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孤立系内发生不可逆过程,系统的总熵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
压气机
1.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哪种压缩过程消耗的功最小 。
A、定温过程 B、n>k的多变过程 C、绝热过程 D、1<n<k的多变过程 2. 实际活塞式压气机的压缩过程是 。
A、定温过程 B、n>k的多变过程 C、绝热过程 D、1<n<k的多变过程 3.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比为c,增压比为π,容积效率ηv为 。
?1?A、?v?1?c??1 B、?v?1?c??n?1?
?????n??1?n?C、?v?1??c?1? D、?v?1??cn?1
??????4.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比越 。增压比越 时,容积效率越大
A、小/小 B、大/大 C、小/大 D、大/小
5. 存在余隙容积,理论上对压气机耗功 ,但使生产量 。
A、无影响/减少 B、有影响/减少 C、无影响/增大 D、有影响/增大 6. 存在余隙容积,理论上对压气机耗功 ,实际上耗功 。
A、无影响/减少 B、有影响/减少 C、无影响/增大 D、有影响/增大 7. 两级活塞式压气机最有利的中间压力是 。
A、pm?p1p2
B、pm?p1?p2pp C、pm?ln2 D、pm?p1?2 22p18. 两级活塞式压气机的进口压力为0.1Mpa,出口压力为3.6 Mpa,最有利的中间压力是 。
A、0.6 Mpa B、1.0 Mpa C、1.8 Mpa D、2.5 Mpa 9. 衡量活塞式压气机性能的优劣,用 。
A、定温效率 B、绝热效率 C、容积效率 D、热效率 10. 活塞式压气机与叶轮式压气机相比有 。
A、活塞式压气机产气量大 B、叶轮式压气机产气量大 C、叶轮式压气机增压比大 D、活塞式压气机没有余隙容积 11. 衡量叶轮式压气机性能的优劣,用 。
A、定温效率 B、绝热效率 C、容积效率 D、热效率 12. 压缩机压缩过程实际上是 过程。
A、定温 B、绝热 C、多变 D、定压
13. 为降低活塞式压气机的耗功,应尽量采用 压缩过程。 A、等容 B、绝热 C、等温 D、多变
14. 活塞式压缩机绝热压缩时的耗功 多变压缩时的耗功。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15. 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可防止活塞撞击气缸盖,但使 。
A、耗功增大 B、供气量减小 C、压缩终点温度高 D、压缩终点温度低 16.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增压比 时,其容积效率将降低。 A、增大 B、降低 C、不变 D、不定
17. 一台单级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余隙比为5%。若压缩前空气的压力为0.1Mpa,温度为20℃,压缩后空
气的压力为3Mpa,设两个多变过程的多变指数均为1.25,该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为 。
6
A、0.45 B、0.29 C、0.68 D、0.25
18. 活塞式压缩机的余隙容积使压缩机压缩1kg气体所消耗的功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9.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压缩比降低时,其容积效率将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定
20. 采用多级压缩和中间冷却的压缩机,可以 。
A、提高压缩机排出压力 B、降低容积效率 C、提高排出温度 D、降低成本
21. 某双级压缩中间冷却的理想压缩机,将0.1Mpa的空气压缩至3Mpa,其最佳中间压力应为 Mpa。 A、1.732 B、0.5477 C、1.55 D、1.50
22. 某双级压缩中间冷却的理想压缩机,将0.1Mpa的空气压缩至3Mpa,其最佳增压比应为 。 A、1.1.732 B、5.477 C、15 D、30
23. 叶轮式压气机按气流的流向分为径流式和 。
A、压缩式 B、通风式 C、轴流式 D、鼓风式 水蒸气
1. 以下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没有300℃的过冷水存在 B、没有10℃的过热水蒸气存在
C、饱和空气就是饱和水蒸气 D、湿蒸气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 2. 水或水蒸气的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时,是 状态。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3. 水或水蒸气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时,是 状态。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4. 水或水蒸气的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是 状态。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5. 水或水蒸气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是 状态。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6. 饱和水在定压汽化过程中, 保持不变。
A、温度 B、内能 C、焓 D、A+B+C 7. 饱和蒸汽的状态用以下哪个参数确定: 。
A、压力或温度 B、压力和温度 C、压力和干度 D、温度和干度
8. 定压汽化过程中,饱和水的焓为hˊ,饱和蒸汽的焓为h〞,汽化潜热为 。
A、h〞-hˊ B、hˊ-h〞 C、h〞+hˊ D、都不对’ 9. 水蒸气绝热膨胀时,所作技术功为 。
A、wt?s2?s1 B、wt?h2?h1 C、wt?u2?u1 D、wt?p2v?p1v1
10. 沸腾是指 。
