血者不良反应记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人群类型的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后统计发现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提高献血者二次献血率,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问题。结论 通过针对性护理后,可以有效除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无偿献血; 心理分析 ; 献血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近年,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无偿献血队伍不断壮大,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来自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及社会背景,对献血的认识,心理反应不同,其中少部分人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初次献血者。
[1]
因此,血站工作人员应重视对献血者的心理分析,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心理
疏导,消除顾虑,激发献血者热情。针对不同的心理的状态和心理需求,护士在实施献血护理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并通过良好的语言,熟练的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改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已达到对对献血者更好的护理效果。 1.影响献血者心理的常见因素
一般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容易产生顾虑。心里不免有恐惧感,怕疼痛,怕献血后影响健康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献血反应继而影响下次献血。由于不同献血者拥有不同的文化教育 工作环境 年龄差别以及献血过程中会发生的反应都会导致心理也有所差异。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不同 1.1 不同社会人群献血者的心理分析 1.1.1 初次献血者心理分析
即对献血充满神秘感,又因为缺乏献血相关知识产生紧张恐惧心理。①恐惧采血针头,认为针头太粗,采血太疼,紧张不安。②害怕传染疾病怕采血传染上疾病。③认为血液不可再生,献血损害身体健康。④认为无偿献血,有偿用血,对献血后的服务质量抱有疑虑[2]。 1.1.2农民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
农民无偿献血者大多无比朴实,对献血即热情又紧张。由于农村文化经济落 后信息闭塞 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无偿献血知识的淡薄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的恐惧心理[3]。①对疼痛度敏感,对献血知识缺乏了解。②有从众心理,易受身边人的感染。③在农村对男性献血者来说是家里的顶梁柱担心影响日常劳动。④同时把献血也作为了一次免费体检。⑤同时对纪念品也希望更实惠和实用些。⑥非常关心献血后的化验结果
1.1.3高校大学生献血者心理分析
这群人年轻,有活力朝气,身体健康,他们多结伴而行,对献血非常热情又充满了新奇感。①积极踊跃的参加献血事业愿意为社会做贡献荣誉感强。②好奇自己血型,满足自己好奇心为了解献血知识③急于知道自己的血液是否合格④担
心采血器材是否卫生。 1.1.4互助献血者的心理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规模的迅速扩大,临床用血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血荒”情况时有发生。[4]就需要用心患者的家属、亲友、进行家庭互助无偿献血。这类献血者往往对献血热情不高,心情焦虑。①对献血充满不满情绪,心情焦躁充满恐惧②对用血政策急于了解③担心不安全有害身体。 1.1.5定时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
这部分人文化素质高,把无偿献血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向社会献爱心的一种体现,是一种高尚的行为[5]①他们充满荣誉感,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对血站环境适应性强,能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下次献血频率高,易成为固定的定期献血者。②对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严格 1.2献血反应发生的心理分析
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和工作态度的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的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
[
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6]。①精神高度紧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捐献血液,这与献
血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是分不开的,适当捐血,已经成为公认的不会损害身体健康状况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缺乏经验,总是有不同的担心和恐惧献血心理,这种心理只有通过献血实践才能被渐渐消除。献血前恐惧和紧张是最常见的对于首次捐血者,而不是文化程度更高层次的献血者就不恐惧,男性对献血的恐惧要大于女性,从年龄来看献血者,年轻的要多于年长者,特别是看到别人的抽血过程,会增加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②献血过程出现头晕现象:休息不充分,身体的疲劳,禁食献血,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一些捐助者上夜班或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体力没有恢复,过度疲劳,当睡眠、空腹抽血,也容易造成瞬态血管扩张、低血压、血液和脑血压下降。此外,环境因素和医疗人员的工作的态度、语言、笨拙生硬的穿透技术能引起血肿献血者的疼痛,同时,捐献血液的人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拥挤的人群、等局促拥挤环境都容易诱发献血者的头晕反应;③环境因素不适合:为了方便市民献血,采血站大多数选择在繁忙和客流大面积的商场或闹市区,进行献血宣传和采集血样,周围环境吵闹,空气不新鲜,都可以使献血者产生焦虑和担忧,引起交感神经过于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王雨婷- 献血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