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植物检疫 B、改进营林措施 C、选用抗病品种 D、生物防治 E、培育状苗 5、( )被林业部列为我国的检疫病害 。
A、枣枫病 B、杨树花叶病毒病 C、板粟疫病 D、松线虫枯萎病 E、油茶炭疸病
四、简答或论述题:
举例说明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
第五至九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各论)
主要掌握幼苗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煤污病、桃缩叶病与杜鹃饼病、锈病、泡桐丛枝病与竹丛枝病、杨树烂皮病与杨树溃疡病、菟丝子害与桑寄生害、紫纹羽病与白纹羽病、根癌病与根结线虫病. 一、判断
1.幼苗立枯病是一种由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
2.幼苗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常能形成菌核,这是一种越冬休眠结构。 3.引起幼苗立枯病的镰孢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4.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5.炭疽病产生轮纹斑,子实体往往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粘孢子团出现. 6.感染松疱锈病的皮部出现的黄色疱囊是锈菌的锈子器。 7.松疱锈病是具有转主寄生现象的一种林木病害 。 8.泡桐丛枝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9.竹丛枝病由类菌原体引起. 二、单选:
1、苗木颈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系腐烂,病苗枯死,这是描述苗木立枯病的( )的症状类型。
A、立枯型 B、猝倒型 C、茎叶腐烂型 D、种芽腐烂型 2、在下列病原中,( )引起苗木猝倒病。
A、立枯丝核菌 B、病毒 C、细菌 D、锈菌 3、在下列条件中,( )最利于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A、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后 B、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前 C、苗木木质化后; D、苗木木质化前 4、兰花炭疽病病原的分类地位为( )
A、接合菌亚 B、鞭毛菌亚门 C、担子菌亚门 D、半知菌亚门 5、炭疽病具有( )的特点。
A、潜伏侵染 B、隐症现象
C、系统侵染 D、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6、引起白粉病和煤污病的病原菌属( )
6
A、担子菌亚门 B、子囊菌亚门 C、半知菌亚门 D、接合菌亚门 7、治病先治虫是指( )
A、白粉病 B、煤污病 C、立枯病 D、炭疽病 8、桃缩叶病由( )引起.
A、镰刀菌 B、丝核菌 C、外子囊菌 D、外担子菌 9、杜鹃饼病由( )引起.
A、镰刀菌 B、丝核菌 C、外子囊菌 D、外担子菌 10、在松疱锈病形成的孢子中( )可进行重复侵染。
A、担孢子 B、夏孢子 C性孢子 D、冬孢子 11、在松疱子锈病中,( )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锈孢子 B、性孢子 C、夏孢子 D、冬孢子 12、泡桐丛枝病由( )引起。
A、类菌原体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13、竹丛枝病由( )引起.
A、类菌原体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14、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
A、立枯病 B、竹丛枝病 C、泡桐丛枝病 D、炭疽病 15、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
A、昆虫 B、鸟类 C、人为 D、风 16、菟丝子为( )种子植物.
A、半寄生 B、全寄生 C、半寄生和全寄生 D、死体寄生 17、樱花根癌病由( )引起.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菌原体
18、( )侵害仙客来球茎及根系和支根,在球茎一形成在的瘤状物,而在侧根和支根上的瘤较小.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类菌原体
三、多选
1、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包括( )
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 C、猝倒型 D、立枯型 E、细菌 2、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侵染性病原有( )
A、镰孢菌 B、丝核菌 C、腐霉菌 D、交链孢菌 E、细菌 3、( )属叶畸形病.
A、根结线虫病 B、白绢病 C、桃缩叶病 D、杜鹃饼病 E、立枯病 4、红松疱锈病的转主寄生有( )
A、茶子 B、马先蒿 C、红松 D、马尾松 E、桧柏
7
5、杨树烂皮病症状有( )之分.
A、干腐型 B、枯梢型 C、湿腐型 D、立枯型 E、猝倒型 6、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 )密切相关.
A、气候条件 B、寄主生长状况 C、栽培管理措施 D、土壤条件 E、坡向 7、杨树溃疡病发生与( )有密切关系.
