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9-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级:培智五年级数学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起止时间 8.27--9.03 9.04--9.10 9.11--9.17 9.18--9.24 9.25--10.01 10.02--10.08 10.09—10.15 10.16—10.22 10.23—10.29 10.30—11.05 11.06—11.12 11.13—11.19 11.20—11.26 11.27—12.03 12.04—12.10 12.11—12.17 12.18—12.24 12.25—12.31 1.01—1.07 1.08—1.14 教学内容 复习 14减几 15减几 16减几 17减几 18减几 综合练习(一) 认识菱形 认识梯形 中期考试 综合练习(二) 应用题 综合练习(三) 认识人民币 综合练习(四) 应用题(二) 综合练习(五) 总复习(一) 总复习(二) 期末考试 备注 学期教学设想(主要包括教者在备、讲、辅、批、考、等方面的思路、格式、措施和方法等)

为了科学地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基本的计算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教导处及培智部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人位本,由浅入深,从低向高,循序渐进地矫正智障学生的缺陷,尽可能地挖掘其潜能,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班共有学生8人,其中男生6人,女人2人。根据学生的智障程度,我们班学生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A类;王欢欢、祁朋娟。他们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能在他人提示下学习。 B类:武鹏杰、张盼。他们能简单模仿,但注意力较差,不会数数。 C类:李帅兵、他们擅长指认图片,活泼好动。

D类:杨少博、南灵伟。南灵伟智力损失程度很严重,基本不能理解老师的话,杨

少博堂活动。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班使用的是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教材第九册。有7个单元,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紧。要求会20以内退位减法、认识人民币,会简单的应用题。

四、教学目标

A类: 1、会20以内退位减法。

2、认识菱形和梯形。 3、认识人名币。 4、会简单的应用题。

B类:1、会20以内退位减法

2、认识菱形和梯形。

3、认识人名币。

C类:会认读以及书写10以内数字。

主管校长审阅: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复习(一) 课时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1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A 组 能够用凑十法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B 组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C 组 会写5以内数字。 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理解凑十法计算过程。 讲解法 教具 课件、小棒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课前小练习 备注 1. 学生从1读到20. 2. 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新授 例1 指导学生看图,并引导说出图意(图中有睡着的熊猫教 学 6只,坐着的熊猫有5只,问一共有几只?) 1.教师引导用加法计算,算式为6+5=11 内 容 2.引导同学们说一说用凑十法计算6+5=11的计算过程(第一步:把6凑成10,第二步:把5分成4和1:第及 过 三步:用6加4得10,10加1得11.) 例2 程 设 1计算 8+5= 第一步: 8和2凑成10 计 第二步:5分成2和3 第三步:8+2=10,10+3=13 教师强调8+5=8+2+3=1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凑十法计算方法。 二.练一练 1.算一算

