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再辨舟与船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再辨古汉语词汇“舟”与“船”

中文0801 080101102 陈雪纯

摘要:关于“舟”与“船”的辨析,前人有过很多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

基础上从古汉语词汇特点入手再度辨析两词,并尽可能详尽分析“舟”与“船”的不同。

关键词:舟;船;辨析

关于“舟”与“船”的辨析,前人研究很多,据笔者所见,其中较为详细的有王凤阳先生的《古辞辨》和洪成玉、张桂珍两位先生合著的《古汉语同义词辨析》。苏州大学的李素琴在2002年写过一篇《先秦同义词“舟、船”辨析》的论文,作者搜集先秦十三部典籍,统计“舟”与“船”的应用概率,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笔者以为仍不尽人意。本文将从两词的产生的时间、语源、本义及地区性称呼四方面再辨“舟”与“船”。

一、产生时间有先后。

“舟”字在前,“船”字在后。《说文》“船”下段注:“古言舟,今言船,如古言屦,今言鞋。”《说文》“舟”下段注:“《邶风》:‘方之舟之。’传曰:‘舟,船也。’古人言舟,今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段玉裁所说的古和今是相对的。他在《说文》“谊”字下注:“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就“舟”和“船”来说,何时为古,何时为今呢?王凤阳先生依据“《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传‘舟,船也’,疏‘舟者古名也,今明船’”也认为舟、船是古今字,但其所说“先秦一般说来称船为‘舟’”、“‘船’在秦末汉初才流行开来”的说法似乎不确切。李素琴在《先秦同义词“舟、船”辨析》一文中给王凤阳先生做了补充。她考察先秦十三部典籍,统计得出“船”在先秦典籍中已出现,且只出现在成书战国时的三部,其中《庄子》4例,《韩非子》3例,《吕氏春秋》13例。而舟出现在十三部书中的九部书,其中成书于春秋时的《论语》、《礼记》、《周礼》、《墨子》等书中均有“舟”字。最后得出结论:“舟”的出现比“船”早,在春秋时已广泛使用,而“船”在战国时才出现。而考察更早的《诗经》,我们发现,《诗经》中并无“船”字,“舟”字出现12次(向熹《诗经词典》)。所以说,“舟”、“船”两词产生时间有先后,“舟”在春秋时已广泛使用,而“船”在战国时才出现。

二、所系语源不同。

洪成玉、张桂珍两位先生在《古汉语同义词辨析》一书中说:“‘舟’与‘周’,同属章母幽部,意义又有联系,可看作同一语源。”《周礼?冬官考工记》:“做舟以行水。”郑玄注:“故书舟作周。”《诗经?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罴是裘。”郑玄笺:“舟当做周。”《释名?释船》:“舟言周流也。”王先谦撰集:“王启原曰:《说文》:‘ ,币徧也。从勹舟声。’周流、周旋字应从此。又《说文》:‘般,象舟之旋。’《风俗通》:‘舟人相櫂,犹尚畏怖,不敢迎上,与之周旋。’今人周旋字皆无作舟者,古书舟、周亦互通。”又见《古汉语字典》以《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七》:“齐亘(桓)公与苏夫人乘周,夫人汤(盪)周。”释“周”通“舟”;以《尧庙碑》:“委曲舟币。”释“舟”通“周”。笔者同意洪张做说“开始称船为周,取其周流意,后又象舟形另造一舟字。”

关于“船”的语源考,笔者比较认同洪、张两位先生在《古汉语同义词辨析》一书中说:“‘船’与‘循’、‘沿’,音义俱近。”《释名?释船》:“船,循也,循水而行也。”王先谦撰集:“毕沅曰‘《说文》:船,舟也,从船沿省声。’今本沿作铅,囗也。沿,缘;故可训为循。《一切经音义》引‘循水’上有谓字。”《说文》“船”下段注:“舟之言周旋也,船之言溯沿也。”

三、本义有所区别。

一方面,开始有舟船时,一般说,舟小而船大。《易经?系辞下》:“刳木为舟。”孔颖达疏:“舟必用大木刳凿其中,故云刳木也。”《说文》“俞”下段注:“其始见本空之木用为舟,其后因刳木以为舟。”《说文义证》:“舟也者,周处《风土记》:‘小曰舟,大曰船。’”这也可从“舟”能受“轻”、“扁”等形容词修饰看出来。例如:

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下》)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船”一般不受“轻”、“扁”等词修饰。“船”的容积和装载量可以很大。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取江陵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两车。”

另一方面,在专指当初“舟”的发明时,“船”不可以代替“舟”。例如: 大木尧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义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弈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女句作舟,伯益作井,赤翼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吕氏春秋?勿躬》)

应之曰:古者弈作弓,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弈、奚仲、巧垂,皆小人邪? (《墨子?非儒下三十九》)

四、区域称呼各异。

《方言》卷九:“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广韵》:“船,《方言》曰:‘关西谓之船,关东谓之舟。’”李素琴根据她在先秦十三部典籍统计出的结果:舟”在先秦时使用地域较为广泛,“船”只出现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三部书,从作者来看,庄周是楚国人,韩非介于秦楚之间,吕不韦是秦国人,得出在先秦“‘舟’与‘船’的区别应是方言与通语之别”的结论。而自秦以后的诗、词、文中船的出现也很广泛。以《史记》为例,李波曾在他的《<史记>中的船和舟》一文中统计《史记》全书共572864字,使用单字数为4932个。其中,舟字用了29次,船字用了92次。李还把《史记》中“舟”、“船”的具体用法做了细致、精确的比较,得出《史记》规范了“‘船’成为交际语中常用的词汇,而‘舟’则带有古语的痕迹和表小的味道。”的结论《史记》之后,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船和舟的频次比例大致与《史记》相同。从战国晚期到西汉,关西一直是政治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秦汉两代,都在关西定都,关西方言必然成为对汉代通语最有影响的基础方言。可见“船”的流行,和秦的扩张有关。所以说,先秦时,“舟”是通语,“船”是方言,流行于秦楚一带。秦以后,“舟”、“船”可以互用,但“舟”带有更多历史色彩,“船”逐渐流行。

“舟”与“船”的不同,也反映了古代汉语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说明了古代汉语中有些同义词是历史形成的。

参考文献:

王凤阳 《古辞辨》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

洪成玉、张桂珍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 洪成玉 《古今字》 语文出版社 1995 王力 《同源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82

冯蒸 《说文同义词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中华书局 1983 向熹 《诗经词典》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欧阳询 《艺文类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邹晓丽 《基础汉字形义释源——<说文>部首今读本义》 中华书局 2007

《汉语大字典》 电子版

李素琴 《先秦同义词“舟、船”辨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19卷第2期

李波 《<史记>中的船和舟》 《中国典籍与文化》 总第66期 沈荣嵩 《水上运输发展对中国文宇的影响—浅析舟、船、舶三字的演变》 《珠江水运》 2000年第四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再辨舟与船在线全文阅读。

再辨舟与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245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