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3南昌地区优势物种分析
从含维管植物物种数量最多的前6个科来看(表1),南昌湿地含15种以上的大科有禾本科、菊科、蓼科3个;含10种以上的科有莎草科。表明这些科是组成南昌地区湿地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其中禾本科植物种数较多,是因为多数湿地周围早年多作为农耕湿地,因而和本科作物及相关杂草较多。
南昌湿地中蓼属、苔草属、蒿属等三个属含物种数量较多(4个物种以上,表3);眼子菜属含三个物种在南昌地区出现的其他属大多只含一两种植物。
2.4区系组成
在区系组成上禾本科为最大科,19属22种;其次是菊科有17属19种;再次为蓼科和莎草科。以上4科共有植物52属61种分别占本区植物种属和种的41%和37%。可见本区以上几科植物在本区系组成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明属种的分布大于科的特点。
表2 南昌地区湿地植物优势科的组成
属数 种数 菊科 Compositae 17 19 禾本科 Gramineae 19 22 蓼科 Polygonaceae 16 8 莎草科 Cyperaceae 7 12 唇形科 Labiatae 3 5 水鳖科 Hydrocharitaceae 4 5 合计47% 42% 表3 南昌地区湿地植物优势属的组成
种数 蓼属 Olygonum 12 苔草属 Carex 4 蒿属 Artemisia 5 荸荠属 Heleocharis 3 合计24
- 11 -
第二章
2.5 维管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植物分布区是指某一植物分类单位—种、属或科分布的区域,即它们分布于一定空间的总和。对形成世界各地的植物区系的植物种进行比较,而把它划分为各具特征的若干个地区的每个区域称为植物区系。今天普遍应用的是经修改的H.G.A.Engler(1896)的划分法[7](L.Diels.1918 H.Brockmann Jerosch 1935等)区系最大的单位为区系界,分为全北植物区系界、旧热带植物区系界、新热带植物区系界、澳大利亚植物区系界、好望角植物区系界、南极植物区系界等六个区系界。
根据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划分[8],南昌地区湿地植物有11种分布类型(表4),说明了该地植物区系的分类型丰富多样。从表4可以看出南昌湿地泛热带分布的种有41点本区系的28.5%,北温带分布的有7种占本区系的4.9%,东来分布的有5种,较能反应南昌地处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地理特点。
鸡矢藤属Paederia、构属等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属,也是南昌地区较常见的自然分布属。而稗属Echinochloa蒿属Artemisia卷耳属Cerastium柳属Salix等温带属在南昌地区也是很常见的自然分布属。总之分布类型多样是亚热带突出特点,也是南昌植物区系的特点。
南昌地区湿地维管植物物种丰富,本次调查发现湿地维管植物144种43科近80属,其中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等种类较多。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地位,世界分布成分多为建群种(表4可以看出)。本区植物中热带亚洲分布属占主要地位,也是植物群落类型的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如委陵菜、蒿属稗草等属。此外许多群落的建群成分为世界分布,如莎草群落、苔草群落、芦苇群落和眼子菜群落等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发达,南昌地区湿地植物区系主要是由草本植物组在的,乔木、灌木只有少数种属,如杨属、柳属等,而草本植物却占到94%以上,居绝对优势地们。草本植物种类较多的科有禾本科、菊科唇形科等。
- 12 -
第三章
表4 南昌地区湿地植物区系成分分布
区系成分阶 种数量 百分比(%) 1 世界分布 41 28.5 2 泛热带分布 17 11.8 2-1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 13 9.0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4 2.7 4 旧世界分布 7 4.9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3 2.0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变型 4 2.7 7 热带亚洲分布及变型 17 11.8 8 北温带 5 3.5 8-4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 2 1.4 8-5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 1 0.7 9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及变型 9 6.25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12 8.33 10-1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 3 2.0 14 东亚分布及其变型 5 3.5 总计 144
- 13 -
第三章
第三章 植物多样性保护
3.1植物入侵
由于江西自然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本地植物同时,也成为大量外来种类入侵的地点。根据相关资料以及作者的调查统计:目前江西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55种,占国内现在己有报道的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29.3%[9],是外来植物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在南昌湿地出现的种类就有:空心莲子草A ltnanther a p hilox eoides、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北美独行菜等。
这些外来入侵的植物来源于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其中来自于美洲的植物占多数是入侵植物的主体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江西所在的东亚植物区系与北美植物区系之间的密切联系。
外来物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地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外来物种往往可以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使其他植物难于生长,江西各地常见的空星莲子草往往大面积覆盖水面对于水生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大量沉水植物以及水生鱼类均造成较大的威胁。第二,外来入侵植物往往产生化感物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会大影响甚至抑制其他物种的生存。第三,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在农田、菜地边广泛分布,成为病原生物的中间寄主,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与蔬菜的发病率。
对于外来入侵植物,特别是一些危害性非常大的外来植物如空心莲子草、豚草等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出现该植物较多的地区,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除措施,如人工拔除、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以期将它们对于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尽量减少到最小限度[10]。
3.2生物多样性危胁及原因
物种的形成和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限定了物种的寿命。
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为100万一1000万年。但是,有些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难以适应[11],进而面临灭绝的危险。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生境高度破碎化,阻碍了物种活动。许多物种如常绿植被、极地物种、候鸟、冷水鱼类等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而走向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非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来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12]。
- 14 -
第三章
环境污染对生物栖息地的威胁极大,使得许多陆地和水体不再适合野生的生存。污染物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转移,使一些敏感物种种群数量减少或消失。例如,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加速金属、石料、涂层等风化,降低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还会造成湖泊、河流酸化,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世界上已有1/4的森林不同程度地受到酸雨的侵袭,瑞典有2万个湖泊受到影响,1500个已酸化,有450种鱼类死亡[13]。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南昌大学毕业论文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