9 + 4 = 7 + 5 = 8 + 3 = 4 = 9 = 5 + 7 = 3 + 8 = 2. 填一填 加数 加数 和 5 6 10 2 9 3 6 8 4 15 7 2 11 1 四.作业 学生完成课本第1页的习题。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复习(二)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2 课时 A 组 能够自己熟练的完成课本第2页习题。 B 组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做简单的习题。 C 组 会读算式。 学生自己能够完成习题 能够正确完成习题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课前小练习 1. 学生从1数到20. 2. 学生回答10能分成几和几。 二、新授。 3. 师板书:9+6= (1) 教师提醒学生用凑十法计算。 (2) 学生回答,10能分成9和几,6能分成5和几。 (3) 计算:9+1+5=15 4. 师板书:11-7= (1) 教师提问,11能分成10和几 (2) 学生计算10-7=() (3) 计算:10-7+1=4 5. 竖式计算:10+3= 先写: 1 0 再写: 3 (强调数位对齐) 划横线 1 3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设计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 练一练 计算。 9 8 备注 +3= 7 6 12 13 14 15 2.算一算。 9 1 1 + 6 - 7 三.作业 完成课本第2页习题。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复习(三)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3 课时 A 组 会用竖式计算课本第3页各习题。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一部分习题。 C 组 会读课本算式。 学生会计算20以内退位加减习题 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课前小练习 1. 学生从1读到20. 2. 学生从20读到1. 3. 学生说一说10的分解。 二.新授。 1.教师板书: 10 + 3 =13 先写: 1 0 再写:+ 3 答案: 1 3 教师强调:一定要数位对齐,即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2. 13 – 6 =7 先写: 1 3 再写:- 6 (3-6不够减,在十位借1,13减6) 7 3. 12 – 9 =3 先写: 1 2 再写:- 9 (2减9不够,在十位借1,12减9) 3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练一练 1.竖式计算 9 + 4 = 7 + 6 = 11 – 7 = 11 + 8 = 14 – 4 = 18 – 5 =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7 + 6 = 8 + 5 = 5 + 9 = 12 – 7 = 15 – 5 = 11 – 4 = 3 + 8 = 11 + 6 = 16 – 1 = 10 + 2 = 13 – 7 = 9 + 9 = 四.作业: 完成课本第3页习题。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认识14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4 课时 A 组能够熟练地读写14。 分类教学 B 组 会读、会写14。 目标 C 组 会读14。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读写14。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14的实际意义。 教法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 复习 1.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5 2.出示图片读出各个数 10 13 12 3.复习数位表 十个 位位 二 教学过程 1.教师拿出一捆木棒,学生数一数 2.学生回答有多少个木棒。 3.B类学生数一数 4.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板书:14 5. 师生一起读十四。 6. 学生书写14. 十 个 位 位 1 4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师强调数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 齐 7.教师发给每个14颗糖,学生数一数。 8.师生一起从1数到14。 三.练一练 1.要求A类学生说出14的实际意义。 2.B类学生要求到黑板上画14根铅笔。 3.C类学生要求板书14。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复习10的分解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4 课时 A 组 能够正确书写10的分解。 B 组能够通过借助实物计算10减几。 C 组会读10。 正确书写10的分解。 正确计算10减几。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学生从1数到14. 2.读出下面个数 15 12 14 二、新授。 1.学生动手分五角星。 把学生每5人分1小组,其中有1名能力稍好的小组长。老师发给每位同学10个五角星,2个盒子。要求是把这10个五角星分在2个盒子里,小组里每位同学分的都不能一样。如果有一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的时候,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通过展台展示学生的成果,老师在学生汇报时有意引导,注意10的分与合的规律。 3、学生有规律的读: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10 10 10 10 5 5 9 1 8 2 7 3 三、巩固练习 练习1:想想做做:检查学生对10的分与合的掌握情况。 练习2:摘花朵: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猴花朵的画面,花朵上面有数字。原来得按要求来摘,“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 练习3:儿歌:10的分与合儿歌:通过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跟着一起学唱儿歌。 练习4:游戏: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 四.作业 10的分解书写5遍。 备注 课后 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4减几的计算结果 不够减情况下的解决方法。 14减几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4 课时 A 组 学习14减5的计算方法,知道14分成4和10,4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上4的计算思路,记忆计算结果。 B 组 认识14分成4和10,学习14减5的计算方法,记忆计算结果 C 组 会读14-5=9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导入 1、出示14的小棒图:1捆小棒和4根小棒 (1)学生观察:说一说有多少根小棒?写出相应数字。 (2)组成:引导观察4和10组成14,14可以分成4和10。 2、算一算 (1)出示题目:10-5=,10-5+4= (2)学生试计算,教师引导 二.新授 1、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杯子?(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杯子?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个杯子?从哪一行减去的?如何列式?看第一行剩下几个?注意第二行还有几个?一共剩下几个? 3、板书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14减几 4、教师引导复述:14减5,第二行4个杯子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个杯子中减,再看剩下几个,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4个,要加上。 5.列算式: 10-5=5 5+4=9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单方法计算: 14 – 5 = 9 4 10 6、出示例2图示 指名数数,第一行有有几条裤子?减去了几条?第二行呢?求一共有几条裤子? 列算式:14 – 6 =() 14 – 6 =() 4 10 10 – 6 =4 4 + 4 =8 三.练习 1、出示小棒图:第一行10根,第二行4根 学生数一数:第一行几根?第二行几根?一共多少根? 学生想一想:拿走5根小棒,应从第几行拿?为什么? 学生做一做:如何列式?得多少?教师引导 2、课本第4页第1题,学生观察,完成填空,教师适当引导。 四、教师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14-5=9 2、14分成4和104减5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5,再加上4,等于9. 五.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课后 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4减几的计算结果 不够减情况下的解决方法。 14减几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4 课时 A 组 学习14减7的计算方法,知道14分成4和10,4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上4的计算思路,记忆计算结果。 B 组 认识14分成4和10,学习14减7的计算方法,记忆计算结果 C 组 会读14-7=7 、 14-8=6。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算一算 14 – 5 = 14 – 6 = 二、新授 1、出示例3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牙刷?(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牙刷?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个牙刷?从哪一行减去的?如何列式?看第一行剩下几个?注意第二行还有几个牙刷?一共剩下几个? 3、板书:14 – 7 = 4、教师引导复述:14减7、第一行4个牙刷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个牙刷中减,再看剩下几个牙刷,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4个牙刷,要加上。 