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槽道内光纤应加套管或线槽进行保护,无套管保护处用扎带绑扎,但不宜过紧。 4.通信机房内电源线敷设的特别要求有哪些? (1)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
(2)馈电采用铜(铝)排敷设时,铜(铝)排应平直,看不出有明显不平或锤痕。 (3)铜(铝)排馈电线正极应为红色油漆标志,负极应为蓝色标志,保护地应为黄色标志,涂漆应光滑均匀,无漏涂和流痕。
(4)胶皮绝缘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
(5)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5.通信机房内设备通电前的检查内容有哪些?
(1)卸下架内保险和分保险,检查架内电源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无松动。 (2)机架电源输入端应检查电源电压、极性、相序。
(3)机架和机框内部应清洁,查看有无焊锡、芯线头、脱落的紧固件或其他异物。 (4)架内无断线混线,开关、旋钮、继电器、印刷电路板齐全,插接牢固。 (5)开关预置位置符合说明书要求。
(6)各接线器、连接电缆插头连接应正确、牢固、可靠。 (7)接线端子插接应正确无误。
6.简述通信机房设备搬迁、换装与割接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1)设备搬迁前应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申请停电路时间,提前作好新机房的天馈线系统、电源系统、走线架及线缆的布放准备工作。
(2)设备的迁装、换装及电路割接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协助进行,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3)迁装、换装旧设备在搬迁前应进行单机、通道主要指标测试,做好原始记录,搬迁后应能保持原水平。
1L412012 掌握机房设备的抗震防雷接地及环境要求
1.通信设备的主要抗震措施有哪些?
(1)机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上梁、立柱、连固铁、列间撑铁、侧旁撑铁等加固成网,构件之间应按设计图要求连接牢固,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通信设备顶部应与列架上梁可靠加固,设备下部应与不可移动的地面加固,整列机架架间应用连接板连为一体。
(3)机房的承重房柱应采用“包柱”方式与机房加固件连为一体。 (4)列间撑铁间距应在2500mm左右,靠墙的列架应与墙壁加固。 (5)地震多发地区列架还应考虑与房顶加固。
(6)铺设有活动地板的机房,机架不能加固在活动地板上,应加工与机架截面相符并与地板高度一致的底座,若多个机架并排,底座可做成与机架排列长度相同的尺寸。
(7)抗震支架要求横平竖直,连接牢固。
(8)墙终端一侧,如是玻璃窗户无法加固时,应使用长槽钢跨过窗户进行加固。 (9)加固材料可用50mm350mm35mm角钢,也可用5号槽钢或铝型材,加工机架底座可采用50mm375mm36mm,其他特殊用途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
2.天馈线避雷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通信局(站)的天线必须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必须高于天线最高点的金属部分1m以上,避雷针与避雷引下线良好焊接,引下线直接与地网线连接。
(2)天线馈线金属护套应在顶端及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作保护接地。
34
(3)出入站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站处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保安器。
(4)在架空避雷线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5)通信局(站)建筑物上的航空障碍信号灯、彩灯及其他用电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金属管内布放,其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管道应每隔 10m就近接地一次。电源芯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就近对地加装保安器。
3.供电系统电力电缆避雷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地埋电力电缆进入通信局(站),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其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通信局(站)。
(2)电力电缆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接地。在架空电力线路与地埋电力电缆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的接地端子、电力电缆金属护层、铁脚等应连在一起就近接地。
(3)地埋电力电缆与地埋通信电缆平行或交叉跨越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采用架空交、直流电力线引出通信局(站)。
(4)通信局(站)内的工频低压配电线,宜采用金属暗管穿线的布设方式,其垂直部分应尽可能靠近墙,金属暗管两端及中间应就近接地。
4.供电系统电力设备避雷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通信局(站)内交直流配电设备及电源自动倒换控制架,应选用机内有分级防雷措施的产品,即交流屏输入端、自动稳压稳流的控制电路,均应有防雷措施。
(2)在市电油机转换屏(或交流稳压器)的输入端、交流配电屏输入端的三根相线及零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在整流器输入端、不间断电源设备输入端、通信用空调输入端均应按上述要求增装避雷器。
(3)在直流配电屏输出端应加浪涌吸收装置。 5.接地系统的主要检查项目有哪些?
(1)接地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及建筑的地下接地网。
(2)接地系统室外部分包括建筑物接地、天线铁塔接地以及天馈线的接地,其作用是迅速泄放雷电引起的强电流,接地电阻符合相关规定,接地线应尽可能直线走线,室外接地排为镀锡铜排。
(3)为保证接地系统有效,不允许在接地系统中的连接通路设置开关、熔丝类的可断开器件。
(4)埋设于建筑物的地基周围和地下的接地网是各种接地的源头,其露出地面的部分称作接地桩,各种接地铜排要经过截面不小于90mm2的铜导线连至接地桩。
(5)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应超过30m;采用材料为镀锌扁钢时,截面积不应小于40mm34mm。
(6)室外接地点应采用刷漆、涂抹沥青等防护措施。 6.通信设备对哪些环境因素有要求? (1)机房温度 (2)机房湿度 (3)机房防尘 (4)机房抗干扰 (5)机房照明 (6)机房荷载
7.通信设备对机房地面荷载的要求有哪些?
