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及思考题——问答题参考答案
蛋白质
一、 名词解释:(自己在教材中找答案)
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变构效应、层析技术、两性离子 必需氨基酸、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二、全章问答题:
1、写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根据R基团的极性性质,蛋白质氨基酸可以分为几类,各有哪些氨基酸。 ?-氨基酸的通式??
2、 简述氨基酸α-NH2参加的主要化学反应。
(1)亚硝酸盐反应,生成氮气,可以计算氨基酸的量 (2)酰化反应:氨基酸与5-(二甲胺基)萘-1-磺酰氯(DNS-Cl)反应,生成DNS-氨基酸。
丹磺酰-氨基酸有很强的荧光性质,1963年,Giray和Hartley将该反应用于多肽链N末端氨基酸的鉴定
(3)烃基化反应:
1)与2,4-二硝基氟苯(DNFB)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黄色DNP-氨基酸。该产物能够用乙醚抽提分离。不同的DNP-氨基酸可以用色谱法进行鉴定。1955年,Sanger首先用该反应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
2) 与苯异硫氰酸酯(PITC)反应
生成的苯乙内酰硫脲衍生物(PTH-AA) 是无色的,可用层析法加以分离鉴定。瑞典的Edman用该反应鉴定N-端氨基酸。
(4)形成西佛碱反应:在生物体内,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在某些酶的催化下,可与
醛酮反应生成弱碱性的西佛碱(Schiff’ base) C=N-。
(5)脱氨基反应: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
3、蛋白质为什么能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水化膜和双电层
4、试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构建。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决定决定蛋白质的功能(1分)
1)同功能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具有种属差异(1分) 2)一级结构相同的蛋白质的功能也相同(1分) 3)一级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可直接影响其功能(1分) (2)、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高级构象破坏,功能丧失(2分) 天然蛋白质在构象上的亚稳定性的,当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级构象发生变化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都随之改变或丧失,但并未导致其一级结构的变化,——变性;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如果不过于剧烈,则是一种可逆过程,变性蛋白质通常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成原来的构象,恢复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复性。
2)蛋白质在表现生物功能时,构象发生一定变化(2分)
别构效应:又称变构效应,是指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6、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详细阐述蛋白质分离提纯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
答: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包括1.样品前处理、粗分级分离和纯化。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有: (1)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
1)透析和超过滤
2)密度梯度离心:物质大小和密度不同,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每种蛋白质颗粒沉降到与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密度梯度时即停止。如蔗糖梯度、聚蔗糖(Ficoll)梯度。
3)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比凝胶珠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比网孔小的分子能不同程度地自由出入凝胶珠的内外。于是,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小分子物质后被洗脱。
(2)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
1)等电点沉淀:等电点溶解度最小
2)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沉
淀,称为盐析。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 :甲醇、乙醇、丙酮等均可沉淀蛋白质。①脱水作用;②使水的介电常数降低,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一般预先将有机溶剂冷却到-40?C?-60?C,可防止变性。
(3) 根据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
1)电泳: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及电荷量不同,且分子大小也不同,故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
2)离子交换层析 :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离子交换剂多为纤维素离子交换剂。溶液的pH决定离子交换剂与蛋白质的解离程度。
(4)利用选择性吸附和特异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利用吸附层析力和解吸性质不同达到分离。如亲和层析:利用待纯化的分子和杂质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能:利用蛋白质分子对配体特有的识别能力建立的纯化方法。
核酸
1. 试比较DNA 和RNA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简称DNA单链)组成。两条链沿着同一根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中的两条链方向相反。
(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碱基环平面成90°角。
(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为2 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3.4 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34 nm。 (4)两条DNA链相互结合以及形成双螺旋的力是链间的碱基对所形成的氢键。A和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在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总数与嘧啶碱基的总数相等
3. 何谓核酸变性和复性,简述影响Tm和复性速度的主要因素。
(1) 核酸的变性: 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多聚核苷酸链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变性核酸将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核酸的变性并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所以它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2) 核酸的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影响Tm因素:
(1)G-C含量:高——Tm值越大
(2)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大——Tm值越大 (3) 溶液的pH:小——Tm值越大 (4) 变性剂:破坏氢键使Tm值减小。 影响复性速度的主要因素:
(1) 单链片段的浓度:大——快 (2) 单链片段的大小:小——快 (3) 片段内的重复序列:多——快
(4) 溶液的离子强度:大——快(消除磷酸的负电斥力)
4. 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
tRNA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型,分别由氨基酸臂等四臂及二氢尿嘧啶环、反密码环和TΨC环组成。在氨基酸臂的有共同的CCA-3’端,整个分子组成中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反密码环上的反密码子决定了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
5. 用1mol/L的KOH溶液水解核酸,两类核酸(DNA及RNA)的水解有何不同? 答:RNA几乎完全水解,生成2?-或3?-磷酸核苷。
酶
五、简答题:
1、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特点? (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 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 ?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
? 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2)酶作用的特点条件 ? 温和:常温、常压、pH=7;
820713
? 高效率:反应速度提高10~10,比普通催化剂提高10~10; ? 专一性:即酶只能对特定的一种或一类底物起作用
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个反应, 相对专一性:作用结构相近的一类底物。包括键专一性和簇 (基团)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类酶不能辨别底物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只 对其中的某一种构型起作用。
? 易变敏感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活细胞内受到精密严格调控。 ——可调节性
2、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分为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抑制剂对酶的抑制有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
不可逆抑制:酶的某些基团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必须通过其他的化学反应才能把抑制剂从酶分子上除去。该抑制作用是因为降低了酶的Vmax。不可逆抑制剂有: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氰化物、烷化剂等化合物。如有机磷化合物能同酶蛋白分子中的或酶活性中心上的ser残基的侧链-OH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
可逆抑制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结合,造成酶活性的暂时丧失,可用透析等简单方法除去而使酶活性完全或部分恢复,称为可逆抑制。
可逆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如磺胺类药物对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
3、写出米氏方程,并说明什么是Km值及其意义。 米氏方程:
V=Vmax [S]Km + [S]Km 值本身的含义是: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 值的意义:
①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数。
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② 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
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
③、Km可判断酶专一性和最适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为最适底物。 ④、Km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⑤、已知Km,可计算出某一底物浓度时,其反应速率相当于Vmax的百分率。 ⑥、可用来确定测定酶活性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4、简述结合蛋白酶的分子组成及其功能特点
5.比较三种可逆抑制作用的特点?
(1) 竟争性抑制
某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因而能与底物竟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动力学特点:反应速度下降 :Km增加;Vmax不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生物化学练习及思考题问答题参考答案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