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9-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9年下学期六年级下册

语 文 教 案

课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第一课 文言文两则 章节 第一组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 3.理解两篇文言文中所讲的道理,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课文翻译。 2理解《学弈》中的两个人有不同结果的原因; 理解《两小儿辩日》中的“两小儿”对自身观点的解释。 课文翻译 一、词语教学法: 1.教师带读重点词语;2.板书并举例以说明词意; 二、课文教学法: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划分句读;2.画结构图解析文章大意; 3.通过补空翻译、讲故事等练习方式巩固课文。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孟子》及文章故事背景,导入新课; 2.老师慢节奏带读两遍,学生边听边划分句读并标注生词拼音; 3.抽读、领读课文; 4.解释:弈、通国、善、诲、援、弓缴、弗若等词的读音和意思。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根据上一课解释词语并结合课文整体内容请同学讲出《学弈》这个故事的大概; 2.逐句翻译课文,并将板书,学生做好记录; 3.画出课文大意图示,总结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4.抄写、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1.介绍孔子其人,并用“这么厉害的圣人和几岁小孩谁更聪明呢?”的话题引入课文; 2.老师慢节奏带读两遍,学生边听边划分句读并标注生词拼音; 3.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他是否读错; 4.解释:辩斗、故、去、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决、孰、汝、知等词的读音和意思。 第 1 页 共 27 页

第四课时 1.根据上一课所学并结合课文整体内容请同学讲出《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2.请学生试着翻译简单的句子。老师再逐句翻译课文,并将板书,学生做好记录; 3.画出课文大意图示,总结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4.结合两则文言文总结出“学习无止境、学习须专注、学习须勤思”的道理。 5.全班齐读两篇文章,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唯弈秋之为听 三心二意 思援弓缴而射之 条件相同 另一结果不同 两 小 儿 辩 日 两小儿 大则近、小则远 凉则远、热则近 孔子 不能决也 多知乎 小结 布置作业 《学弈》讲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在同样的情况下,因两人学习态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心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学无止境。 一、背诵课文; 二、词语解释 1.弈:下棋 2.诲:教诲 3.鸿鹄:天鹅 4.使:让 5.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6.至:到 7.然:这样 8.辩日:争辩太阳的远近 9.多知:知识丰富 近义词: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反义词: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三、多音字组词 为(wéi 认为) (wèi 因为) 斗{d?u 斗胆} {dòu 斗争} 缴{zhuó 弓缴} {ji?o 缴费}

第 2 页 共 27 页

课题 第二课 匆匆 章节 第一组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时间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一、词语教学法: 1.初读词语;2.精读并讲解词义。 二、课文教学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读、带读; 2.精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详解。 4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介绍朱自清先生。 2、解题:我们上学期学过了“行色匆匆”这个词。在朱自清先生的文 章里,标题“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学生词、读课文 1、老师带读生字,板书并释义: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教学过程 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小组竞赛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深化记忆生词,请学生用生词造句。 4、找出课文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请人读出来。 5、请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互查互批,加深印象。 6、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生词。全班齐读课文后听写生词到听写本。 第 3 页 共 27 页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几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 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 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 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教学过程 题,他有没有回答?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 里体会到的?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一、指出上节课听写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订正。 (一)自主阅读,集体交流: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二)、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第 4 页 共 27 页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提出问题 匆 板书设计 匆 时 间一去不复返 具体说明 首尾呼应 本文细腻地刻画了时间飞快的脚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小结 全文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者心灵的不平,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一、生字:挪、蒸 二、词语解释 1.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2.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3.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布置作业 4.蒸融:蒸发、融化 5.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三、近义词:徘徊—彷徨 挪移—挪动 叹息—叹气 觉察—发觉 四、反义词:空虚—充实 聪明—愚笨 伶伶俐俐—慢慢腾腾 五、多音字组词:觉{jué发觉} { jiào 睡觉} 六、词语听写:挪移、蒸融、头涔涔、汗潸潸、 伶伶俐俐