(1)设备安装机房地面荷载应大于6kN/m2(600kg/m2)。
(2)总配线架低架(每直列800线以下)应不小于8 kN/㎡,高架(每直列1000线以
35
上)应不小于10 kN/㎡。
1L412013 掌握天馈线系统的安装要求
1.天馈线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所安装的天线、馈线运送到安装现场,检查天线有无损伤、配件是否齐全等,并选择合适的组装地点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禁止天线抛物面着地受力,避免损伤天线抛物面。馈源安装时要求轻拿轻放,不能因其受力而变形。
(2)检查吊装设备,卷扬机、电磨、手推磨、手搬葫芦等所使用的安装工具必须安全完好,无故障隐患;钢丝绳、尼龙绳、棕绳、麻绳等没有锈蚀、磨损、断股等不安全因素。
(3)依据设计核对天线的安装位置、方位角度,确定安装方案,布置安装天线后方尾绳,制定安全措施,划定安装区域,设立明显标志。
(4)检查? 114钢管和铁塔连接支架的所有螺栓,进行安装前紧固,以防止? 114钢管不牢固,造成安装测试后引起天线偏离固定位置,造成传输故障。同样,对于移动天线支架,卫星天线支架在安装前也要仔细检查所有的连接螺栓。
(5)风力达到六级禁止进行高空作业,风力达到四级禁止铁塔吊装天线,雷雨天气禁止上塔作业。
2.基站天线安装的要求有哪些?
(1)基站天线、天线公用器的安装及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应稳定、牢固、可靠。
(2)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天线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应良好,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天线应处于避雷针下45°角的保护范围内。 (5)天线共用器与收发信机和馈线的匹配应良好。
(6)全向天线收、发水平间距应不小于3m,在屋顶安装时全向天线与避雷器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2.5m。
(7)全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1.5m。 3.微波天线、馈源的安装要求有哪些? (1)安装方位角及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位应留有调整余量。 (2)安装加固方式应符合设备出场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加固应稳定、牢固,天线与座架(或挂架)间不应有相对摆动。水平支撑杆安装角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水平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应小于或等于±25°, 垂直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应小于或等于±5°, 加固螺栓必须由上往下穿。
(3)组装式天线主反射面各分瓣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相应顺序拼装,并使天线主反射面接缝平齐、均匀、光滑。
(4)主反射器口面的保护罩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技术要求正确安装,各加固点受力均匀。
(5)天线馈源加固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馈源极化方向和波导接口应符合工程设计及馈线走向的要求,加固合理,不受外加应力影响,与馈线连接的接口面应清洁干净,电接触良好。
(6)天线调测要认真细心,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当站距在45km以内时,接收场强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允许在1.5dB之内;当站距大于45km时,接收场强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允许在2dB之内。
4.移动基站馈线系统的安装要求有哪些?
(1)馈线的规格、型号、路由走向、接地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馈线进入机房
36
前应有防水弯,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馈线外径的20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10倍馈线外径)(根据馈线的曲率半径确定最小值,7/8\同轴电缆和1/2\软馈线的曲率半径分别为250mm及120mm),防水弯最低处要求低于馈线窗下沿10~20cm。
(2)馈线衰耗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天馈线系统的电压驻波比小于或等于1.5。
(3)馈线与天线连接处、与软跳线连接处应有防雷器;馈线在室外部分的外保护层应有不少于3点的接地连接,外保护层的接地位置应在天馈线连接处、所有垂直拐水平处,馈线引入机房在馈线洞外处。
5.微波馈线系统的安装要求有哪些?
(1)馈线路由走向安装加固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馈线出入机房时,其洞口必须按工程设计要求加固和采取防雨措施;馈线与天线馈源、馈线与设备的连接处不应承受馈线的拉力、压力、弯曲等附加外力,其接口面应能自然吻合。
(3)馈线安装好后必须按工程设计要求接好地线,并做好防腐处理;馈线系统安装完后应做密封性试验,馈线保气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4)安装的硬波导馈线要求横平竖直,应稳定、牢固、受力均匀,加固间距为2m左右,加固点与软波导、分路系统的间距为0.2m左右。同一方向的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硬波导馈线应互相平行。
(5)安装的软波导馈线的弯曲半径和扭转角度必须符合产品出厂技术标准要求。安装的椭圆软波导馈线两端椭矩变换处必须用矩形波导卡子加固,以便椭圆软馈线平直地与天线馈源、设备连接,达到自然吻合。椭圆软波导应用专用波导卡子加固,其加固间距水平走向约为1m,垂直走向约为1.5m。拐弯处应适当增加加固点。
1L412020 传输和交换系统的测试 1L412021 掌握传输系统的测试
1.SDH设备本机测试的主要项目及其使用的仪表有哪些?
