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闻学概论》考点 李良荣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学概论》

考试题型(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5题X2分=10分) 二、名词解释(5题X3分=15分) 三、简答题(3题X5分=15分) 四、辨析题(2题X10分=20分) 五、论述题(2题X20分=40分)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 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

2. 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 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1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1、宣传者 2、被宣传者 3、宣传内容 4、宣传场合 5、宣传时机 6、宣传动机 7、宣传方法

8.舆论(P55页、P63页补充) 舆论的定义: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特性:1、公开性 2、公共性 3、急迫性 4、广泛性 5、评价性 第四章:

9.新闻事业(P64页) 新闻事业的定义:新闻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 第六章:

10.新闻体制(P116页)

新闻体制:新闻事业指的是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第七章:

11.新闻媒介所有制(P142页)

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来看:1、私营媒介2、公营媒介3、国营媒介 12.新闻产品的二重性(P146页)

新闻媒介的二重性:1、产品的二重性:商品/宣传品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内容/广告3、消费者的二重性:读者/广告客户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货币/时间5、价格的二重性:发行价格/广告价格6、市场的二重性:发行市场/广告市场 第八章:

13.议程设置理论(P167页)

议题设置理论: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14.沉默的螺旋(P167页) 举例说明:

以《南方周末》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看“议程设置”的功能 1、用及时详尽的信息引导舆论,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信息公开、及时透明是地震报道中的普遍特点。 《南方周末》更是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信息公开及时真实的特点。用最快的速度及时派记者赶往一线,给读者展现真实的地震现场、地震中暴露出来的学校建筑质量安全问题。用这些详尽的信息给读者以信息公开的舆论引导,同时也对灾区的重建问题起到舆论监督作用。 2、从人文关怀角度引导舆论塑造民族精神,传承文化

2

对死难同胞的痛悼和受灾群众的搜救是地震之初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此外,对幸存者的极力营救,对灾区捐款的报道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的报道无一不流露出人文关怀之情,在表达灾难带给我们苦痛的同时,更强调了民族坚忍的气质。从悲痛中寻找希望,给处于悲痛中的人们以爱的力量和希望,引导公众对民族精神的思考,这些都是本次议程设置的另一个显著功能——给予人文关怀的力量。

3、与唐山地震的比较引导舆论,凸显时代优越性

2009年5月7日的A12版刊载了题为《唐山重建一年间》的文章,通过采访唐山地震的见证人常青,回忆唐山重建时的艰辛情景,感受特殊的时代氛围,从而使读者比较了不同时期下两次地震之后截然不同的重建处境,折射出不同政治环境、不同的时代氛围下两次地震后的不同命运。在这个议程设置中借助比较的方法,让读者在记住汶川,不忘唐山之余,充分感受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性。

第十章:

15.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手段(P212页)

新闻控制(1)司法控制;(2)行政控制;(3)资本控制;(4)媒介的自律。 16.隐私权(P215页) 第十一章:

17.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P217页)

一、世界新闻媒体的三大运行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运作体制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 第十二章:

18.4P理论(P235页)

4p原则:1、产品2、价格3、渠道4、促销 19.4C理论(P235页)

4c原则:1、需求2、成本3、方便4、沟通 第十三章:

20.知情权(P265页)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知情权是现代新闻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第十五章:

21.新闻价值(不等同于新闻的价值)(P340页) 新闻价值的定义: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

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包括意外、偶然、异常),便越有新闻价值。

3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人们恐惧的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无法知晓的事实

3、事实的发生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便越具有新闻价值。特别是直接发生在身边的与利益相关的事实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7、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同质异构的动物活动,在被赋予人的情感理解后,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9、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十六章:

22.新闻专业理念(P354页) 一、新闻专业主义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财团之外,担负独特地社会责任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业标准。 新闻专业主义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关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种用以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自觉服务公众的精神和态度,也可以视为一种对新闻业与其他权力和利益集团的关系的意识形态。

二、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的是来自于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二、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说明:但有可能用到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的知识点,记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1.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的区别(P37页)

新闻本源:1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 2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 一是采访他人 二是记者亲眼目睹

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第三章:

2.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的关系(P60页)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第四章:

4

3.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大四补充笔记)

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①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②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③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④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⑤实现了传播方式有“点到点”到“点到面”的转变 第七章:

4.媒介产品的二重性是什么,二重性给我们的启示又有哪些?(大四补充笔记)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第八章:

5.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P156页)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第九章:

6.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对媒介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P171-181页)

7.大众媒介对政治的反作用有哪些?(P184页)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反作用: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2、参与政治决策;3、塑造政治文化;4、进行舆论监督

8.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P195页)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对象完全一致,都是大众。2、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也正是大众传媒所强。

9.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不良影响有什么?(P195页)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1、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2 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3 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4、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第十章:

10.什么是新闻自由?(P206页)

新闻自由: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简要的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闻学概论》考点 李良荣在线全文阅读。

《新闻学概论》考点 李良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692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