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扩大造林面积,只种不采 C.采育结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D.在林木砍伐后的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10~11.解析: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为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植树造林与砍伐利用相结合,即采育结合,不能只种不采,也不能严禁砍伐,更不能在林区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1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河伯娶亲”
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材料二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
材料三 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
(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 )
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
C.天命不可违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___________,为什么?
解析: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全面,处于崇拜自然阶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征服自然”是人力战胜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充分调动人与自然的双重积极性,具有和谐发展的初步思想。
答案:(1)人类崇拜自然,人类相对较为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 (2)B (3)人定胜天
(4)三 恩格斯较为科学地认识到人地关系应该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具有因地制宜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
13.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完成下列要求。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A B C 农耕地 44.1 18.1 10.1 果园 2.4 11.6 19.6 林地 12.9 36.8 36.8 草地 40.5 33.4 33.4 菜地 0.1 0.1 0.1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侵蚀量比 方案 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 年) 3-8年内 A B C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___________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8年以后 100 64 50 100 52 40 57 50 48 57 88 112 较*(%) 径流量比 解析:第(1)题,环境效益可按侵蚀量比较,侵蚀量越小,环境效益越好,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可由表2直接读出。第(2)题,A方案不利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B、C方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其差异在于3-8年内的土地总收入。
答案:(1)CBA 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选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