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教育 第二十三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教材分析
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高峰。教材编排了绘画巨匠达?芬奇积四年之久创作的著名肖像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庭圣母》和《雅典学院》、波提切利的《春》、提香的《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杨?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等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从作品的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的艺术品格中,体悟到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以及献身艺术的壮举。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的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变迁。 2.学习艺术家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 师 学 生 备注 1、 导入 (1)竞答导入 复习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征 片头、《春》 音乐——课题:
恩格斯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同学们,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那么,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巨大的影响呢? 复习
竞答
将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抢答等比赛,比一比哪组得的红五星多。 下课前评比、小结 (2)对比导入
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与中世纪的壁画《圣母与圣婴》对比,以突出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漫长的中世纪,艺术成为基督教的工具,无论雕塑还是绘画。 屏幕:中世纪的壁画《哀悼基督》和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请看屏幕,这是一幅中世纪的壁画《哀悼基督》,右边是拉斐尔的《椅中圣母》,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虽然是同一主题,但在绘画语言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等方面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1
磐安教育 字幕:图表(见下)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完成表格 中世纪的壁画《哀悼基督》:
这就说明中世纪绘画是以圣经教义为题材,人物形象是虚构的概念化形象,既没有现实生活的依托,又没有科学知识的根据。因此,人物形象僵滞、表情呆板,形体如槁木般没有生气。 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具有人文精神的特征,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模特(画家的恋人),具有人的真情实感,鲜活、生动,以一位善良、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她像普通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盖上,静静地用脸颊亲着孩子,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创造了理想美的典型形象。形体、比例、结构严谨,构图精巧,色彩富丽而和谐,绘画技巧娴熟而精湛。
总结: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字幕: 字幕:
1、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史的一场伟大的精神革命,对西方整个美术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主要特征:
1、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情感,赞美人的力量。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2、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尊重古典文化遗产并赞美自然的美丽,反对封建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念。 请学生将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与中世纪教堂壁画《圣母与圣子》比较,找出各自不同点。(见表格)
前后桌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分析。推举一人陈述讨论结果。 红五星分别记在四大组名下
有影片剪辑可供选择
三幅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欧洲中世纪绘画进行比较讨论。
学生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鼓励。
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点 造 型 色 彩 神 态 效 果 属 性 中世纪 概念化、僵滞 单 调 呆板 远离生活,没有生气,使人敬而远之 宗教工具(封建) 文艺复兴 严谨、科学、真实自然 富丽而和谐 鲜活 贴近现实生活,生动,使人倍感亲切 人文精神(资产阶级
2、新授
2
磐安教育 进入主菜单 文艺复兴的背景 文艺复兴绘画取得成绩的原因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美术“三杰”是指哪三杰?学生答。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当然,还有其他一批艺术大师。
字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 介绍三杰-
齐声朗读
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 任意点击进入
绘画巨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屏幕:《最后的晚餐》 介绍其特色:1透视 2构图、变化与统一 3人物与心理刻画
1、 绘画巨匠达?芬奇
达?芬奇(1452—1519)是15至16世纪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绘画作品几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善于使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深沉、含蓄、富于理性。他潜心科学研究,留下了近七千页的笔记手稿及草图,记录了他的创作心得和科学研究成果。从物理数学以至生理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为了更好地表现人,达?芬奇一个人亲自解剖了近30多具尸体,画了许多人体解剖图。他的技术发明也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各方面。 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部有重要的发现。”-------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巨人”,决不是偶然的,他一生勤奋、刻苦、善于研究,值得我们学习。 2、《最后的晚餐》