列算式: 14 – 7 = 14 – 7 = 4 10 10 – 7 =3 3 + 4 =7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5.出示例4图示: 指名数数,第一行有几个牙膏?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牙膏? 引导学生复述过成。 列算式:14 – 8 =() 4 10 10 – 8 = () + 4 =()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第一行10根,第二行4根 学生数一数:第一行几根?第二行几根?一共多少根? 学生想一想:拿走7根小棒,应从第几行拿?为什么? 学生做一做:如何列式?得多少?教师引导 2、课本第7页第1题,学生观察,完成填空,教师适当引导。 四、教师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14-7=7 ,14-8=6 2、14分成4和10, 4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7,再加上4,等于7. 五. 作业 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5减几 本章第1 课时, 总第 9 课时 A 组 能够熟练的读写15。 B 组 会读会写15。 C 组 会读15。 能够熟练读写15。 能够理解15的实际意义。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5 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 13 14 10 3.复习数位表 十 个 位 位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拿出一捆木棒,学生数一数。 2回答有多少木棒。 3.B类学生数一数。 4.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板书15. 5.师生一起读十五。 6.学生书写15。 十 个 位 位 1 5 教师强调数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7.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5颗糖,学生数一数。 8.师生一起从1数到15。 三.练一练 1.要求A类生说出15的实际意义。 2.B类生从1数到15。 3.C类生读一读15. 四.作业 学生画15个苹果,然后写生数字15.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5减几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10 课时 A 组 会15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B 组 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15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C 组 会读算式。 会计算15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学生正确计算15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一数。 学生从1数到15. 2.填一填。 () 二.新授。 1.教师板书: 15 – 1=14 15 – 2 =13 1 5 1 5 - 1 - 2 1 4 1 3 教师强调,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即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2.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1 5 - 3 (×) 3.教师让学生自己数一说错在什么地方。 三.练一练 1.算一算。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5 – 4 = 15 – 5 = 2.说一说。 在竖式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 15 – 1 = 15 – 2 = 15 – 3 = 15 – 4 = 15 – 5 =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15减几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11 课时 A 组 会15减几中的退位减法。 C 组 会读算式。 会15减几中的退位减法 能够正确计算15减几中的退位减法 分类教学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5减几中的退位减法。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 复习 1、填一填。 15 5 () 2、算一算。 10 – 6 =() 10 – 7 =() 10 – 6 + 5 =() 10 – 7 + 5 =() 二、新授。 1. 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洗发水?(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瓶?第二行呢?一共有几瓶洗发水?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瓶?从哪一行减去的? 看第一行剩下几瓶?注意第二行还有几瓶?一共剩下几瓶? 3、板书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15减几 4、教师引导复述:15减6,第二行5瓶洗发水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瓶洗发水中减,再看剩下几瓶,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5瓶洗发水,要加上。 列算式:15 – 6 = 9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5 – 6 = 9 5 10 分开计算: 10 – 6 =4 4 + 5 =9 5、出示例2图示 指名数数,第一行有几条围巾?第二行呢?一共有几条? 引导学生复述过成。并写出算式。 列算式: 15 – 7 =() 15 - 7 =() 5 10 分开计算: 10 – 7 =() () + =() 三、练一练。 1. 15 – 6 =() 15 – 7 =() 2. 14 – 5 = 11 – 8 = 15 – 7 = 13 – 9 = 15 – 6 = 12 – 4 = 四.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15-6=9 、15 – 7 =8 2、15分成5和10,5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加上5。 五.作业 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5减几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12 课时 A 组 会正确计算15 – 8 = () 15 – 9 =() B 组 在老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5 – 8 = () 15 – 9 =() C 组 15 – 8 = () 15 – 9 =() 正确计算15 – 8 = () 15 – 9 =() 能够独立正确计算出15 – 8 = () 15 – 9 =() 讲解法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具 多媒体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 复习 1、 算一算 15 – 6 = 15 – 7 = 10 – 8 = 10 – 9 = 10 – 8 + 5 = 10 – 9 + 5= 二.新授 1、出示例3图示:这是什么?有几块香皂?(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块?第二行呢?一共有几块?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块?从哪一行减去的? 看第一行剩下几块?注意第二行还有几块?一共剩下几块? 3、教师引导复述:15减8,第二行5块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块中减,再看剩下几块,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5块香皂,要加上。 列算式: 15 – 8 =() 15 - 8 =() 5 10 分开计算: 10 – 8 =( ) ()+5 =( ) 4、学生想一想 :15 – 9 =( ) 三.练一练。 1. 15 – 8 = 15 – 9 =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2 – 3= 15 – 9 = 15 – 6 = 15 – 8 = 15 – 7 = 11 – 4 =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会读会写16。 能够数出16个实物。 16减几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13 课时 A 组 能够数出16个实物。 B 组 会读会写16。 C 组 会读16.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6 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 13 10 3.复习数位表 十 个 位 位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拿出一捆木棒,学生数一数。 2回答有多少木棒。 3.B类学生数一数。 4.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板书16. 5.师生一起读十六。 6.学生书写16。 十 个 位 位 1 6 备注 15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师强调数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7.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6颗糖,学生数一数。 8.师生一起从1数到16。 三.练一练 1.要求A类生说出16的实际意义。 2.B类生从1数到16。 3.C类生读一读16. 四.作业 学生画16个苹果,然后写生数字16. 课后 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16减几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1 4 课时 A 组 会用竖式正确计算16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C 组 会读算式。 会用竖式计算16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正确计算16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分类教学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6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一数。 