第 5 页 共 27 页

课题 第三课 桃花心木 章节 第一组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一、词语教学法: 1.初读词语;2.解释词义并造句。 二、课文教学法: 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读、带读; 2.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详解。 教具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林清玄(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2.课件出示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3.初读生字词:秧、萎、番、锻、雅、勃、偶尔、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汲水、语重心长、勃勃生机 4.找出本课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初读课文、听读、带读。 第 6 页 共 27 页

教学过程 6.思考: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他写了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 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给下列字组词。 萎( ) 秧( ) 番( ) 锻( ) 勃( ) 委( ) 殃( ) 翻( ) 段( ) 脖( )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出文中的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第 7 页 共 27 页

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人 天数不定 自找水源 水量不定 汲水生长 经受考验水量不定 时间不定 拼命挣扎 独立自主 次数不定 减少枯萎 小结 布 置 作 业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寻找水源、独立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才的道理。 一.生字:秧、萎、番、锻、雅、勃 二.词语解释 1.偶尔:有时候。 2.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3.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4.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 5.汲水:汲取水分。 6.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7.勃勃生机:精神旺盛的样子。 三、近义词:枯萎—干枯 偶尔—偶然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勃勃生机—生机盎然 四、反义词:优雅—粗俗 偶尔—经常 依赖—自立 勃勃生机—轻描淡写 五、词语听写:插秧、枯萎、锻炼、优雅、勃勃生机、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

第 8 页 共 27 页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六课 北京的春节 章节 第二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人们是怎么庆祝这些节日的? 3.理解全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积累精彩的句子。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揣摩本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一、词语教学法: 1.初读词语;2.解释词义并造句。 二、课文教学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读、带读; 2.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详解。 多媒体 3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 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教学过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生字词: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万象更新、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娴熟、张灯结彩 2.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3.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4.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第 9 页 共 27 页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灯的种类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除夕和元宵节印象深刻。)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比较一下写法上的不同。(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第 10 页 共 27 页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 京 的 春 节 热闹的节日 浓郁的民俗 淳厚的亲情 小结 布 置 作 业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民风民俗的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祥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一.生字: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 二.词语解释 1.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者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2.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3.娴熟:熟练 4.张灯结彩: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5.截然不同:形容两个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三、近义词:特别—特殊 充足—充分 规矩—规则 娴熟—熟练 四、反义词:充足—缺乏 高潮—低潮 美丽—丑陋 五、多音字组词:熬{āo熬菜} {áo熬出头} 铺{pū 铺床} {pù店铺}

第 11 页 共 27 页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十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章节 第三组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时间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词语教学法: 1.初读词语;2.精读并讲解词义。 二、课文教学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读、带读; 2.精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详解。 4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生字:乖、裙、兜、币、哎、厨、乖巧、冻僵、摇摇摆摆、橱 窗、闪烁、慈爱。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 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 第 12 页 共 27 页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 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 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三、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 教学过程 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第 13 页 共 27 页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板书设计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孩 大半夜卖火柴 五次擦燃火冻死在街头 大火炉:温暖 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美好的地方:幸福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小结 布 置 作 业 本文通过记叙一个贫苦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生字:晶乖、裙、兜、币、哎、厨 二、词语解释 1.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2.冻僵:肢体因受冻而僵硬。 3.摇摇摆摆:行走不稳的样子。 4.橱窗: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样品。 闪烁:发出光亮,看起来忽明忽暗,动摇不定。 三、近义词 可怜—怜悯 暖烘烘—暖融融 慈爱—慈祥 精致—精细 四、反义词 奇异—普通 暖烘烘—冷飕飕 强烈—微弱 五、多音字组词 缝{féng缝补} {fèng 缝隙} 挣{zhèng 挣钱} {zhēng 挣扎} 卷{ju?ng 席卷} {juàn 试卷} 第 14 页 共 27 页