SDH设备的测试项目主要有平均发送光功率、发送信号波形(眼图)、光接收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抖动测试等,测试中所用的仪表主要有:
(1)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所用仪表主要有图案发生器、光功率计。 (2)发送信号波形(眼图),测试所用仪表主要有通信信号分析仪(高速示波器)。 (3)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测试所用仪表主要有SDH传输分析仪(包括图案发生器、误码检测仪)和光功率计。
(4)抖动测试,分为输入抖动容限及频偏、输出抖动、SDH设备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再生器抖动转移特性四种,测试所用仪表主要有SDH传输分析仪(含抖动模块)。
2.波分复用设备本机测试的主要项目及其使用的仪表有哪些?
(1)波长转换器(OTU)的测试项目有:平均发送光功率、发送信号波形(眼图)、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输入抖动容限、抖动转移特性、中心频率与偏离(多波长计或光谱分析仪)、最小边模抑制比(光谱分析仪)、最大?20dB带宽(光谱分析仪)。
(2)合波器(OMU)测试的主要测试仪表有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主要测试插入损耗及偏差、极化相关损耗。
(3)分波器(ODU)测试的主要测试仪表有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和光谱分析仪,主要测试插入损耗及偏差、极化相关损耗、信道隔离度、中心波长与偏差。
(4)光纤放大器(OA)测试的主要测试仪表有光谱分析仪、光功率计,主要测试输入光功率范围、输出光功率范围、噪声系数、光监测信道(OSC)的光功率、工作波长及偏差。
37
3.传输设备系统级测试的主要项目及其使用的仪表有哪些?
(1)系统误码测试包括SDH、PDH各速率接口的误码测试、DWDM光通道误码测试。测试主要仪表有SDH分析仪(包括图案发生器、误码检测器)。
(2)系统输出抖动测试包括OTU和SDH、PDH各速率接口的输出抖动(无输入抖动时输出抖动)。测试主要仪表有抖动分析仪。
(3)DWDM光信噪比测试。主要测试仪表有光谱分析仪。 (4)SDH系统保护倒换功能测试。 (5)设备冗余保护功能测试。 (6)交叉连接设备功能测试。 (7)网管功能测试。
1L412022 掌握交换系统的测试
1.交换设备硬件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1)交换机架、配线架应从接地汇集排引入保护接地。
(2)列架、机架及各种配线架接地良好,接地导线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3)程控交换设备的标称直流工作电压为-48V,直流电压允许变化范围?57~?40V。 (4)各机架标识齐全正确;各种电路板数量、规格、接线及机架的安装位置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相符;各机架所有的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各功能单元电源开关应处于关闭状态;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初始位置;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接线处牢固、正确,无接地现象;设备的供电电源线,地线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应牢固、正确。
2.交换设备系统检查测试的内容有哪些? 交换系统的检查测试应包括:系统的建立功能;系统的交换功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系统的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撑。
3.交换设备工程初验测试项目有哪些? 工程初验测试项目主要有:可靠性测试、障碍率测试、性能测试、局间信令与中继测试、接通率测试、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数字网的同步与连接、传输指标测试。其中:
(1)可靠性测试,包括分群设备的可靠性、分散设备的可靠性、处理机再启动指标、初验测试期间软件测试故障、长时间通话测试。
(2)障碍率测试,包括对本局、局间环测、长途、特服、新业务号的呼叫测试,测试障碍率可采用模拟呼叫法,并可用服务观察的抽样统计进行核对,然后统计得出障碍率。
(3)性能测试,交换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项目主要有:市话呼叫测试;国内、国际长途呼叫测试;特种业务和录音通知测试;非话业务测试。
(4)接通率测试:局内接通率测试;局间接通率测试。 4.交换设备工程接通率测试方法是什么? (1)局内接通率测试
用模拟呼叫器进行大话务量呼叫,至少将60个主叫和60个被叫,集中接入系统的数个用户级上,使其在接近满负荷状况下进行模拟运行,呼叫总数为10万次,统计局内接通率;同时通过服务观察2万次的呼叫记录,统计局内接通率,两者的指标应达到 99.96%以上。
(2)局间接通率测试 在话务清闲时,用人工呼叫方法或模拟中继呼叫器对每个直达出入局的指定测试号码各呼叫200次。数字局间接通率应达到 98%以上。
上述对局内、局间接通率的测试方法和指标,也适用于对长途交换系统的局内接通率测试和长途电路接通率测试。
3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