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施工监控总体方案
1.1 工程概况…………………………………………………………………………1 1.2 施工监控依据……………………………………………………………………2 1.3 施工监控流程……………………………………………………………………2 1.4 施工监控测试系统………………………………………………………………3 1.5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3 1.6 安全保证措施 …………………………………………………………………18
第二章 单位介绍
2.1 中南大学简介 …………………………………………………………………14 2.2 相关工作业绩 …………………………………………………………………15 2.3 相关资质材料 …………………………………………………………………17
附件一 施工监控测量记录表格 附件二 主要参加人员及分工安排表 附件三 施工监控仪器设备表
第一章 130m连续梁施工监控总体方案
大跨度桥梁设计与施工高度耦合,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材料性能、立模标高及预应力张拉等都直接影响成桥的线形与内力,而施工现状与设计的假定总会存在差异,为此必须在施工中采集需要的数据,通过计算,对浇筑混凝土立模标高给以调整与控制,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采用挂篮悬浇逐段施工的大跨度桥梁,其施工过程将经历复杂的施工顺序。但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各种误差必将干扰成桥目标的实现,导致桥梁合拢困难,使成桥线形和内力状态偏离设计要求。因此为确保施工安全,成桥线形和内力状态符合最终目标期望值,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施工控制。施工监控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内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实测的内力与变形数据,随时分析各施工阶段结构各部位的内力、变形与预测值的差值并找出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该桥在建成后桥梁结构内力、线形与设计相符。 1.1工程概况
鳌江特大桥一跨104国道72+130+72m连续梁,一联全长275.4m。主梁采用双线直曲线梁布置,按最小半径4500m考虑,线间距4.6m,桥面总宽13m,梁部截面为单箱单室、变截面结构,箱底外宽7.0m。
中支点处梁高9.29m,梁端及跨中梁高5.29m,其底缘按照半径为490.281m的圆曲线过渡变化。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梁部采用C60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道碴槽采用C40砼。主梁采用悬臂灌注法施工,墩顶梁段分别在各墩顶灌注。
连续梁的具体布置形式见图1-1《72+130+72m预应力砼连续梁纵向布置图》 图1-2《72+130+72m预应力砼连续梁截面图》
1.2 施工监控依据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72+130+72m连续梁施工方案》 《72+130+72m连续梁设计图纸》 1.3
施工监控流程
确定监控目的、内容 建立监控模型及确定控制参数 施工监控的理论计算 不满足参数要求 施工过程监控 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满足参数要求 继续施工并监控
图1-3 施工监控流程图
在各施工阶段中,根据状态变量(控制点位移、控制截面应力)的实测值与
相应理论值的差值对影响参数进行误差识别;根据已施工梁段的影响参数识别结果,对未施工节段的相应参数进行误差预测;计算影响参数的误差对成桥标高的影响,求出各节段标高的调整值。施工控制流程如图1-3。
施工控制的目的是要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差对成桥目标的影响,确保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1. 4 施工监控测试系统
图1-4 施工监控测试系统
施工监测系统是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桥梁施工 控制中都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与控制目标建立完善的施工控制系统。施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参数监测、几何状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等几个部分,其组成如图1-4所示。 1. 5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1.5.1 监控项目内容及原则
本桥主桥为72+130+72m连续梁桥,主跨130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截面形式为单箱单室直腹板箱梁截面。施工监控的目的是要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差对成桥目标的影响,确保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原则为以主梁线形控制为主,应力控制为辅。这是因为在悬臂施工阶段梁段是静定结构,合拢过程如不施加额外的压重,成桥后内力状态一般不会偏离设计值很多。
确保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是第一位的。施工中以标高控制为主,确保顺利合拢。主梁截面内力的监控要放到次要位置,主要是通过对控制截面内力(应力)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内力(应力)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1、线形(变形)要求
线形控制主要是严格控制主梁每一节段的竖向挠度及横向偏移。若偏差较大时,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节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主梁线形(变形)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主梁的整体标高和局部平顺性,使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其次主梁的实际桥轴线与理论桥轴线的偏差应符合设计和桥梁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等要求。
2、应力要求
应力控制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和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阶段的控制,确保主梁应力在安全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3、调控策略
主梁线形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主梁的立模标高。若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必须找出原因,进行调整。一般通过额外的压重、适当调整预应力张拉力等手段对应力误差进行调整。 1.5.2 施工监控的理论计算
以现场测试为基础,理论分析为指导,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结构进行监控,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通用的桥梁平面设计计算与控制分析软件、桥梁空间计算与控制分析软件相结合来复核设计计算所确定的理想成桥状态和理想施工状态。按照施工和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正装计算,得到各施工状态以及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等控制数据。与设计和设计监理的文件相互校对确认无误后,再作为施工控制的理论轨迹。为了达到施工控制的目的,首先必须通过施工控制计算来确定桥梁的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在受力和变形方面的理想状态(施工阶段理想状态),以此为依据来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个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施工监控方案(主跨130m)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