六、词语听写:乖巧、围裙、兜着、硬币、橱窗、哆哆嗦嗦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十一课 凡卡 章节 第三组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体会凡卡内心的痛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 体会凡卡在家和当学徒的两种生活,学习对比、衬托的写法。 一、词语教学法: 1.初读词语;2.精读并讲解词义。 二、课文教学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读、带读; 2.精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详解。 4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导入: 我们印象中的大年夜是幸福、快乐的,可是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悲惨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个男孩不行的大年夜。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教学过程 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第 15 页 共 27 页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1-2段。第2部分:3-19段。第3部分:20-21段。)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悲惨的学徒生活,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课文中凡卡写信的内容。(第3、8、10、11、12、15段)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当学徒受尽折磨;③求爷爷带走;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插叙。)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很快乐。) (4)指导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第 16 页 共 27 页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宁静、优美、柔和、……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7)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圣诞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第 17 页 共 27 页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板书设计 凡 卡 写信前:担心、怕挨打 写信时 倾诉 插叙 命运悲惨 社会黑暗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 小结 本文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一封信,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第 18 页 共 27 页

布 置 作 业 一、生字:绣、摩、揉、玛、蘸、毒、撇、 噎、搓、匣、喳、吭、娜、伊、搅 二、词语解释 1.慈悲:慈善和怜悯。 2.指望:一心盼望、期盼。 3.照应:照料、照顾。 4.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5.匣子:装东西较小的方形器具,有盖儿。 6.打搅:扰乱。 7.暖炕:用土坯或砖块砌成的睡觉用的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冬天可用火取暖。 三、近义词: 欺负—欺侮 指望—盼望 满意—如意 快活—快乐 四、反义词: 昏暗—明亮 模糊—清晰 五、多音字组词: 塞{sài塞外} {sāi塞子} {sè 堵塞} 折{zhé 百折不挠} {shé 折本} {zhē 折腾} 五、词语听写:生锈、磨平、揉眼睛、蘸一蘸、撇嘴、抽噎、匣子、打搅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十四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 章节 第四组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时间 1.能独立书写本课的14个生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赞美。 一、词语教学法: 1.初读词语;2.精读并讲解词义。 二、课文教学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读、带读; 2.精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详解。 4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百年的涵义) 题目中的“百年”该如何理解?(本文写于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一百周年。)是否还有另外的理解方式呢?(一百年前她美丽着,一百年时她依然象一朵不败的花。)那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呢?(虚指,是永恒的意思。) 所以本文的题目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跨越永恒的美丽”。那么,第 19 页 共 27 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是怎样一种美丽竟然可以如此长久的存在甚至达到永恒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能够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散文的神:永恒的美丽)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 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注意生字,把难记的字多看几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询问学习生字的情况。 (指生发言,教师板书指导) 2、再读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大家要读准: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导朗读 下面检查一下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4、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并成功从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从而轰动科学界的事情。) 三、细读课文,感知美丽 速读课文,你觉得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那些方面?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1、居里夫人的外貌——外在美 第一自然段中年轻漂亮、神色庄重、一袭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2句的描写体现出居里夫人的美貌。 看居里夫人肖像。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居里夫人的外貌的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2、镭的颜色美 第三自然段中关于镭颜色的描写 在一个废弃的破棚子里,历经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发出了淡蓝色的荧光。这颜色不仅证实了居里夫人的猜想,更重要的是镭使得物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这颜色怎能说不美呢? 四、总结 我们通过理解具体的句子,知道了美丽的一部分含义,可是外在的美丽不会长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经久百年还让人肃然起敬呢?那就是一种内在的美。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走近居里。 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使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继续走进居里夫人,来体会她百年的美丽吧。 2、自读课文,感悟美丽 我想,大家不仅被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外貌所吸引,更多的是被她可第 20 页 共 27 页

