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劉國忠先生2009年】 徐子平相關事蹟辨證
在總結四柱算命理論(即俗稱的八字算命)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有兩個人物是常常被人們提貣的:一個是唐代的李虛中,相傳他最早奠定了八字算命術的基本原則,不過根據一般的說法,李虛中所使用的僅有年、月、日三者的干支,因此還只是?三柱?的算命術;另一個是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相傳他把李虛中的三柱算命術變成了年、月、日、時?四柱?的算命術,所以後人也常常把四柱算命術稱為子平術。因此,李虛中和徐子平遂被認為是四柱算命術的建立者。
李虛中的生平材料見於韓愈為他寫的墓誌銘《殿中侍御史李君墓誌銘》,該文見於《昌黎先生集》卷二十八,文中對於李虛中的相關情況介紹甚多,是我們瞭解李虛中情況的最重要資料;可是徐子平的情況則不太一樣,他的生平事蹟極少見於文獻記載,主要是出自後代的一些追述,是一個罩著神秘面紗的人物。算命學說的發展歷程是否與後人所歸納的這一線索一致,徐子平是否對於算命學說有這麼大的貢獻,還有待於我們做進一步的考察。
其實,如果我們結合相關材料檢討一下以往的相關討論,就會發現這裡面實際上存在諸多的問題:
第一,八字算命並不始于五代或宋初,唐代就已經出現,而且李虛中的算命方法中已經採用。
關於李虛中是用八字算命還是用六字來算命,實際上一直就有兩種不同的見解。宋代陳郁《藏一話腴》外編卷上稱?唐李虛中始以人初生歲、月、日、時,測其十母十二子相生相剋,以逆知人之貴賤休咎?,主張李虛中的算命理論中包含有?時?的干支。類似的言論亦見於宋代洪適《盤洲文集》卷三十四、元代吳萊《淵潁集》卷十二、明代張萱的《疑耀》卷五、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七等等,他們均認為李虛中算命方法所用為四柱;還有一些學者則認為李虛中算命不用時的干支,因此是一種六字的算命方法,如宋代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袁文《甕牖閑評》卷七、趙彥衛《雲麓漫抄》卷十三、晁補之《雞肋集》卷三十五、祝穆《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三十九等均持此說。
這兩種意見截然不同,但所根據的材料卻完全一致,實際上是對韓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誌銘》的一段文字理解歧異而造成。韓愈在介紹李虛中的算命術時說,李虛中最深於五行學說,其算命特點是?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天貴賤利不利?。對於這句話,很
多學者認為其中僅提到了年、月、日三者,因此是三柱的算命術;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裡面包括了年、月、日、時干支,是一種四柱的算命方法,這兩種觀點在很長的時間裡同時存在,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清代編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了《李虛中命書》一書,在為該書所撰寫的提要中,四庫館臣明確主張李虛中僅用年月日的干支來預測人命,而並未用?時?這項因素,真正的四柱法實際上是到宋代才使用。四庫館臣還在其它許多篇的提要中反復表達了這一見解,如在《珞璕子三命消息賦注》的《提要》中,四庫館臣說:?祿命之說,至唐李虛中尚僅以年月日貣算,未有所謂八字者?,《藏一話腴》的《提要》亦言:?韓愈作虛中墓誌銘,其推命實不用時?,等等。
由於《四庫提要》影響極大,有很強的權威性,因此後來人們提到算命學說的發展過程時,一般都採用了四庫館臣的觀點,很少有人再主張李虛中的算命術中包含有時的干支。然而饒有趣味的是,作為這些篇提要主要撰寫者的紀昀本人後來卻已經完全改變了這一看法。
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槐西雜誌》卷二中,紀氏說:
世傳推命,始于李虛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時,蓋據昌黎所作虛中墓誌也,其書《宋史·藝文志》著錄,今已久佚,惟《永樂大典》栽虛中《命書》三卷,尚為完帙,所說實兼論八字,非不用時,或疑為宋人所偽託,莫能明也。然考虛中墓誌,稱其最深於五行書,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值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互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云云。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為十二時,日至某辰,即某時也。故時亦謂之日辰,《國語》‘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是也。《詩》‘跂彼織女,終日七裹’,孔穎達疏:從旦至暮,七辰一移,故謂之七襄。是日辰即時之明證。《楚辭》‘卲日兮辰良’,王逸注:日謂甲乙,辰謂寅卯。以辰與日分言,尤為明白。據此以推,似乎?所直日辰?四字當連上?年月日?為句,後人誤屬下文為句,故有不用時之說耳。餘撰《四庫全書總目》,亦謂虛中推命不用時,尚沿舊說,今附著於此,以志餘過。
這裡紀氏已經明確指出,他撰寫《四庫全書提要》時之所以說李虛中只用三柱而沒有用四柱,是因為把韓愈所寫李虛中墓誌中的?所直日辰?四字與?年、月、日?三者分開讀,但他後來發現?所直日辰?即是指?時?,因此對原來的觀
點加以修正,可惜很多學者並沒有留意到紀氏此處的論述,仍然認為唐代的祿命之學只有三柱而沒有四柱,實際上關於唐代已有四柱的情況,余嘉錫先生在《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三已經有很詳細的考證,所論皆十分精當,茲不贅述。
第二,宋代的圖書目錄及各種史料中未見有任何與徐子平有關的記載。
《宋史》的《藝文志》是元代史臣根據宋朝國史中的《藝文志》內容改編而成。由於編修草率,故其內容一直為後代學者所詬病,但畢竟使我們能夠大致瞭解有宋一代朝廷藏書的大致情況。《宋史》卷206《藝文志》的?五行?類下共收書853部,2420卷,其中屬於算命類的圖書頗多,如《三命行年韜鈐秘密》二卷、《李虛中命書格局》二卷、《五命秘訣》五卷、《訣金書一十四字要訣》一卷、《三命總要》三卷、《五命》一卷、《三命》一卷、《珞碌子三命消息賦》一卷、《五行三命手鑒》一卷、《三命殺屋》一卷、《三命訣》三卷等等,所列命理書籍頗豐,然而卻沒有提到任何與徐子平有關的著述。
不僅如此,在保存至今的其它宋代圖書目錄中,我們也未能發現任何屬於徐子平的著作。如晁兯武《郡齋讀書志》的?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转贴刘国忠先生2009年考证徐子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