壁画《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而创作的。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因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前,与他的圣徒们共进最后一次晚餐而得名。达?芬奇的这一作品则以它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成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紧紧抓住耶稣在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众门徒顿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有惊讶的、愤怒的、诅咒的、紧张的,特别是犹大那种张惶失惜的举止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1、请欣赏《最后的晚餐》,仔细观察画面上人物的情绪变化、性格表现、动势倾向、人物组合等,都具有明显的生动的戏剧性和冲突感,前后两桌同学展开讨论,怎样将这一瞬间的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
2、拿出纸和笔,选出你所认为的典型人物,将其情绪变化、性格表现、动势倾向和语言等
3
磐安教育 描写出来。
一提起文艺复兴绘画艺术,大家必然首先会想到绘画巨匠达?芬奇积四年之久创作而成的著名肖像画《蒙娜丽莎》。为什么?! 因为她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绘画成就,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这幅只描绘了一位普通女性市民的肖像画,何以有这样大的意义?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118和119页,仔细观赏、分析《蒙娜丽莎》这幅画,她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参考旁边的文字,同桌可以讨论,看我们能否从这幅画的构图、明暗色彩、蒙娜丽莎的脸上和手指间找到答案。 好,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概述:
虽然描绘的是佛罗伦萨城一位商人的妻子,但却表现出一种富有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的理想形象。达?芬奇以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写实技巧,使蒙娜丽莎那富有魅力的青春美被永恒而鲜活地留在了画面。这幅作品作为一件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把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情感与艺术创作中的写实手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表现出一种具有思想解放的时代特色和具有科学精神的艺术高度。 讨论
感受《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带着问题结合课本中的文字赏析。 学生自学、独立欣赏,重点赏析
自由选择一件作品,小组派代表发言
3、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从绘画语言方面来看:
1达?芬奇去掉中世纪以来神的头上画光环的传统画法,将十三个人物按普通人的形象来塑造,将人物内心按世俗逻辑去观察去表现。
2餐厅的深远感全由达?芬奇精湛的透视表现,使我们身处修道院餐厅,会觉得餐厅又扩大了一倍,视平线在画面人物眼睛上下,使我们恍若身处耶稣与门徒的餐桌旁,有种身临其境紧张万分的感觉。 3卓越的构图与透视 4光线与色彩 教师补充:
这幅不朽的杰作很好地隐喻了人间光明与黑暗、美善与丑恶、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的斗争。表现特定的人文主题,高扬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学习画家勤奋、刻苦、善于研究的精神。 A、前后两桌同学相互讨论,怎样将这一瞬间的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
B、拿出纸和笔,拿出纸和笔,选出你所认为的典型人物,将其情绪变化、性格表现、动势倾向和语言等描写出来。 C、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D、请同学们从绘画语言方面来赏析。 E、从绘画语言方面来赏析。
F、这幅画隐喻的是什么? 画家简介
4
磐安教育 学生讨论、独立欣赏,重点赏析 有影片剪辑可供选择 通过提问,引导赏析 拉斐尔及其作品 A《西斯庭圣母》
B、《雅典学院》 拉斐尔 (1483—1520) ,画家、建筑家,他的作品以优雅、和谐、秀美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同样具有强烈的个性。拉斐尔善于学习,和研究前辈大师的作品,融合各家之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拉斐尔的一生很短促,他逝世时只有37岁,但他留下了近三百幅精美作品。
拉斐尔画过许多以圣母为题材的作品,都是以这种纯洁而朴素的世俗情感和母爱情结,在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融进生活气息,使虚幻的天国世界回落到真实的现实空间。 《西斯庭圣母》
这幅画表现的是圣母奉神的旨意送圣婴耶稣降临人世的情节。圣母本来是圣经故事中一位充满神性的宗教人物,然而画家拉斐尔的笔下,却充满着人间女性那种温存与善良的情感和典雅而端庄的神态。画中的圣母怀抱着圣婴,由缥缈的天界向人间款款走来,轻松、自然、大方,有一种掩饰不住的人性本色。若不是跪拜于前的教皇、圣女以及天使们的烘托,与其说她是一位负有神谕的圣母,倒不如说她是一位充满人间亲情与慈爱精神的母亲。 《雅典学院》
以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主,塑造了代表科学与智慧的学者群像。整个画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汇聚了50多个不同时代、地域与学派的学者形象。他们神态各异,聚分自然,有的沉思、有的争论、有的演说、有的倾听,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争鸣气息。整个构图宏伟庄重,严谨的焦点透视把众多人物有序地置于深远而阔达的空间之中,加上雄浑的建筑结构,更衬托了学者们精神与智慧的伟大。 这幅画赞美了人类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赞美了人类对智慧与力量的崇拜,也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希望。 感受其人文主义特点。 在构图有什么特点?
其喻意是什么? 通过提问,引导赏析 (略讲)
有影片剪辑可供选择 波提切利的《春》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的《春》,以柔润而又富于弹性的线条,典雅而朴素的色彩,精谨而准确的形象表现了一个充满世间欢乐的情景。《春》波提切利(意大利)(木板蛋彩画) 《春》又名《春的寓意》,可见,这幅用神话人物来表现自然节令的作品,自有它的寓意在。维纳斯在三个优美女神的欢舞下,在风神、春神和花神的追逐下,在力神赫尔墨斯驱除寒冬的阳光下降临,给人间送来爱和美的温馨。维纳斯女是全画的中心人物。她是爱和美的象征,是人性的化身。突出她也就是表示对人性的歌颂。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桔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们是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平面的装饰性的构图和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特别是三位身披薄纱的优美女神,体现了波提切利秀逸的艺术风格。
《春》和《维纳斯的诞生》。这两幅画都是为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它们都取材于订画者、意大利诗人、人文主义者波利齐亚诺的诗文。 《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其喻意是什么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