A、从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B、从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C、在流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D、在流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 11. 液面上饱和蒸汽压力应的沸腾温度称为 。 A、露点 B、饱和温度 C、沸点 D、B或C 12. 水的定压汽化过程经历了除 以外的三个阶段。
A、定压升温阶段 B、定压预热阶段 C、定压汽化阶段 D、定压过热阶段
13. 水在定压下的汽化过程中,下列四个状态里,除 外,另外三个状态的温度是相同的。 A、饱和水 B、湿蒸汽 C、干饱和蒸汽 D、过热蒸汽 14. 在水蒸气的T-s图中,饱和蒸汽线的右上的区域称为 。 A、过冷水状态区 B、湿蒸汽状态区
7
C、过热蒸汽状态区 D、固体状态区 15. 干度x=1的工质是指 。
A、饱和液 B、饱和蒸汽 C、湿饱和液 D、过热蒸汽 16. 过热蒸汽的温度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之差称为 。 A、过热度 B、干度 C、饱和度 D、比潜热 17. 未饱和水的过冷度等于 。
A、过冷水温度 B、饱和温度 C、B-A D、A-B 18. 对湿蒸汽继续加热,其干度将不断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A或B或C
19. 水在定压汽化过程中,若其温度等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其处于 。 A、饱和水 B、湿蒸汽 C、饱和蒸汽 D、A或B或C 20. 对于给定温度的湿蒸汽,其压力 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21. 在压力为0.5Mpa时,饱和水的比熵为1.8604kJ/(kg.K),饱和水蒸气的比熵为6.8251 kJ/(kg.K)。
若锅炉产生的压力为0.5Mpa的水蒸气的比熵为6.623 kJ/(kg.K),则其干度为 。 A、0.96 B、0.86 C、0.76 D、0.66
22. 对于给定压力的湿蒸气,其温度 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23. 水在锅炉内定压加热汽化,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初、终态的 变化。 A、压力 B、温度 C、焓 D、熵
气体流动
1. 喷管的作用是获得 气流,同时压力 。
A、高速/降低 B、高速/升高 C、低速/降低 D、低速/升高 2. 扩压管的作用是获得 气体,同时流速 。
A、高压/减小 B、高压/增大 C、低压/减小 D、低压/增大 3. 渐缩喷管出口截面的马赫数有 。
A、M≥1 B、M=1 C、M≤1 D、M≠1
4. 空气流经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出口压力为0.1MPa,该喷管是 形。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直管
5. 空气流经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出口压力为0.6MPa,该喷管是 形。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直管
6. 空气流经渐缩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背压力为0.1MPa,出口压力为 。
A、0.1MPa B、0.6MPa C、0.528MPa D、1MPa
7. 空气流经渐缩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背压力为0.6MPa,出口压力为 。
A、0.1MPa B、0.6MPa C、0.528MPa D、1MPa 8. 缩放喷管喉部的压力为临界压力,流速为 。
A、亚音速 B、超音速 C、音速 D、不一定 9. 缩放喷管出口截面的压力P2与临界压力Pcr相比有 。
A、P2≥Pcr B、P2≤ Pcr C、P2=Pcr D、P2≠Pcr 10. 工质绝热节流后 不变, 减小, 增大。
A、温度/压力/熵 B、焓/比容/温度 C、焓/压力/熵 D、压力/温度/比容 11. 工质绝热节流后温度降低,称为 。
A、冷效应 B、零效应 C、热效应 D、温度效应 12. 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后呈 。
A、冷效应 B、零效应 C、热效应 D、不一定
8
13. 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呈 。
A、冷效应 B、零效应 C、热效应 D、A或B 14. 温—压图(T—p)上,转回曲线与温度轴包围的区域是 。
A、冷效应区 B、零效应区 C、热效应区 D、A或B 15. 喷管是用来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化为 。 A、功 B、热量 C、动能 D、内能 16. 节流是一个典型的 。
A、可逆过程 B、不可逆过程 C、静态过程 D、定压过程 17. 扩压管的作用是获得 气流,同时速度 。
A、高压/下降 B、高压/上升 C、低压/下降 D、低压/上升 18. 在扩张形喷管内流过的超音速气体,其 。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 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19. 在收缩形喷管内流过的亚音速气体,其 。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 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20. 气体的流速为亚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降低可用 。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扩压管 21. 气体的流速为亚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提高可用 。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扩压管 22. 气体在喷管中流动,当其流速大于当地音速时,应采用 。 A、缩放形 B、放缩形 C、收缩形 D、扩张形 23. 在收缩形喷管的最小断面处,马赫数为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小于等于1
