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何为扬水?何为扬水工程?(名词解释)
答:(1)、扬水是指将水由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地点,或给输水管道增加工作压力的过程。
(2)、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给水流增加能量,使其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11、按照泵站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循环泵站。
12、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型式一般可归纳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四种类型。
第四章 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
1、何为高含沙浑水?(名词解释)
答:是指当浑水含沙量不断增多,水、沙及泥沙之间的作用不断加剧,使浑水流变性由牛顿体转变为非牛顿体,此时的浑水就是高含沙浑水。 2、高含沙引水淤灌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扩大水源,缓解夏季干旱缺水,对农田起改土增肥作用。 (2)、改图造田扩大基本农田面积,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
(3)、淤沟治川进行河流整治,对中小流域沟道进行淤填改造,建设淤地坝,有利于河道整治,增加大量优质良田。
(4)、减少河道及水库的淤积,为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3、微咸水可利用的两前提条件是:水质指标与作物耐盐能力。 4、污水资源化利用有何意义?
答:(1)、污水资源化利用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2)、污水处理利用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3)、污水处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5、污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有: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行性、环境效益可行性。 6、雨水利用系统有: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加压系统、利用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7、海水利用途径有:作工业冷却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冲灰、烟气洗涤等其他用水。
第五章 水害治理
1、洪水的三要素是:洪水过程线、洪峰流量、洪水总量。
2、洪灾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社会性、地域性、损失多样性。 3、洪水灾害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答:(1)、防洪工程措施;包括增大河道泄洪能力、拦蓄洪水控制泄量、滞洪减流。
(2)、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蓄治洪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建立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洪水保险、抗洪抢险、水土保持。 (3)、现代防洪保障系统
4、何为农作物的耐涝能力?何为农作物的耐渍能力?(名词解释)
答: (1)、农作物的耐涝能力是指农作物在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的受淹时间和淹水深度。
(2)、农作物的耐渍能力是指作物在不受害的前提下,忍受土壤的最大含水量的上限和历时。
5、干旱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 6、农业抗旱防旱的重要措施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
答:(1)、农田基本建设;针对水土流失和干旱特征进行旱地农田基本建设,创造减少地表径流,尽量多接纳天然降水的良好条件。
(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墒能力,扩大了根系吸收水分的范围,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
(3)、抗旱耕作;在旱季里,土地经过耙地,切断了耙层与下层土壤毛细管的联系,使下层土壤水分不易由毛细管上升到土表,从而减少水分损失,减缓土层蒸发强度,保持深层土壤墒情。
(4)、少耕免耕;少耕、免耕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耕作方法,具有保持水土和抗旱效果。起减少每年的耕作次数作用。
(5)、覆盖技术;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增温保温,蓄水保墒,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获得稳产高产。
(6)、田间集水保墒;包括集水技术、径流农业、发展径流农业的意义和
前景。
7、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排水改良盐碱土、冲洗改良、种稻改良、渠井结合、引洪放淤、配合综合的农技措施。
8、盐碱土的类型有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
第六章 灌 溉
1、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特点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不同的要求,可按降水量的大小把全国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带,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的补充灌溉带。 2、农田水分状况的六个名词解释:
(1)、农田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多少、存在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
(2)、最大吸湿量(吸湿系数):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是的土壤含水率。
(3)、最大水分持水率: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
(5)、饱和含水率(全蓄水量):土壤中的孔隙全部为水所充满时土壤的含水率。
(6)、凋萎系数:当土壤中的薄膜水所受土壤介质的吸着力约为15atm时,土壤中的水分便不能为植物根系吸收,致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此时土壤的含水率。
3、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的要求有哪些? 答:(1)、地面不允许有积水
(2)、地下水位不允许上升至根系吸收层内
(3)、旱作物根系吸收层中允许的平均最大含水率一般不超过根系吸收层中的田间持水量
(4)、土壤溶液浓度不超过作物在各个生育期所容许的最高值 4、水稻地区对田间水分状况的要求有哪些?
答:(1)、田间地面有适宜的淹灌
(2)、地下水位保持着适宜的埋深 (3)、维持适宜的渗流强度
5、作物需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6、请简述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答:(1)、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2)、土壤水分状况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3)、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4)、农业技术措施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5)、灌溉排水措施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7、何为作物的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答:是指旱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以及全生育区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其中,灌水定额是指一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常以m3/hm2表示;灌溉定额是指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常以mm表示。 8、灌溉用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灌溉面积上设计年需要水源供给的年灌溉水量。可分为:毛灌溉用水量和净灌溉用水量。其中,毛灌溉用水量是指包括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灌溉的水量、渠系输水损失水量和田间灌水损失水量之和;净灌溉用水量是指对于某种作物的某次灌水,需供水到田间的灌水量。
9、灌水率的定义(名词解释)及用途是什么?
答: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d;利用它可以计算灌区渠首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
第七章 城镇供水
1、供水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城镇供水工程系统简称供水系统,它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
2、供水系统按其供水方式可分为统一供水和分系统供水两大类;其中,分系统
供水有:分区供水、分质供水、分压供水,要求城镇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都要满足要求。
3、用水量的定义及组成?
答:用水量是指城乡辖区内所有用水量的总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1)由城市供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建筑用水、消防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量总和;
(2)在城市供水工程统一供水以外的所有用水量总和,包括农业灌溉、航道用水、河湖环境用水等。
第八章 水 能 利 用
1、水能开发方式有哪些?简述各种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答:(1)、水能开发方式有:筑坝式开发(包括:河床式水电站、坝后式水电站、坝内式水电站、坝旁式水电站)、引水式开发、混合式开发、梯级开发等基本方式。
(2)、各种开发形式的特点是:
?筑坝式开发的特点是:优点是形成水库,能进行调节流量,提高径流利率;缺点是基建工程较大,上游形成淹没区投资大。
?引水式开发的特点是:水头较高;因无水库调节径流,多为径流式发电,水量利用率差,综合利用价值低;无水库淹没损失及移民问题,工程量较小,单位电能造价往往不高。
?混合式开发的特点是:工程量小,调节灵活,淹没损失小,单位电能造价适中,是比较理想的开发方式之一。
④梯级开发的特点是:能够很好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但会因局部改变了两岸的生态环境。
(3)、各种开发形式的适用条件是:
?筑坝式开发适用于河道坡降较缓,流量较大,有筑坝建库条件的河段。 ?引水式开发适用于河道坡降较陡,流量较小,无筑坝建库条件的河段。 ?混合式开发适用于河段的上游部分有较平坦的地形,下游河段坡降较陡的情况,主要决定于地形条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