学生从1数到16. 2.填一填。 () ( ) 二.新授。 1.教师板书: 16 – 1=15 16 – 2 =14 1 6 16 - 1 - 2 1 5 1 4 教师强调,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即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2.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16 - 3 (×) 3.教师让学生自己数一说错在什么地方。 三.练一练 1.算一算。 16 – 4 = 16 – 5 = 2.说一说。 在竖式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四、作业。 16 – 1 = 16 – 2 = 16 – 3 = 16 – 4 = 16 – 5 = 课后 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16减几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15 课时 A 组会正确计算16 – 7 = 9 、 16 – 8 = 8。 C 组会读16 – 7 = 9 、 16 – 8 = 8。 正确计算16减几。 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6减几。 分类教学 B 组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6 – 7 = 9 、 16 – 8 = 8。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6 6 () 10 – 7 = 10 – 8 = 10 – 9= 10 – 7 + 6= 10 – 8 + 6= 10 – 9 +6 = 二.新授 1、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衣钩?(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个衣钩?从哪一行减去的? 看第一行剩下几个?注意第二行还有几个衣钩?一共剩下几个? 列算式: 16 – 7 =() 6 10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分开计算: 10 – 7 =3 3 +6 =9 所以 :16 – 7= 9 4、出示例2图示 指名数数,第一行有几件衣服?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件? 引导学生复述过成。并写出算式。 列算式: 16 – 8 = () 6 10 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开计算 ,并且列出算式。 10 – 8 = 2 2 + 6 = 8 三、练一练。 16 – 7 = () 16 – 8 = () 四.作业 完成课本12页,1、2练习题。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会正确计算16 – 9 =7。 16减几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16 课时 A 组会正确计算16 – 9 =7 。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6 – 9 =7。 C 组 会读16 – 9 =7。 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6减几。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6 – 4 = 16 – 5 = 16 – 7 = 16 – 8 = 二.新授 1、出示图:这是什么?有几行花?(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朵?第二行呢?一共有几朵花?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朵花?从哪一行减去的? 看第一行剩下几朵?注意第二行还有几朵花?一共剩下几朵? 3、教师引导复述:16减9,第二行6朵花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朵花中减,再看剩下几朵,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6朵花,要加上。 列算式:16 – 9 = 16 – 9= 6 10 想一想:怎么分开列算式? 三.练一练 1. 16 – 8 = 14 – 5 = 16 – 7 =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2 – 4 = 16 – 9 = 15 – 8 = 2. 竖式计算。 1 6 1 5 1 6 1 5 - 7 - 6 - 8 - 8 四.作业 完成课本第13页习题。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会读会写17 理解17的实际意义 17减几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17 课时 A 组 会数出17个物体。 B 组 会读会写17。 C 组 会认17.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7 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 16 3.10 复习数位表 13 十 个 位 位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拿出一捆木棒,学生数一数。 2回答有多少木棒。 3.B类学生数一数。 4.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板书17. 5.师生一起读十七。 6.学生书写17。 十 个 位 位 1 7 教师强调数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7.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7颗糖,学生数一数。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8.师生一起从1数到17。 三.练一练 1.要求A类生说出17的实际意义。 2.B类生从1数到17。 3.C类生读一读17. 四.作业 学生画17个苹果,然后写生数字17.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7减几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18 课时 A 组 会正确计算17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7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C 组 会读算式。 会计算17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会用竖式计算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一数。 学生从1数到17. 2.填一填。 () ( ) 二.新授。 1.教师板书: 17 – 1=16 17 – 2 =15 1 7 17 - 1 - 2 16 1 5 教师强调,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即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2.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17 - 3 (×) 3.教师让学生自己数一说错在什么地方。 4.想一想:17 – 4 =() 三.练一练 1.算一算。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7– 5 = 17 – 6 = 17 – 7 = 2.说一说。 在竖式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17 – 1 = 17 – 2 = 17 – 3 = 17 – 4 = 17 – 5 = 17 – 6 = 17 – 7 =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17减几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19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A 组 会计算17 – 8 =9 17 – 9 =8。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7 – 8 =9 17 – 9 =8 。 C 组 会读17 – 8 =9 17 – 9 = 8。 会正确计算17 – 8 =9 17 – 9 =8。 能够理解17 – 8 =9 17 – 9 =8。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7 7 () 10 – 8 =() 10 – 9 =() 10 – 8 + 7 =() 10 – 9 +7 =() 二.新授 1、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笑脸?(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个笑脸?从哪一行减去的? 看第一行剩下几个?注意第二行还有几个?一共剩下几个? 3、教师引导复述:17减8,第二行7个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个笑脸中减,再看剩下几个,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7个笑脸,要加上。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列算式 17 – 8 =() 7 10 分开计算:10 – 8 = 2 2 + 7 =9 4、出示例2图示 指名数数,第一行有几根针?第二行呢?一共有几根? 引导学生复述过成。并写出算式。 三.练一练 17 – 8 = 17 – 9 = 四.作业 完成课本15页练习题。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17减几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20 课时 A 组 会正确计算17减几。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7减几。 C 组 会读算式。 会正确计算17减几 在17减几的计算过程中,能够运用正确方法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一.复习 17 – 8 = 17 – 9 = 二.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7 - 2 = 17 – 4 = 1 7 1 7 - 2 - 4 17 – 5 = 17 – 7= 1 7 1 7 - 5 - 7 2、算一算。 10 – 8 =() 10 – 9 =() 10 – 8 + 7 =() 10 – 9 +7 =() 备注