24. 当超音速气流流入收缩形通道时,则出口气流的速度和压力将依次为 。
A、增大,减小 B、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 D、增大,增大 25. 当M>1向M<1变化时,扩压管截面的变化规律是 。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达到最小值 26. 任何压力下的理想气体经节流后,其温度将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27. 实际气体经节流后,其比焓将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28. 气体经节流后,其比熵将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29. 气体经节流后,其比容将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内燃机
1. 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绝热膨胀和 过程组成。
A、定容吸热/定容放热 B、定压吸热/定压放热 C、定容吸热/定压放热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 2. 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与哪个参数有关 。
A、定容升压比λ B、定压预胀比ρ C、压缩比ε D、A+B+C
3. 内燃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 、绝热膨胀和 过程组成。
A、定容吸热/定容放热 B、定压吸热/定压放热 C、定容吸热/定压放热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
9
4. 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与哪个参数无关 。
A、定容升压比λ B、定压预胀比ρ C、压缩比ε D、排气温度 5. 以下哪中方法不能提高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
A、增大压缩比 B、减小预胀比 C、增大升压比 D、减小压缩比 6. 压缩比和加热量相同时,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理想循环是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定温加热循环 7. 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同时,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理想循环是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定温加热循环 8. 柴油机采用增压的目的是 。
A、提高循环热效率 B、增大柴油机功率 C、改善润滑条件 D、提高排气温度
9. 理论上 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脉冲动能。
A、 脉冲式 B、定压式 C、混合式 D、不一定
10. 定压式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和 过程组成。
A、定压放热 B、定温放热 C、定容放热 D、多变放热 11. 燃气轮机循环由绝热压缩、 、绝热膨胀和 过程组成。
A、定容吸热/定容放热 B、定压吸热/定压放热 C、定容吸热/定压放热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
12. 燃气轮机循环中,空气在绝热压缩前的温度为27℃,压缩后温度为127℃。循环热效率为 。
A、21﹪ B、25﹪ C、75﹪ D、79﹪ 13. 内燃机是一种 的装置。
A、传递运动 B、将能量部分地转换为机械功 C、能量交换 D、传递热量 14. 下列被称为热机的是 。
A、柴油机 B、锅炉 C、冷凝器 D、冷机 15. 内燃机动力装置的做功工质是 。
A、燃气 B、蒸汽 C、燃油 D、水
16. 在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中, 冲程燃气是作正功。
A、进气 B、压缩 C、膨胀 D、排气
17. 在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中, 冲程燃气是作负功。
A、进气 B、压缩 C、膨胀 D、排气
18. 燃油喷入内燃机缸内进行燃烧,最后推动曲轴作功的过程属于 。
A、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 B、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及光能的相互转换 19. 柴油机的实际放热过程是 。
A、多变过程 B、等温过程 C、等压过程 D、绝热过程 20. 柴油机的实际膨胀过程是 。
A、多变过程 B、等温过程 C、等压过程 D、绝热过程 21. 柴油机燃烧的前期,可近似地看作为 。
A、等温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容过程 D、绝热过程 22. 柴油机燃烧的后期,可近似地看作为 。
A、等温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容过程 D、绝热过程 23. 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是 。
A、卡诺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定压加热循环或混合加热循环 24.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是 。
A、卡诺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热工习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