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内涵

(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

1、古希腊的政治内涵。伦理政治观;关于城邦的学说;“公民”政治。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法律政治观;“共和国”政治。

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神学政治观;封建制;宗教和教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4、现代政治的内涵。权力政治观;以现代国家为中心,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现代公共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形成,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驾驭和控制。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

1、古代政治的内涵

(1)在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尤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政治,“政”与“治”分开始用,各有自己的含义。

(2)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3)中国古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充满道德色彩的行政活动。 2、现代政治的内涵

(1)孙中山对政治的界定:“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这一说法突出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

(2)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 1 -

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三)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内涵

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

(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系列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

(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学视角下的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

(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为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的法学家则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作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个流变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

- 2 -

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空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二、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一)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人们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见解,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治学即国家学。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

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我们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广义而言,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应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

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历史、途径和方法;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政治国际化。

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时,首先要树立唯物政治观,同时,在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时还要树立政治辩证法。在政治学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所包括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一)历史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认为,任何政治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历史条件,研究政治现象时应

- 3 -

该将特定的政治现象放到特定历史范围中和背景中加以考察。找出特定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原因。在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二)经济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原因决定的。一方面是经济决定政治,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并受后者的制约。另一方面,政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三)阶级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切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的政治。

二、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哲学在研究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中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

(二)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

1、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

早期研究者由于深受传统政治哲学和欧陆国家学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问题。

(1)制度研究法。制度研究法以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注重对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政治组织的正式机构的研究。

(2)历史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致力于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制度比较和制度与制度之间的比较,并从各国制度的历史变迁中提炼出普遍化法则。 2、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事,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得出明晰的结论,

- 4 -

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 (1)政治系统论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 (2)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研究政治系统所履行的功能及相应的结构,强调每一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并试图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结构和功能关系进而沟通宏观的政治系统。 (3)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依据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原理而创立,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其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成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其信息沟通。

(4)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文化因素。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政治文化并不是对其进行抽象研究,而是运用行为主义的实证调查的方式来调查特定政治体系中的文化因素。 (5)政治发展理论

该理论致力于运用动态比较的方式和实证调查的方式来考察由不发达的政治系统向发达的政治系统的变迁。 (6)政治计量理论

政治计量学是典型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对政治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从假设出发、结合数据进行证实的研究路径。 3、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性选择理论的源头是公共选择理论。M·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模型、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W·赖克的政治联盟理论等构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早期来源。

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之后,理性选择理论已经发展出诸如联盟理论、交易理论、博弈理论、投票分析和科层决策等一系列理论形式。

理性选择理论首先假定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再在各种可能的情景之下来计算和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所可能面临的选择及其行动方案。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在线全文阅读。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354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