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学生自编题目的环节―― 发挥
这部分教学环节就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在参与中加强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同学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通过自制的幻灯片、投影片、多媒体小课件等展示自己的科技才能,自行探索和研讨,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中。特别是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使学生们不仅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社交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效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学生来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发现这些创新的火花,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时时处处加以培养,并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创新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便会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6 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课下展疑的机会―― 布局
占用课堂教学最后一分钟,布置一个妙趣横生的问题,让同学们在课下解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小豆早晨起床穿衣需要3分钟,洗刷需要2分钟,烧水做饭需要15分钟,饭前和饭后洗刷碗筷各需要3分钟,吃饭需要5分钟,整理书本需要5分钟,从家到学校需要20分钟,如果小豆7:00起床,7:50上课,小豆应怎样安排时间才不至于迟到?他最早能提前几分钟到校?这类数学题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最优化思想的教育。课下学生积极安排,争先恐后找到老师谈想法。有时为了一个环节的安排而争得面红耳赤。从而可看出,只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火花会随时迸发,奇思妙想美不胜收,精彩万分。
另外,还可布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拆题、组题、变题、社会实践性习题、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等,都可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朵朵浪花好漂亮”的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之路艰难而曲折,也许正是因为它的艰难和曲折,我们才感受到了求索的特殊意义,现在我们正引导学生学会用鼠标去点击科技之门,用科技敲响数学的钟声,弹奏出数学的美妙乐章。
参考文献?
[1] 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1(15):39. ?
[2] 孙美军.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18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