计 三.作业 完成课本16页3、4题。 课后 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18减几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21 课时 A 组 会数出18个物体。 B 组 会认读,会写18。 C 组 指认18。 分类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认读18。 能够理解18的实际意义。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 1.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8 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 10 13 17 3.复习数位表 十 个 位 位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拿出一捆木棒,学生数一数。 2回答有多少木棒。 3.B类学生数一数。 4.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板书18. 5.师生一起读十八。 6.学生书写18。 备注

十 个 位 位 1 8 教师强调数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7.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8颗糖,学生数一数。 8.师生一起从1数到18。 三.练一练 1.要求A类生说出18的实际意义。 2.B类生从1数到18。 3.C类生读一读18. 四.作业 学生画18个苹果,然后写生数字18. 课后 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18减几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22 课时 A 组 会正确计算18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8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C 组 会读算式。 分类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计算18减几中的不退位减法。 会用竖式计算。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数一数。 学生从1数到18. 2.填一填。 () 二.新授。 1.教师板书: 18– 1=17 18 – 2 =16 1 8 18 - 1 - 2 1 7 16 教师强调,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即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2.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18 - 3 (×) 3.教师让学生自己数一说错在什么地方。 4.想一想:18 – 4 =() 三.练一练 1.算一算。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8– 5 = 18 – 6 = 18 – 7 = 2.说一说。 在竖式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六.作业。 18 – 1 = 18 – 2 = 18 – 3 = 18 – 4 = 18 – 5 = 18 – 6 = 18 – 7 = 18 – 8 =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会计算18 – 9 = 9。 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8减几。 18减几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22 课时 A 组 正确计算18 – 9 =9 。 B 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18 – 9 = 9。 C 组 会读18 – 9 = 9。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8 8 () 10 – 9=() 10 –9 + 8 =() 二.新授 1、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个梨?(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个梨?从哪一行减去的? 看第一行剩下几个?注意第二行还有几个?一共剩下几个? 3、教师引导复述:18减9,第二行8个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个梨中减,再看剩下几个,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8个梨,要加上。 列算式: 18 –9 =() 8 10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分开计算: 10 –9 =1 1 + 8 =9 三.练一练。 18 – 7 = 18 – 8 = 18 – 9 = 四.作业 完成课本16页的第5题。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综合练习(一)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23 课时 A 组 能够看图列出算式 B 组 在教室的帮助下,看图列出算式。 C 组 会读算式 学生看图,能够列出算式 学生能够理解图意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竖式计算。 1 7 1 8 - 2 - 3 1 9 1 6 - 5 - 3 二.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图片,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17) - (9) = ()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 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辣椒?红辣椒有几个?绿辣椒有几个? (15) - (7) = () (15) - (8) = () (3)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左边有几个?右边有 几个?想一想,用“+”还是“-”? = =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综合练习(二)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24 课时 A类 能够正确完成课本第18页练习题。 B类 会做简单的练习题。 C类 会读算式。 学生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计算20减几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 5 + 9 = 7 + 8 = 8 + 9 = 9 + 5 = 8 + 7= 9 +8 = 14-9= 15-8= 17-9 = 14-5= 15-7= 17-8= 2.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3.计算 8 1 5 1 7 - 4 - 9 - 7 1 4 1 6 1 2 - 6 -2 - 3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课本第19页简单的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正确计算课本习题 学生能够理解所做练习题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综合练习(一)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25 课时 A类 会正确计算课本第19页习题。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二.竖式计算。 12 – 6 = 15 – 7 = 19 – 9 = 14 – 8 = 9 – 2 = 17 – 8 = 18 – 9 = 13 – 1 = 11 - 4 =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简单的练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正确计算课本习题 学生能够理解所做练习题 综合练习(一)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26 课时 A类 学生能够正确完成课本第20页练习题。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做一做。 1.算一算 10 + 5 = 14 – 6 = 7 +9 = 12 – 2 = 19 – 7 = 16 – 8 = 9 + 4 = 11 – 3 = 15 – 5 = 17 – 1 = 8 =0 = 13 + 2 = 2.