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我国海军水面舰艇超视距攻击能力发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舰载超视距雷达的钟形雷达罩已经成为我国海军新型舰艇的重要标志

进入新世纪,我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护卫舰陆续下水、服役装备部队,这些新型战舰技术先进、性能完善,标志着我国海军作战能力有了整体性的飞跃。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这些新型舰艇的上层建筑大多有一些钟形的雷达罩,这便是俄罗斯“米拉涅尔-ME”微波超视距导弹攻击雷达,它的装备标志着我

国海军水面舰艇的超视距攻击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地球曲率与雷达视距

我们知道,普通微波雷达有一个先天的限制,那就是地球曲率;就是无线电波以直线传播,而地球是圆形的,因此雷达无线探测到水天线以下的目标,从雷达天线到水天线之间的距离就是雷达视距,我们讨论雷达视距实际上有一个关于雷达性能评价的重要前提;即将地球设想为一个半径为8400公里的等圆球体-实际上由于自转的原因,地球是呈现略微椭圆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雷达视距公式;雷达到目标的视线距离等于等圆球体直径的平方根*(雷达天线高度的平方根+目标高度的平方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目标为水面目标时,即目标高度为零时,那么雷达的视线距离实际上和雷达天线的高度呈正比,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曲率是普通微波雷达先天的限制

我国海军早期超视距能力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自前苏联引进了P-15反舰导弹,在此基础上仿制成功上游一号舰舰导弹,并在此基础衍生出岸舰型导弹,标志着我国海军正式进入导弹时代,但是使用中我国海军认为上游一号突防能力强、威力大,但是其射程只有46公里,指标偏低,尤其不能完成从南、北两个方向封锁渤海湾的重任(渤海湾直线距离为130公里左右),因此我国海军提出增加上游一号的射程,这便是海鹰一号岸舰导弹,其在上游一号的基础上采用扩大燃料箱、增加燃料的方法,将射程提高到70公里,不但可以封锁渤海海面,还可以在其他海区将对方大型舰艇驱逐至水天线以外,扩大我国岸防部队的防御纵深,但是这个距离已经处于一般岸基海防雷达的视距之外,而以当时我国的经济技术实力尚不足以研制超视距导弹攻击雷达,所以我国海军采取最为简单、经济、实用的方式,将雷达布置在高山上面,根据前面雷达视距公式,当雷达天线高度为1千米,也就是1公里的时候,其对海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大约是130公里左右,完全可以满足海鹰一号的射程需要,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讲海鹰一号反舰导弹仍然属于视距内的武

器系统。

海鹰一号导弹阵地需要布置在高山上,以延伸雷达的视距

60年代我国海军开始着手研制新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根据国外同类型作战舰艇及反舰导弹水平的发展,海军提出为051配备海鹰一号反舰导弹的要求,这样为海鹰一号配备相应的导弹攻击雷达就成为当务之急,按照雷达视距的公式应该将雷达天线升高以扩展水天线的距离,但是对于舰载雷达来说,受舰艇桅杆强度及舰艇重心影响,位置越高,雷达天线的重量就要越近,而根据雷达距离公式;雷达探测距离与天线尺寸呈正比,而天线尺寸越大,重量就越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悖论;舰载雷达想探测到更远距离上的目标就必须升到桅杆最高的位置,但是位置越高,天线尺寸就越小,探测距离反而减少,根据有关资料,为海鹰一号舰舰导弹配套的352型导弹攻击雷达对海最大探测距离为50公里左右,并不能充分海鹰一号的射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海军再次采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派出先导舰艇到导弹载舰的水天线,将探测到目标的数据发送给导弹载舰,后者据此装订导弹制导系统的参数,颇有点象接力赛的意味,这种方法优点是简单、实用、灵活,甚至民用船只都可以用来进行信息保障,但是缺点是控制海域面积小、信息受各种平台设备所限,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先导舰艇容易受到对方的攻击,可以视为缺乏大面积海面搜索手段时一个备用的方案。

051型导弹驱逐舰需要外部目标指示才能发挥海鹰一号反舰导弹的射程

进入机载中继制导时代

由于地球曲率是先天限制,所以发达国家在发展反舰导弹的时代也碰到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凭借自己的先进的航空及电子技术发展出了直升机中继制导系统,我们知道直升机可以在数千米的高空进行探测作业,因此其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急剧增加,象比较先进的SH-70B海鹰直升机,其配备的AN/APS-125雷达对于中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200公里左右的探测距离,可以支持200公里

以内的反舰作战,大大提高反舰导弹的射程和威力。

先进的舰载直升机成倍的提高了反舰导弹的射程,图为S-70B海鹰直升机

受限我国当时航空及电子工业技术水平,我国研制比较先进的直升机及机载雷达还力不从心,因此我国决定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从法国引进了SA321超级黄蜂式直升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部分引进设备自行改装成功了超黄蜂反潜直升机,我国改装的超黄蜂反潜直升机装备有ORB-32对海搜索雷达,其安装方式比较特别分别在飞机的两侧浮筒上各安装有一部雷达,ORB-32雷达对于潜艇通气管的探测距离在90公里左右,中型舰艇可以达到180公里,该雷达可以同时精确探测、跟踪2个海上目标,并将目标数据传递给水面舰艇,成为我国海军第一种超视距导弹作战平台,但是超黄蜂直升机起飞重量高达13吨,对于当时以中小型舰艇为主的我国海军来说,几乎没有作战舰艇能够搭载此型飞机,只能以补给舰作为平台来使用超黄蜂飞机,这样就限制了超黄蜂直升机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但是通过该机的一系列试验也让我国海军对于机载中继制导有了较为充

分的认识,为在第二代驱护舰配备直升机中继制导系统打下了基础。

我国在SA321超黄蜂直升机的基础上改装的反潜直升机,注意浮筒上的雷

达天线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设计、建造第二代驱逐舰052,该型舰配备有射程为85公里的鹰击-8甲反舰导弹,需要中继制导来充分发挥该导弹的射程,考虑该舰的吨位及我国当时已经引进SA-365直升机的生产专利,我国为该型舰引进了法国的SA565型反潜直升机,该型直升机配备有ORB-3203T水面搜索雷达,对于水面舰艇的探测距离为150公里左右,并通过数据链将目标信息传递给载舰或者为鹰击-8甲提供中继制导,该机是我国第一种舰载超视距作战平台,标志我国海军机载中继制导方式的来临。进入新世纪,在国产化直-9的基础上,配备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直-9C反潜直升机装备部队,直-9C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以综合处理机为核心,将机上探测系统有机的联接在一起,具备信息的统一处理和综合显示的能力,直-9C配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KLC-1水面搜索雷达,该雷达对于中型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在150公里左右,也可以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我国海军水面舰艇超视距攻击能力发展在线全文阅读。

我国海军水面舰艇超视距攻击能力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356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