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案六年级数学
【篇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举报
admin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06-10-19最后登录2013-4-1阅读权限20积分625250主题122305精华858帖子240366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地板
发表于 2011-1-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
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三课时 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举报
admin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06-10-19最后登录2013-4-1阅读权限20积分625250主题122305精华858帖子240366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5#
发表于 2011-1-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并练习。 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500元的 5%
超过部分是500元---2000元的 10% 超过部分是2001元---5000元的 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篇二:2014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4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 666101010
计算33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101010
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9
一个人吃了22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999
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22222+2+26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9999339 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22?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示求399 个2相加的和。 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2222?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99999
2+2+22?362==。提示:分子中3个29993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99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2?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9
22?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99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子,分母不变。
根据2?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9
2?3按简便方法计算。 9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1桶水共多少升? 2 1是多少。 2
(3)问题三:1桶水共多少升?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11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44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3是多少千克。 10
【篇三: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
案】
六 年 级 数 学 教 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备课时间______总课时数______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
++= ++= 666101010 计算 333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101010
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 2 9 29 29
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9 29 29 29
22+2+262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9339 图片)
(2)观察引导: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2 9
29 29 29 29
292929 29 29
2+2+2
。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9 2?362
==(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993
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相讨论) 母没有变。 2?32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99 22?3 99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3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333 29 29 29 29 29 3个 13
是多少? 5个是多少? 1010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25?4?8 1512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1、2、3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特级教案六年级数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