学生算一算,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8 – 9 = 17 – 9 = 16 – 9 = 15 – 9 = 14 – 9 = 13 – 9 = 12 – 9 = 11 – 9 = 17 – 8 = 16 – 8 = 15 – 8 = 14 – 8 = 13 – 8 = 12 – 8 = 11 – 8 = 16 – 7 = 15 – 7 = 14 – 7 = 13 – 7 = 12 – 7 = 12 – 7 = 11 – 7 = 15 – 6 = 14- 6 = 13 – 6 =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2 – 6 = 11- 6 = 14 – 5 = 13- 5 = 12 – 5 = 11 – 5 = 13 – 4 = 12 – 4 = 11 – 4 = 12 – 3 = 11 – 3 = 11 – 2 =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学生能够指认菱形。 教学 C类 会说菱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认识菱形 区别出菱形和其它图形的特点 认识菱形(一)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27 课时 A类 学生能够认识菱形。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导入 教师问学生,想一想家里的衣架是什么样的形状? 二.新授。 教师板书:认识菱形 1.集体教学 教师出示菱形图片: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手里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首先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首尾相连。 (3)教师分发菱形卡片,每个学生认真识记菱形特点。 (4)学生大声朗读:菱形。 (5)学生指认菱形。 2.个体教学。 (1)学生说一说常见的物品哪些是菱形形状? (2)C类学生大声读一读:菱形。 (3)学生在课本21页菱形上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学生小组内,互相指认菱形卡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巩固练习。 1.指一指下面哪些是菱形。 2.用小棒摆一摆菱形。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学生会指认菱形。 教学 C类:学生会读菱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菱形 学生能够识记菱形的特征。 认识菱形(二)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28 课时 A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菱形,并且完成课本22页练习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 学生说一说,纪念章、衣架是什么形状? 2 学生用木棒摆一个菱形。 二.练习。 1.找出菱形,在()里打“√” ( ) ( ) ( )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给下面菱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学生能够指认梯形。 教学 C类 会说梯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认识梯形 认识梯形(一)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29 课时 A类 学生能够认识梯形。 区别出梯形和其它图形的特点 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导入 教师问学生,想一想家里的梯子是什么样的形状? 二.新授 教师板书:认识梯形。 1.集体教学。 教师出示梯形图片: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教师问学生,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2 ) 观察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家里什么物品和它长得很像。 (3)教师板书:梯子。 (4)师生一起大声读:梯形。 (5)教师举例子还有什么物品是梯形形状。 (6)教师拿出梯形卡片,学生认一认。 2.个体教学。 (1)学生小组内,互相指认菱形卡片。 (2)C类学生大声读一读,梯形。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图形是梯形吗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学生会指认梯形。 教学 C类:学生会读梯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梯形 学生能够识记梯形的特征。 认识梯形(二)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30 课时 A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梯形,并且完成课本24页练习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学生说一说家里的梯子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用木棒摆一摆梯形。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二.练一练。 1.找出梯形,在( )里打“√”。 备注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 ) ( ) ( ) 3.给下面的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找出这头牛中有几个梯形,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25页练习题。 教学 C类:能够区别开梯形和菱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识记菱形和梯形的特征 学生能区分开菱形和梯形 综合练习(二)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31 课时 A类:能够独立完成课本25页练习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菱形?哪些是梯形 2.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梯形和菱形。 3.指出哪个卡片的图形是菱形,哪个卡片的图形是梯 形。 二.练一练。 1.在菱形下面画“√”,在梯形下面画“ ”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 ) ( )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菱形有( )个。 梯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2.写一写。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能够完成课本26页简单的练习题。 教学 C类 指一指梯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会指认梯形 学生能够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梯形。 综合练习(二)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32 课时 A类 能够独立完成课本第26页练习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梯形、三角形、菱形。 2.学生指一指,下面图形是什么形状。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二.练一练 1.给下面的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给下面的菱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用小棒摆成菱和梯形,或者会画菱形和梯形。 教学 C类 能够区别出菱形和梯形。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用小棒摆成菱和梯形,或者会画菱形和梯形 学生能够区分出菱形和梯形 综合练习(二)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33 课时 A类 学生会用小棒摆成菱和梯形,或者会画菱形和梯形。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新授 1.教师拿出小木棒,讲解如何用小木棒摆菱形和梯形。 2.首先菱形要用四个小木棒,学生注意一定要首尾相 连。菱形要用五个小木棒。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画菱形,先画四个点,然后各个点依次相连。 4. 梯形,先画五个点,然后五个点依次相连。 5.学生自己画一画。 二.练一练。 1.用小棒摆一摆。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把同样颜色的圆点用直连连起来,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计算几个物品加上几个物品等于几。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会算几个物品加上几个物品等于几的简单的应用题。 