贵的精神所折服。文中一定有很多的句子深深的打动着你,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我们来交流。 3、交流,解读升华美丽 (预设: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A、第三自然段中“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别人摘叶她问根”。 (追求真理,治学严谨,善于发现问题。)小结:就是因为居里夫人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才让它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从而成了教科书里面的一个新名词。 B、忘我追求,不怕失败 抓住“可能含有镭的工业废渣”中“可能”一词体会,尝试删除这个词,感受下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是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艰辛,这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意识让人钦佩。 C、坚定、刚毅、顽强、执着的精神 废弃的破棚子一句 工具简单,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完成工作的。 D、持之以恒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生读。) E、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吗?(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找文中的句子)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生读。)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F、淡泊名利 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4、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

第 21 页 共 27 页

板书设计 的理解吗? 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精神上的“美丽”是一种财富,是长久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物质上的“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不管是精神上的财富还是物质上的财富都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 2002年,国际数学家年会在中国召开,写了不朽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的斯蒂芬?霍金,坐在轮椅上的他并不美丽,但我们又觉得他是那么美丽,一种跨越百年、千年的美丽。推荐大家课后看一本书《斯蒂芬?霍金传》。 另外,最近两位费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沃沃斯基、拉佛阁),都是66年出生的,真年轻啊! 在座的各位同学也都很年青,希望大家也能在年轻的岁月里做出美丽的事情! 登台作报告:形象美丽、成就伟大 跨 越 百 探索发现镭: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 年 的 美 面对名利:“没有被盛名宠坏 丽 本文以”美丽”为线索,记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艰苦工作和获得崇高荣誉的几个人生片段,展现了她坚定、顽强的性格和追求高远、用于为科学献身以及藐视名利的高贵品质。 小结 第 22 页 共 27 页

布 置 作 业 一、生字词:埃、伦、藤、析、碱、顽、卓、效、蚀、乏、誉、衔、粪、捐;人声鼎沸、淡泊、庄重、刚毅、执著、顽强、卓有成效、侵蚀、里程碑、迄今、头衔、捐赠 二、词语解释 1.人声鼎沸:人群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2.淡泊:超脱、不追逐; 3.刚毅:刚强、坚毅坚持某一意念不肯改变; 4: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或效果; 5.迄今:到现在为止; 6.捐赠:赠送。 三、近义词 :端庄—端正 庄重—庄严 纯净—纯洁 疲惫—疲倦 四、反义词 :鉴定—动摇 溶解—凝固 天然—人工 六、多音字组词 盛{shèng 盛名} {chéng 盛满} 著{zhù 著作} {zhuó 执著} 五、词语听写:摸瓜寻藤、分析、酸碱、顽强、卓有成效、侵蚀、乏力、荣誉、人声鼎沸

第 23 页 共 27 页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时间 第十六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章 第四组 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讲的几个故事;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和领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从中感受、领悟相关科学精神 1、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4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 24 页 共 27 页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3.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4.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七、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第

第 25 页 共 27 页

板书设计 真理 诞生 于 一百个 问号 之后 提出论点 真理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论点 洗澡水的漩涡 地球自转 紫罗兰的变色 石蕊试纸 睡觉时转眼珠 做梦 总结论点 见微知著 不断探索 追根溯源 锲而不舍 小结 布 置 作 业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个拉直问好找到真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多思考的人和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找到科学的答案,激励我们要善于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一、生字:澡、械、逆、玫、域 二、词语解释 1.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3.敏锐:感觉灵敏,眼光锐利 4.无独有偶: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一对儿 5.百思不得其解: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6.打破砂锅问到底:追究事物的根底 7.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三、近义词 单身—出生 实验—试验 欣赏—观赏 机遇—机会 四、反义词 偶然—必然 真理—谬论 敏锐—迟钝 五、多音字组词 间 {jiān 房间} {jiàn 离间} 华{huá 精华} {huà 华山} 六、词语听写:洗澡、机械、玫瑰、领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

第 26 页 共 27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在线全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xue/11502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