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峦城镇中心学校 广西 横县 530300)
【摘要】加强学生语感能力是教学中的核心任务,训练语感的最重要方法是朗读和阅读。通过朗读与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掌握语言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朗读;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既然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十分必要了。
一、朗读与语感培养
学生在诵读课文时,不但可以做到“不懂解说,自晓其义”,更可以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训练语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感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想发挥朗读在语感的重要作用,需做到“三要”。
(一)朗读的数量要足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就显现出来了。蜻蜓点水,没有数量的保证,会使朗读趋于形式,不能起到朗读提升语感的作用。只有通过多次朗读,学生才能慢慢掌握课文内容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领悟出作者蕴涵的意图,对课文的词句和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有深切体会,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实的感受。
(二)朗读的品质要高
如果朗读不求质量,只求数量,那么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要想提高朗读的质量,学生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最后达到有真情实感地读。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以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营养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一中心似乎不难理解,但如果读起来平白无力,怎能算深透、到位?大娘送打糕累昏倒了,救伤员失去了孙子,小金花救老王失去了妈妈,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些往事都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以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志愿军,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投入地读,读出真情。对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则可采用激情示范朗读、学生跟着自由读、指名个别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场景跃然纸上,使“再见了,亲人”表达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这样就能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朗读的形式若是过于单一,学生就不会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用不同朗读的形式。例如,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教师可采用“问读”的形式;对于精彩句子较多、段落较长的段落,教师可采用“选择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话部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朗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
通过数量多、品质高、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提高了对课本内容中的词句、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的感知力。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其朗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语感与朗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二、阅读与语感培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浅谈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