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5.试述五运推演步骤,举例说明。 三,论述(20*2)
1.论述整体观念。其在中医认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2.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角度谈谈您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看法。
200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及答案整理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王冰注解《素问》中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答:人体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肾等脏器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进来而生成。 3《素问》“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正常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的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的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和简要循行部位。 表4-2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 (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前 缘 上 厥阴心包经 少阴心经 太阴脾经﹡ 足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少阳三焦经 太阳小肠经 阳明胃经 下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肢 后 缘 中 线 肢 后 缘 前 缘 中 线 太阴肺经 手 阳明大肠经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 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7. 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
答:一是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影响;二是肝脾在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等方面有密切联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仅可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餮泄;还能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胀疼痛,在下则为便秘。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与肝相连,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肝气郁结,则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8. 何谓“辩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的指导作用。
9. 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10. 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考博中医基础理论
二、名词解释 1、藏象 2、痰饮 3、从化 4、相侮 三、论述题
1、津液生成、输布与排泄的过程 2、用五行理论治疗情志病,举例 3、肺与脾的关系
4、气化对气机的调控作用 5、临床上如何调节气血 6、瘀血形成及致病特点
7、肾的生理功能,现在研究在肾藏精方面的进展 8、内火形成的病机
2004年广州中医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记忆部分)
名词1.从化2、气化
填空:1、两虚交感,两虚指的是——,——。 2、内火的病机是指——,——,——,——,——。 论述题1、试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1、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五行胜复?并论述其规律。
3、气的运动和气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是什么? 4、什么是“津血同源”,论述其临床指导意义。 5、肝主疏泄的内容是什么?论述其对脾胃功能的影响。 6、什么是肺主治节?其内容包括哪些?
7、参与消化的脏腑有哪些?各在其中的功能是什么? 8、为什么说脾胃为中枢? 9、论述何为“肾主二便”
10、什么是反治?有哪些治法,举例说明
200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名词解释 塞因塞用 演绎 反治 心肾不交 精血同源 问答题:
十二经络在四肢部位走行的规律 风邪的致病特点 火易耗气的机理 复发机理及诱因 论述题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及病机内容 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