A、温度 B、湿度 C、降雨量 D、树种 E、树龄
四、简答题或论述题
1、以松疱锈病为例说明锈菌的生活史 2、松疱锈病的主要侵染特点和防治策略。 3、紫纹羽病和白纹羽病的症状特点 4、幼苗立枯病症状的主要类型: 5、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第十章 昆虫的形态与功能
一、判断正误
1、 胸部不是昆虫的内脏活动中心。 2、 跳跃足通常是由后胸上的足特在而来。 3、 半鞘翅的重要特征是质地为半角质化。
4、 体壁的皮细胞层由紧密排列的单层活细胞构成,其它次层由该层分泌形成。 5、 平衡棒是翅的一种退化类型,故对昆虫飞行没有什么作用。 二、单项选择
1、剌吸式口器的昆虫( )
A、不宜用胃毒剂防治 B、不宜用内吸剂防治 C、对寄主植物不造成直接损害 D、为虫媒植物传粉 2、昆虫体壁的蜡层具有:( )
A、疏水性 B、亲水性 C、拒脂性 D、吸水性 3、具有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
A、比脂溶型的好 B、比脂溶型的差 C、为零 D、与脂溶型的相同 4、基节延长、胫节可折嵌在腿节腹面凹槽内呈折刀状的足的( )
A、跳跃足 B、捕捉足 C、开掘足 D、携粉足 5、昆虫触角的( )可分为若干亚节。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梗节和鞭节 6、昆虫胸足末端的爪和中垫属( )。
A、跗节 B、基跗节 C、前跗节 D、末跗节 7、昆虫的雄外生殖器着生在第( )腹节
A、8 B、8、9 C、9 D 、10
8
8、鳞翅和膜翅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 )不同。
A、形状 B、质地 C、被覆物 D、大小 9、胸足的( )通常具能活动的距。
A、腿节 B、胫节 C、跗节 D、基跗节 10、昆虫复眼的主要功能是( )
A、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B、感知光的性质 C、感知光的强度 D、感知光的明暗
三、名词解释
1、下口式 2、纵 脉 3、距 4、翅钩列 6、 跗 肢 四、多项选择
1、触角的主要功能是:
A、嗅觉 B、味觉 C、触觉 D、取食 E、运动 2、剌吸口器具以下特点:
A、上唇消失 B、上、下颚特化为细长口针 C、下唇延长成收藏口针的喙 D、下颚外叶特化为喙 E、下唇须发达
3、胸足的( )具有感觉器,其体壁薄弱,易被触杀剂渗入。
A、基节 B、腿节基部 C、爪 D、胫节末端能 E、中垫 4、复翅的主要特征是:( )
A、多为长形 B、角质化 C、革质化 D、被有鳞片 E、半透明,可见翅脉 5、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其三个角分别称为:( )
A、顶角 B、内角 C、肩角 D、 后角 E、臀角
第十一章 昆虫的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 2、世代: 3、多胚生殖: 4、龄期: 5、年生活史: 6、补充营养:
7、趋性:
9
8、休眠: 9、世代重叠: 10、异态(世代)交替: 11、恢复营养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情况属于变态的是:( )
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 C、甲虫受惊后从树上落下的假死行为。 D、雌性昆虫与雄性昆虫的形态区别。 2、昆虫脱皮的原因是:( )
A、体壁完全是由非细胞性的组织构成的。 B、体壁的表皮层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增大。 C、体壁沉积有毒物质,必须定期脱掉。 D、脱皮激素的不断累积使得幼激素消失。 3、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依据是( )
A、蛹期的有无 C、幼虫和成虫的食性异同 B、否继续取食 D、成虫能否飞翔 4、经两面三次脱皮的幼虫是( )幼虫。
A、第2龄 B、第3龄 C、越冬 D、末龄 5、马尾松毛虫的蛹是( )
A、被蛹 B、离蛹 C、围蛹 D、裸蛹 6、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 )
A、趋化性 B、趋光性 C、群栖性 D、趋湿性 7、产卵前期是( )。
A、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B、第一次交配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C、最末一次交配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D、羽化至产卵完毕的间隔期 8、灭幼脲是( )的类似物
A、保幼激素 B、脱皮激素 C、脑激素 D、性外激素 9、( )是用于求偶交配的外激素
A、性外激素 B、示踪外激素 C、聚集外激素 D、报警外激素 10、越冬代是( )
A、越冬成虫产下的后代
B、必须发卵开始越冬,次年孵化出来进行生长发育初一化 C、头年末完成发育,越冬后继续发育的一代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