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论马歇尔的微观经济思想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年 级 2016 学 号 162101004 姓 名王绍伟 指导教师张志勇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二O一四年十一月
论马歇尔的微观经济思想
摘要:“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而它的真正奠基人马
歇尔、要了解和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来龙去脉,必须认识和探讨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微观经济思想学从而研究现代经济思想由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开始相应的延伸到1890年”。马歇尔①用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论证均衡价格理论他认为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在这里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是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当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产量没有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处于均衡状态之中当供求均衡时厂商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就称为均衡产量其售价可称为均衡价格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使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形成对生产者有利的局面,生产者就会积极地加快生产增加对市场的供应量而供应量的增加又会压低需求价格、提高供给价格使二者逐渐趋于一致反之亦
(一) 马歇尔方法论上的重要特点
马歇尔创制和发展的许多分析方法,同样给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以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普遍采用的流行工具。首创和运用局部均衡方法,是马歇尔学说的基本特征。他采用局部均衡方法,就是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只分析经济生活中的某一变量以寻求供求之间的经济均衡,进而阐明价值论和和分配论。例如在研究需求函数时,他假定消费者的收入、嗜好、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都固定不变,考察了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引起其需求量变化的情况。这与瓦尔拉试图分析整个市场一切商品的经济均衡的一般均衡论显然不同。马歇尔认为,现实经济社会错综复杂,人类行为动机繁复,像瓦尔拉那样从全体上把握和研究整个经济均衡,是极其困难的工作。因此,经济研究可以抽象出经济生活在一定时间中的一个变量,同时假定经济生活其他部分不能给它以任何明显的影响,对该变量进行相对静止的深入探究。马歇尔体系始终贯串这种局部均衡论,并且为此又进一步提出了“静态”的假定。应该看到,要缜密地精确地分析复杂的经济现象,必须从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体,因此先对某一个或几个变量进行局部的考察,求取经济均衡,是无可非议的。局部均衡和静态分析都是有用的方法。问题在于马歇尔及其追随者把局部均衡和静态绝对化,暗含对立阶级的利
1
益“均衡”和资本主义制度“均衡”的思想,这就多少使它们蒙上了辩护色彩。进行边际增量分析,是马歇尔相当重要的方法论恃点。人们往往认为,经济学中比较普遍使用边际分析方法的,首先是杰文斯和奥国学派。事实上,马歇尔早在1867研究经济学时已独立地得出了类似于边际效用学派的结论,不过他未将研究成果立即公诸于众。况且边际效用”的提法经维塞尔所创立,是马歇尔第一个积极地引进经济学,还将其作为价值决定的重要因素。在他看来,经济分析中边际量比总量的意义更重大,于是紧密结合边际分析方法创立了一些新的理论,或重新挖掘和阐明了一些理论的意义。例如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边际成本、替代原理、三种报酬率等理论就是如此。可以这样说,整个马歇尔学说渗透着边际分析方法,没有它就不可能有马歇尔的新体系。这些实际上是杰文斯和奥国学派不能相比的。凯恩斯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杰文斯看见壶水煮沸,大声呼喊,小孩般地跳跃;马歇尔看见壶水煮沸,但他静静地制成了蒸汽机”。所谓蒸汽机,就是分析方法与工具。因此,一般把现代经济学广泛运用有关“边际”的术语和分析方法,主要看成是马歇尔的功绩,甚至还称他为“边际主义学派最伟大的人物”
(二)马歇尔的主要的微观经济理论
1需求理论
(1) 需求规律
人们的需求来源于“欲望”的产生及其满足,而需求又是消费的前提。因此,他的需求理论从考察“欲望”的种类出发,主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及其经济行为,由于马歇尔把商品的边际效用同消费者的需求相联系,仍然接受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律”的提法,但又反对效用能够直接衡量的观点,主张用个人为满足自己欲望而愿付出的价格(即需求价格)间接加以表现[1]。于是他用“边际需求价格”代表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把边际效用递减律表述成“边际需求价格递减律”:假定其他情况不变,一个人所拥有的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大,则他对此物品稍多一点所愿付的价格就越小。在分析影响商品需求状况的诸种因素时,马歇尔因袭和发展古尔诺的做法,在假定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着重考察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他运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对这种“需求函数”作了具体形象的说明。在将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加总以后,马歇尔就引出一条普遍的需求规律:需求量随价格下跌而增大,或随价格上涨而减少。接着,他第一个对“需求弹性”一词作了明确定义,予以说明价格的百分数变动与需求量的百分数变动的数量关
