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国文化缺位现象探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的跨国交往与日俱增。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1](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文化素养”,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语言和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界已取得共识,但这种文化教学是偏向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中国文化的内容几乎都被忽视掉,导致学生无法用英文来表达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大学英语之中国文化教学现状

1.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无知

国内高校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大多只重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母语文化的内容却很少涉及。这导致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有所增加,但却忽略了母语文化的传承。母语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母语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母语认同程度的综合性指针和标尺,母语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有利国利民并且充分发挥母语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作用的语言行为。语言学习者不应丢掉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

2.学生无法使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

大多数学者和教师都意识到文化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但目前的文化教学仅限于增加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教材和教师对目的语文化的加大输入,使得这种片面强调目的语的文化教学忽视了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实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丛(2000)[2]教授指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缺乏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不少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清华大学张为民和朱红梅(2002)[3],集美大学的刘世文(2003)[4],其调查结果都显示,绝大部分受试者不能使用英语表达本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知识英文表达失语现象普遍存在,非英语专业受试者失语现象更为明显。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偏离的原因

1.长期忽视母语文化的正迁移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输入对中国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教育环境出现了轻母语、重外语的不良现象。我们在学习外语时,往往只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却忽视了母语文化正迁移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不可忽视。学习者若能结合中英文语言及文化的异同,便能促使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语言学家克拉姆契在《语言与文化》[5]中指出“在熟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英语的教学和测试方法滞后。

虽然大学英语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教学和测试手段本质上仍属于应试教育。不少教师仍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要教学方法,围绕考试讲怎么做题。既然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那么测试在促进教学上就起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英语考试,很少能测试到学生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许多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仍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其交际能力并未随着语言能力而提高。

三.大学英语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策略

1.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

《课程要求》中虽然提出“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但对于中国文化教学方面的要求,仅在“更高要求”的“翻译能力”中提出了“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再无更多阐述。《课程要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总指导方针,而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它并没有对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提出相应要求,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脱离于母语文化之外而进行。要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首要任务就是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大纲中应明确列出学生在不同阶段应了解或掌握的中国文化词汇、短语和句式的英文表达,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语言学习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国文化缺位现象探究在线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国文化缺位现象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zhidao/12266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