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沙柳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沙柳是一种抗性强、萌发力强、耐热、耐寒、耐风沙、耐盐碱的中生性灌木或小乔木,是荒漠中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沙地上建立人工植被的首选物种,垂直分布海拨高度在1000米~2600米,能耐39℃高温(60℃仍能正常生长)和-35℃低温,具有三年必须平茬复壮的自然性态和固沙、改良土壤、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高稳定性等诸多伴生作用,又因其自身养分含量高、燃烧值高而具备高能源价值。 项目建设背景 荒漠化及其现状

目前,全球110多个国家中,有10亿以上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每年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非洲和亚洲是土壤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非洲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逐渐沦为荒漠或干旱之地,3亿多人遭受荒漠化困扰,而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已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其中中亚地区尤为严重。中国也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且仍以年均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荒漠化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多亿元(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05年6月)。

西部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库布其、毛乌素、塔克拉玛干等8大沙漠,呼伦贝尔、浑善达克等4大沙地,分布延长达5500公里,涉

及11个省区的212个旗县,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5.8万公里,生态不断恶化的趋势及日益加剧的沙尘暴成为民族的心腹之患。沙漠是我国西部最大的生态系统,西部大开发的前提是沙漠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与效益分成的结合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我国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两大工程,覆盖了85%的沙化土地,仅中央累计投入近100亿元,结果证明收效甚微。并没有成功制止“三北”地区的土地退化。究其原因,防沙治沙工程过分强调人力,压制了自然力。近年来尊重自然力的治理模式得以推广且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并予以国家财政贴息及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集沙漠治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即将生物工程学、生态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通过系统工程学的组装、配套、科学运营,将现代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有关方面的高新技术,用于该领域的各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相关报告中强调,把沙漠治理和沙化防范与沙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优良灌木和草本植物,扩大种植面积,在恢复生态植被的基础上,进行适度产业化生产,

形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沙产业经营模式,是国家高技术示范工程的成功探索,也是增加沙区人民收入和提高沙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荒漠化治理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框图的必然选择

西部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地带,是河流源区与上风地带,因此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必将加剧全国生态环境的失衡程度。国家综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天接近1.5亿元,100多个贫困县集中在荒漠化地区,受影响人口达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荒漠化总体面积的扩大、生存空间的缩小、生态难民现象的出现、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都成为影响生态安全进而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必然的命题。

为此,国家出台了以《防沙治沙法》为主的法律和政策体系。2000年以来相继制定实施了《防沙治沙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了《草原法》,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治沙政策措施;启动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总投资1498亿元)、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内陆河流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有关防沙治沙的工程项目。旨在建立一种能以人为本,又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并且富有经济效益和新式的环境资源产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沙柳种植是生态效益价值市场实现的有效方式

沙柳仅作为一种防沙固沙的植被,其功能只是阻止风沙流或沙丘

前移、改良土壤、荫蔽地面、降低沙表高温和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林木病虫害和火灾的蔓延、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稳定性等。但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开发或基于其平茬复壮的自然属性而作为可再生能源来利用,其生态价值体现为包含人类抽象劳动在内的无形劳动生态产品,这种价值的市场实现方式,将使社会大众以商业方式同时利用有形劳动经济产品和无形劳动生态产品成为现实。

但目前而言,尚未找到一种将环境资源产业价值法定货币量化的途径,沙柳的价值仅体现了整个产业链条中能够市场实现的极小部分,也就是这部分足以阐释农民的劳动价值和企业的投资利润。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构成比例,即使环境工程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也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设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的一半,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只占世界人均量的11.0%和4.0%,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为0.7吨油当量。为弥补资源有限性的不足,能源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依赖于创新技术的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利用渐次成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重要手段而纳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中。

沙柳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用于发电,缓解了燃煤有效供应不足和对环境高污染的压力,解决了水力发电一次性投资过大、峰谷差值较大及水资源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的难题,避免了核能发电所面临的放射性燃料处理、除役时间长,对环境安全威胁等问题。由于垃圾发电未完全解决

垃圾分选技术、循环工艺技术、剧毒废气排放、发电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目前尚难以产业化推广。已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的秸秆发电,符合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建筑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存在秸秆供应和成本、技术和设备以及上网电价的瓶颈。沙柳作为一种发电原料与秸秆相比,具有热值高(沙柳燃烧值为4621.0kcal/kg,秸秆为3600-4200kcal/kg),燃烧排放CO2量少,高效转化技术简单,收集运输成本低,清洁环保等诸多优点,是继沙柳造纸、人造板之后又一拓展领域,延长了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原材料替代技术、绿色再造技术,符合国务院关于改造高耗能产业、提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项目建设符合复合型环境生态生产系统要求

资本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增长同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科学的生态发展观,是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建设领域,以最小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该项目充分利用沙柳可再生、平茬复壮及自身热值高的特性,其目的是衍生一条可持续产业链,即沙柳经压缩成型转化为燃料,燃料用以发电,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1、在流沙上建立人工植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其成功关键

在于深刻认识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项环境因子,建议采取合理的、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划分立地条件类型,便于优选苗木、制定适合的种植技术方案。

2、沙柳栽植后的产量因密度、保存率而异,建议基于产量最大化及可持续获得的目的,建立有效测定生物量的线性规划模型。作为种植方案的重点参数纳入总体工程规划中。

3、本项目建设是与某电厂工程同步进行的,应该做好各项配套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协调工作,保证进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沙柳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沙柳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476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