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应用题。 加法应用题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34 课时 A类 会算几个物品加上几个物品等于几。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糖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导入 1.教师右手有2个糖,左手有3个糖,放在一起,有几个糖,学生数一数。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简单的应用题,会算几个物品加上几个物品等于几。 例1: 6把 + 7把 =(13)把 6 + 7 1 3 (1)学生读一读,6把剪刀加7把剪刀等于13把剪刀。 (2)教师讲解6把剪刀加7把剪刀,就是放在一起求和,后面的剪刀图片只是代替文字,不影响计算方法。 (3)6 + 7 = 13,已经学过,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以计算起来比较容易。 (3)教师讲解在竖式计算过程中注意数位对齐,满十进一。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二.练一练。 1. 5个 + 4个 = ( )个 3个 + 9个 = ( )个 8个 + 2个 = ( )个 10个 + 1个 = ( )个 7个 + 8个 = ( )个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简单的表格应用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会算几个物品加上几个物品等于几的简单表格应用题 能够理解表格应用题 加法应用题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35 课时 A类 会计算简单的表格应用题。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7把 + 8把 = ( ) 二.新授 这节课我们学习简单的表格应用题,和上节课计算方法一样,是把两种物品放在一起,求和的简单应用题。 例1 (1)讲师讲解,第一行有9把白颜色尺子,第二行有6把蓝颜色尺子,放在一起,有几把尺子?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一共 (2)学生思考:两种尺子放在一起,求一共有几把尺子,用“+”还是“-”,学生回答。 (3)列算式:9 + 6 =15 (4) 竖式: 9 + 6 1 5 (5)教师强调竖式计算中注意的事项。 三.练一练 4 支 一共 8只 5只 ( )只 7 支 ( )支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简单的表格应用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会算几个物品加上几个物品等于几的简单表格应用题 能够理解表格应用题 加法应用题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36 课时 A类 会正确计算简单的表格应用题。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 有10朵 有2朵 一共有 ( ) 有13条又游来4条 一共是( )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3. 备注 有6只 又买来 一共有( )只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老师的帮助下,会计算文字应用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会计算简单的文字应用题 能够理解文字应用题 加法应用题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37 课时 A类 会计算文字应用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新授。 例1. 五年级有 8 把, 4把,一共有剪刀多少把?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 (2)教师问学生,见过 (3)已知有 8 把, 4 把。一共有多少把? 意思是把两种剪刀加起来,有多少? (4)列算式:8 + 4 (5)点名个别学生计算,8 + 4=12 (6)竖式计算: 8 + 4 1 2 (7)教师强调一定要口答,内容是“口答:一共有剪刀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2把”。 二.练一练。 1.联华超市里,有 10箱, 9箱,一共 有多少箱? 2.五(1)班有男生3人,女生7人,一共有多少人? 3.妈妈买来苹果12只,梨6只,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只?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又增加多少”的加法应用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能够正确计算加法应用题。 能够理解“又”所代表的意思。 加法应用题 本章第 5 课时, 总第 38 课时 A类 会计算“又增加多少”的加法应用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新授 例1.小红家冰箱里有4只鸡蛋,又买来11只鸡蛋,一共有多少只鸡蛋?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教师讲解“又”的意思。 (2)已知“有4只鸡蛋,又买来11只鸡蛋,一共有多 少只?”意思是把家里有的鸡蛋和买来的鸡蛋加在一起,有多少? (3)列算式:4 + 11 (4)教师点名学生计算4 + 11 =15 (5)竖式计算: 4 + 1 1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6)教师强调一定要口答。 二.练一练。 1.学校花坛里有7只蝴蝶,又飞来9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鱼缸里有8条大鱼,又买来3条3条小鱼,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 3.飞机场有9架飞机,又买来5架,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计算“同样多的”应用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会计算“同样多的”的应用题。 能够理解“同样多”的意思。 加法应用题 本章第 6 课时, 总第 39 课时 A类 会计算“同样多的”应用题。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新授。 例1. 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四年级做了7架飞机,五年级做的飞机和四年级同样多,四、五年级一共做飞机 多少架?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题。 (2)教师讲解“同样多”的意思,举例解释。 (3)已知“四年级7架飞机,五年级和四年级同样多”, 意思是五年级也有7架飞机,现在一共有几架飞机? (4)列算式: 7 + 7 (5)点名计算:7 + 7 =14 (6)竖式计算: 7 + 7 1 4 (7)教师强调一定要口答,口答内容是“四五年级一共做了14架飞机。”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二.练一练 1.学校买了9只篮球,又买了同样多的足球,一共买了多少只? 2.小明昨天做了8道数学题,今天做的和昨天同样多,两天一共做了几道题? 3.三年级有男生5人,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同样多,三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会正确计算课本第33页练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会计算几个物品加几个物品等于几 能够正确计算几个物品加几个物品等于几 综合练习(三)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40 课时 A类 会正确计算课本第33页练习题。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先说一说,再计算。 9 盏 + 2 盏 = ( )盏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4 块 + 10 块 = ( ) 块 8只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4 7 部 + 4部 = ( ) 备注 只 + 5只 = ( )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正确计算课本33页-34页练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能够正确计算课本33页-34页练习题。 能够理解几个物品相加。 综合练习(三)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41 课时 A类 能够正确计算课本33页-34页练习题。 讲解发、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先说一说,再计算。