2
系,并对有关规律作了详尽分析。“消费者剩余”思想也是其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它被定义为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与乐意付出的最高价格之间的差额,用以解释某些现象。马歇尔还重申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均衡条件在于各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与价格之比相等。
(2)需求弹性
马歇尔指出,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程度,会因不同商品的性质和不同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需求弹性就是用来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马歇尔在正文的附注里解释说“如果价格卜跌1%会增加销售1%,则需求弹性是1;如果价格下跌1%使需求分别增加2%或0.5%,则需求弹性是2或0.5,以此类推。马歇尔不仅首次确定了需求弹性的概念和名称,还对影响这种弹性的因素作了大体合乎实际的分析,不过在马歇尔的分析中,他主要是针对“点弹性”而言的,经过后来经济学家的丰富和发展,弹性这一重要的分析工具到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分析领域。
(3)消费者剩余
在马歇尔的需求理论中,另一个颇引人注意的概念是“消费者剩余”。马歇尔对此的说明是:一个人从购买这一商品中得到的满足总是超过其实际支付的价格,这种超额的满足就称为消费者剩余。”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阐述就是:当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时,消费者不仅在购买中可以得到满足,而且可以得到额外的福利,这部分多出来的福利就是消费者剩余”。这个消费者剩余可以由纵坐标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和水平的价格线以上的部分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来衡量。庇古承袭了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福利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深入讨论,创立了福利经济学派。消费者剩余的概念现在也常常被用来分析产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收益的变动—将所有的消费者对某一种产品或劳务的消费者剩余相加,从而得到一项技术革新引起的产品价格的下降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益。此外,消费者剩余还可以被用来论证自由竞争的市场对消费者的好处,并说明政府课税所产生的福利效果。
2供给理论 (1)供给规律
马歇尔采用需求论中的同样方法制定了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以考察商品价格
3
对供给量的影响。他也对生产者的个人供给加总,求得整个市场的供给状况但业没有简单地归纳出所谓的供给规律。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报酬递减、报酬不变和报酬递增三种趋势,使得供给价格的决定十分复杂,从而生产部门的长期供给曲线也必然表现为三种形状:保持不变,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因此,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的“供给规律”并无普遍意义鉴于生产成本对于商品供给的重大作用,马歇尔的论述又丰富了成本理论。他把商品的生产费用分成“真实成本”和“货币成本”两种,前者由劳动者“负效用”和资本家的“等待”所决定,后者表现为“负效用”和“等待”所付出的货币额。他提出了“主要成本”和“补充成本”的术语,以指明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区别,他指明在长期主要成本和补充成本得不到补偿,生产者必然停止生产。反之,在短期商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而要亏本时,生产者仍会维持生产力图捞回一些已投下的补充成本(如厂房、机器的投资)。只有商品售价比主要成本和销售费用还低时,生产才会完全停止。可见“主要成本和补充成本”即是现在称作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马歇尔还相当重视替代原理对于供给分析的运用,由此引申出“边际成本”的概念,并详尽说明它与各方面价值的关系。相比较而言,马歇尔整个生产与供给理论的“创新”成分最多,其中也不乏可供我们参考借鉴的内容。
(2)短期与长期
马歇尔把影响价格特别是成本变动的时期分为三种:极短时期、短期和长期。在短期内,生产者来不及改变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设备数量,但是可以根据需求状况,尽可能地运用它们现有的设备调节它们的供给,以适应市场对其商品的需求。而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均有足够的调整时问来适应它们能获得的预期收入,因而,生产者对这些预期收入的估计直接支配着供给,在长期里,生产总成本是所有商品真正的正常供给价格。自从马歇尔创用了区分短期和长期以来,短期与长期”这一分析工具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广泛使用的概念。区分短期和长期的意义在于,在短期内是需求起着作用,在长期内是成本从而供给起决定作用;在长期中,正常价格有等于其实际成本的趋向,由于自由竞争的作用,这是较合理而且较低的价格;在短期中,可以有正常价格,也可能有稍高于正常价格的暂时均衡价格。
3生产理论。
马歇尔在探讨影响供给的诸生产要素时,强调是劳动、土地、资本和组织四者共同决定生产。讲到土地时,他比较详细说明了报酬递减律的含意与作用,并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论马歇尔的微观经济思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