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
62、光的度量: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照度(重要影响因素);
63、引起眼睛疲劳的颜色:蓝色、紫色+红橙; 64、不易引起疲劳的颜色:黄绿、绿、绿蓝;
65、暖色——红橙黄; 冷色——蓝绿紫;
66、高明度、暖色系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感觉;
67、低明度、冷色系具有后退、凹陷、远离的感觉;
68、舒适温度——21±3℃;允许温度——舒适温度±3~5℃;
69、高气湿——相对湿度80%; 低气湿——相对湿度30%;
70、舒适湿度——40%~60%;
71、舒适气流——室外:0.15m/s、房间:0.3m/s、拥挤:0.4m/s;
72、 评价作业场所高温控制主要指标是——作业地点的wbgt指数; 73、高温作业环境类型: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②高温、高湿作业;
第十一节 人机系统
74、人机系统主要功能:①传感功能、②信息处理功能、③操纵功能;
75、人的特性优点(与机器对比):通用性强、图像识别能力强、随机应变能力强、适应性强、有预测能力; (重点)
76、机器的热性优点(与人对比):抗干扰性高、重复性好、计算速度准确+快、监控能力强、耐久性好、质量好;
77、人机功能合理分配 (重点)
①机器来做:笨重的、快速、持久的、单调的、精度高的、可靠性高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
②人来承担:研究、创造、决策、指令、程序、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应付不测;
78、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串联直接3 (计算-重点) ①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人机串联系统。可靠度 = 人可靠度3机可靠度;
(2)人机并联系统: 可靠度 = 1—(1—人甲 )(1—人乙 )——并联可靠度相对高
22
~
②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1)异常状态时,相当于两人并联: 可靠度= 1—(1—人甲 )(1—人乙 )3机可靠度
(2)正常状态时,相当于两人串联:可靠度 = 人1可靠度3人23机可靠度;
例题:某系统由甲乙两人监控,甲的操作可靠度为0.90,乙的操作可靠度为0.80,机器设备的可靠度为0.95。当两人并联工作,并发生异常情况时,该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 )。 [1-(1-0.9)(1-0.8)] 30.95 = 0.931
78、高可靠性原则: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 ①自动保险:外行+不熟练的人操作,也能保证安全;
②故障安全:个别零件故常,系统性能不变,仍可靠工作。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重点)
79、电流值
①感知电流:男性1.1mA,女性0.7mA; ②摆脱电流:男性16mA,女性10.5mA; ③室颤电流:50mA;
④电流最危险途径:左手到前胸;
80、人体电阻体内电阻:干燥:1000~3000Ω;潮湿:500~800Ω; 工频电流伤害大
81、电击类型
①按照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带电:直接、间接接触电击;
②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单向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
82、电气火灾爆炸原因:
①危险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芯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照明器具;
②电火花和电弧:(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
? 工作电火花及电弧: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断开线路室产生火花,插销拔
出插入火花;
? 事故电火花及电弧:雷击放电、二次放电、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绝缘
损坏、导线断线、短路、接地时产生的火花;
83、电缆火灾起因:①电缆绝缘损坏、②电缆头故障、③接头存在隐患、④电缆上粉尘起火、⑤可燃气体入电缆沟+配电室、⑥电缆起火蔓延;
22
~
84、雷击的危害:①雷电流幅值大、②雷电流陡度大、④冲击性强、⑤电压高
85、雷电破坏作用: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
86、雷电参数:①雷暴日;②雷电流幅值;③雷电流荼毒;
87、静电的起电方式:
①接触后分离起电: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 ②破断起电:材料破断后 ③感应起电:
④电荷迁移:当带点雾滴或粉尘撞击导体,变会产生电荷迁移;
85、静电的消散:①静电中和、②静电泄露; (注意)
86、电气装置故障:①引起火灾爆炸、②异常带电、③异常停电、④系统失效
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 (重点)
87、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
①绝缘: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
②屏护作用: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管路、便利检修工作;
? 屏护间距:(遮拦)1.7m,底部离地0.1m;栏条竖向间距:0.2m; ? 户外变配电:2.5m;
③间距: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设备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88、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000Ω/V;
89、绝缘材料电阻率:不低于107欧姆2m;——兆欧表(摇表) 90、检修间距
①低压操作:不得小于0.1m;
②高压操作无遮拦:(10kv)——0.7m;(35kv)——1m
91、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难点-重点) 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保护接地电阻≤4Ω。 ①IT系统(保护接地):金属部位与接地体同大地紧密连接;T=设备外壳接地; ②TT系统(低压用户):一般不能将出点危险性降低到安全范围内;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装置; (配电网+设备外壳双接地)
③TN系统(保护接零):迅速切断电源。
? 火灾、爆炸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最高——全部分开 ? 厂内低压机民用楼房采用TN-C-S系统;——先合(C)后分(S) ? 危险小、简单场合采用TN-C系统;——最低——全部共用
22
~
92、接地要求: (重点) ①一般不允许设备只接地,不接零。 ②重复接地合格;
③发生PE线单项短路时,能迅速(5S)切断电源;
④PE线:有机械防护,不得小于2.5mm2、无机械防护不得小于4mm2; ⑤PEN线:铜质的不得小于10mm2、铝质的不得小于16mm2; ⑥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时: ? 相线<16mm2=======相线 ? 16<相线≥35mm2=====16mm2 ? 相线>35mm235=======1./2相线;
93、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安全条件: (重点) ①01类、1类设备必须装保护接地; ②二类、三类设备不接地、不接零;
? 工作绝缘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2MΩ;——位于带电体与不可接触金属件之间 ? 保护绝缘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5MΩ;——不可接触金属件与可接触之间; ? 加强绝缘、双重绝缘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7MΩ(回)。 ④手持电动工具:二类设备; ⑤潮湿超所——三类或二类设备;
94、安全电压:
? 42V: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电动工具; ? 36V、24V有电击危险环境; ? 12V:金属容器、特别潮湿; ? 6V:水下作业;
9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作用:防止触电电击、防止火灾、监测故障; 96、同时兼备直接+间接接地: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第三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97、爆炸危险物质分类(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小引燃电流比) ①一类:矿井甲烷;CH4;
②二类:爆炸性气体、蒸汽;二C类(氢气)危险性大于二A二B; ③三类:爆炸性粉尘、纤维;三C类:导电粉尘;
98、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区分: (0区最危险)
①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危险气体。(油罐内部页面上部空间) ②1区:可能出现、偶然出现(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 ③2区:不出现或偶然出现(油罐外3m)-----安全
22
~
99、电气线路连接:1区中间接头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二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增加: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形式及符号: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性-i;
第四节 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重点)
10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 10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国家级等等。。。大型火车站、飞机场、甲级特技体育场;;
10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省级等等。。
103、第一类建筑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104、避雷器:将雷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105、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与出口不宜小于3m)、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与出口不宜小于3m);
106、内部防雷装置: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电涌保护器、避雷器(防雷电波侵入);
107、静电防护:
①环境控制:取代易燃物质、降低爆炸性气体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 ②工艺控制:材料、限制物料运行速度、加大静电消散过程; ③静电接地:不应大于100Ω ④增湿
⑤抗静电添加剂 ⑥静电中和器
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108、变配电室通道要求:
①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应设两个通道; ②低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109、变配电室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标志;
110、变压器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7m,壳体距离围栏不应小于1m,操作面距围栏不应小于2m;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牛人总结(重点推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