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一共 12 辆 4 辆 ( )辆 =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又飞来同样多的只数 一共有多少只? 树上有8只 又飞来5架 一共有多少架? = 飞机场有飞机7架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计算课本34页练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算式。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正确计算应用题 能够理解应用题。 综合练习(三)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42 课时 A类 学生会计算课本34页练习题。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操场有学生8人,又来了4人,一共有多少人?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教室里有白粉笔9支,红粉笔5支,一共有多少只?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3.小张家养白兔6只,灰兔的只数与白兔同样多,共养 兔多少只?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正确认识几角钱。 教学 C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正确认识几角钱。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能够正确认识几角钱 学生能够识记不同人民币的特点 认识人民币(二) 本章第 1 课时, 总第 43 课时 A类 能够正确认识几角钱。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导入 我们的本子、铅笔是用什么买来的?那你们喜欢钱吗?它可以做什么?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习人民币,认识几角。 (1)出示1角、2角、5角。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学生依次认一认。 (3)教师指着1角钱上面的“1”,带领学生读1角,指着2角上面的“2”带领学生读2角,学生自己读5角。 (4)区别几角钱和几元钱:首先几角钱面积小,其次颜色不一样,最后几元钱上面写着“元”,几角钱上面写着 “角”。 (5)怎样认识人民币,上面写几,就是几元或者几角。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练一练 1.拿出1角、2角、5角人民币。 2.填空。 (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学生会一角一角的数。 教学 C类 能够认识几角。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会一角一角的数,并且知道几个1角是几角。 学生学生会一角一角的数。 认识人民币(二) 本章第 2 课时, 总第 44 课时 A类 学生会一角一角的数,并且知道几个一角是几角。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是几角。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 )角 ( )角 二.新授 1.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0个1角,让他们数一数,“一角一角的数,10个1角是1元。” 2.教师发给每个学生2个1角,让他们数一数,“2个1角是2角。” 3.教师发给每个学生5个1角,让他们数一数,“5个1角是5角。” 4.学生想一想:6个1角是几角?7个1角是几角? 5.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6.教师总结方法:把所有的1角加起来,就是几角。 7.教师板书:5角和2角放在一起,数一数是几角? 学生想一想。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三.练一练 1.先摆一摆,数一数,再填空。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认识几元几角。 教学 C类 会说几元几角。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认识几元几角。 把多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学生能够计算出是几元几角。 认识人民币(二) 本章第 3 课时, 总第 45 课时 A类 把多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学生能够计算出是几元几角。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复习 1.说一说。 2个1角是几角? 10个1角是几角?5个1角是几角? 二.新授。 1.教师发给每个学生2元钱,问学生认识吗?是几元? 2.然后发每个学生5角,问学生是几角? 3.学生数一数,现在手里有几角钱? 4.教师板书:2元1角 5学生读一读。 6.教师总结:像这种既有元又有角,读作几元几角。计算方法是: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 7.教师出示5元,然后出示2角,学生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8.教师板书:5元2角 9.学生读一读:5元2角。 10.教师出示10元、再出示2角、最后出示1角,学生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11.学生想一想,写出来。 三.练一练。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备注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课本41页练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几元几角。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认识几元几角 把多张人民币放在一起,会计算是几元几角。 认识人民币(二) 本章第 4 课时, 总第 46 课时 A类 能够完成课本41页练习题。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先摆一摆,数一数,再填空。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2.连线。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10元1角 3元4角 1元5角 5元6角 课后 反思 课题 认识人民币(二)

课时 分类 本章第 5 课时, 总第 47 课时 A类 学生能够用人民币买物品。 B类 能够认识物品所标的价钱。 教学 C类 会读几元几角 。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能够认识物品所标的价钱。 学生能够用人民币买物品。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新授。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人民币,几元、几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把多个人民币放在一起,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 和几角相加,得出几元几角。今天我们学习用人民币买 物品。 1.教师出示文具商店图。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教师问学生,文具商店里面分别有什么文具?都是多少钱?请把它读出来。 3.教师拿出文具商店里物品,学生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4.教师讲解,我们平时去超市买东西,价钱就在物品的下面标注,你们要按价钱支付。 二.练一练。 1.看物品的单价,按要买的物品说(拿)出人民币。 备注 4元1角 5元6角 1元7角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3元5角 6元 2元 课后 反思

课题 课时 分类 综合练习(四) 本章第 6 课时, 总第 48 课时 A类 学生能够完成课本44页练习题。 B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完成课本44页练习题。 教学 C类 会读几元几角。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生能够认识几元几角 把多张人民币放在一起,会计算是几元几角。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一.练一练。 1.按要求那出人民币。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 2.填空。 备注 课后 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在线全文阅读。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xue/11502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